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世偉
摘 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放開手腳,放開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上活動的主角。課堂上的教師則是一名“懶”教師,要懶得有理,懶得有原則,懶得有策略。
關鍵詞:自主學習;“懶”;原則;策略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意識是現代教師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對此,我認為如果教師做得少了,那學生就做得多了。因此,我愿做一名“懶”教師。
一、“懶”得有理
自主學習是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自己正在進行的學習活動進行積極、主動、自覺的監控、評價、調整的過程。課堂上知識要點要講解,教學任務要完成,這些任務不是教師做,就是學生做。那由誰來完成比較好呢?毫無疑問,當然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了。因為一切知識都應當是由學生自己獲得或發現,至少是知識的重建。這樣就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意識。其實,一節真正精彩的課,不是教師出彩,而是學生出彩。特別是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地學,思考地學,探究地學,欣賞地學。也正由于此,教師要“懶”得說話,“懶”得活動,學生則勤學,勤說,勤思考,真正做學習的主體,學會自主學習。
二、“懶”有原則
1.懶而不惰。課下勤課上“懶”。為了保證教學任務的有效落實,教師必須在課下精心地備課,充分地預設,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才能確保學生學得好,吃得飽,同時也確保自己操縱自如,游刃有余。
2.懶而不隨。教師的語言要簡練、精辟,并且具有引導性。這樣又為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要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長時間地集中精力自學;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評價性,恰當的鼓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懶”有策略
我們不能盲目地一“懶”到底,要有策略。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是不可或缺的策略。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是由問題開始的。借助創設的情境,適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開發與鍛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人們常說: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我愿做一名“懶”教師,努力讓我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也最終成為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