段志富
摘 要:語文是幫助學生構建與人溝通的重要橋梁,語文教育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工具性,并且我國源遠流長的濃郁的中國文化,是學生在學生時代需要學習的重要課程之一。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明顯問題就是語文教學與生活脫離,語文作為實用性極強的一門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能夠將實際生活作為教學的素材來教育學生,能夠讓學生切實地將學到的知識和自身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學習熱情
語文是現實生活的總結,也是現實生活的向外延伸。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打破現實生活和語文課程聯系的阻礙,實現語文課程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重新學習語文、認識語文。教師實現語文課程的生活化能夠打破傳統教學中應試教育的束縛,讓學生可以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一、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將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師將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首先要選好切入點,能夠找到語文課文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點,改變傳統中封閉的教學觀念,養成開放的教學理念,使得小學語文知識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徹底打開,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進一步提升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抓住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相似點,要能夠設置相應的情境模式,讓學生在相似的情境下能夠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深入的理解。使得學生能夠將課文文本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能夠自主地通過生活理解文本,通過文本進一步感受生活。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選好爭議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習《錢學森》《詹天佑》這兩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認為這兩位先驅這樣做是對還是不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及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來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
二、語文教學要將閱讀教學生活化
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等新型的教學工具將教學生活化,再現生活。多媒體這種新型的教學工具具有聲畫一體的特點,能夠將課文內容生動地再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接觸社會較晚,對生活的理解還處在一個懵懂的時期。所以,這就造成了學生對課文理解不夠深刻,沒有辦法進一步體會到作者內心世界及其要表達的情感。教師通過多媒體可以向學生展示出他們未曾觸碰的生活經歷,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對課本內容產生情感,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如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寫景與紀實性的散文,作者生活的年代是學生不會碰觸到的一個年代,這個時候,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教師所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多媒體再現當年的時代,讓學生能夠在時代環境的感染下,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感受生活
小學生處于思維活躍的階段,他們模仿能力較強,對事物理解能力也很強,教師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學習的課本內容,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演繹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加深對課本人物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感受生活,感受課文文本內容,同時要學會選取適合的課文內容,讓學生慢慢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及人物的情感變化。
總之,語文是離不開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語文,將語文教學生活化也是符合當今教育的趨勢。如果教師將語文教學和生活隔離,那么會造成語文離我們的世界越來越遠,使得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將語文教學和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地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都喜婷.積極探索: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J].考試周刊,2013(56).
[2]張麗芳.對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才智,2013(12).
[3]姚桂萍.淺談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的途徑[J].基礎教育研究,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