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梅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原來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樣化學習,在解決問題方法上進行多樣化探究。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多樣化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多樣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多樣化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不僅有效地提升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還能對學生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引導學生開發多樣化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學生多樣化解決問題時,往往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問題的所有解決方法直接展示給學生,不能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被動地學習,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該注重在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解題方法,并從不同角度去解答,引導學生多樣化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開發多樣化解決問題的方法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多樣化的能力就需要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先確定解題思路和解題目標,然后在這個環境中根據具體的問題開發多種解題方法;教師還可以把問題作為中心點,創設新的問題,讓學生站在問題的角度上再去開發多種解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多種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能力
教師在培養學生多樣化解題方法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情況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課前詳細地分析學生的情況,在授課時引導學生利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比如,在學習三年級“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時,根據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有兩種:第一種是(長+寬)×2;第二種是分開算,用長×2+寬×2。在利用公式解決問題時,有的學生喜歡用第一種,而有的學生則喜歡用第二種,無論用哪種方法教師都應該尊重學生的解題方法,并且鼓勵學生繼續尋找自己的解題方法。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啟發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自己尋找解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行研究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能力,鼓勵學生開發多樣化的解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效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
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桂芳.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3.
[2]蔡金菲.淺析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