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沖+鄧生秀
【摘 要】情境教學是廣大中小學教師熟知的教學方式之一,但是要將這種教學方式真正運用于課堂教學,使課堂因“情境”而精彩,還需要教師結合各自所教的學科特點和基本學情進行創造性地探索。本文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恰如其分地創設教學情境,大幅提升教學效果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 ? 情景教學 ? ? 思考
情境教學,簡單地說,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創設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同時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內生動力的特殊環境。由于情境具有極強的教育感染力,使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效果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而備受廣大中小學教師的青睞。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如何創設情境,使語文課堂因“情境”凸顯精彩呢?筆者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嘗試和探討,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設展示性的情境,讓學生表現自我
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所以教師以民主、平等的態度進行教學,不向學生行使話語霸權,使學生的學習在一種自由的氣氛中進行。如《春天的手》教學中,教師拿出許多動物頭飾讓學生自己選擇,模擬動物集會的情景,表演游戲,展現動物在春天的活動。學生們個個興致勃勃,爭先恐后表演,并以教材為依據,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讓學生在實踐中真切地感受春天的氣息。為此,我們將生活中常見的活動引入到語文課堂,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品嘗到了學習語文的樂趣,享受到了學習的愉悅,同時,語文綜合素養得到了全面提高。
二、創設愉悅性的情境,讓學生添樂增趣
在課堂上,教師靈活地順著學生學情的發展,將文本與學生有機地聯系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倍增,語文學習也由此而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如學習《插秧》這課時,教師結合春天的特點,把美妙的輕音樂帶入課堂,以語傳情,以情動人,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在寬松、和諧的春天氛圍中輕松愉快地對學生進行美讀指導,引導學生體驗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感受文學的魅力,體會兒歌所描寫的農民耕作的美好意境,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在美的情境中陶冶學生愛勞動的高尚品質。這樣,不僅使學生的情緒受到強烈感染,而且激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覺得學習語文簡直是一種樂趣和享受。
三、創設生活性的情境,讓學生化難為易
生活是最好的課堂。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很有限,要想語文教學不脫離實際,教師必須創設學生喜歡參與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更為課堂教學提供活水源泉。因為語文一旦與生活聯系起來,馬上就會生動活潑起來,教學內容也化難為易。在《小珊迪》中,小珊迪為了要得到一便士便低聲下氣,糾纏不休。教師就巧妙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了一便士,你可以買些什么?學生們紛紛回答,有的說:“他可以買個餅來填飽肚子。”有的說:“他可以買個漢堡包吃?!边€有的說:“他可以買一雙鞋來穿?!边@樣,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地結合,使學生感受到語文源于生活,拓寬文本資源,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性運用語文的積極性。
四、創設互動性的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
新課標提倡互動性的學習方式,常常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發表意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也是課堂活起來的特征。組織學生合作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可以增強合作意識,關心自己也關心他人,把自我置身于班集體之中;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又能改變教師“一言堂”,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學生也能自然地融入語言環境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也是現代化社會所必需的交往能力。
五、創設導向性的情境,讓學生思維活躍
導向是一種藝術,之所以能成為藝術,不只是因為它出現得恰到好處,不只是教學機智的閃光,是因為它包含了教學民主、教學寬容、教學激勵乃至富有哲理的“集中”方式。如在學習《三峽之秋》時,作者描寫三峽的許多景物。怎樣讓學生獲得美的感受呢?無意間,我看到“我的主角”中冬冬說的一段話:“我很喜歡課文中對陽光、漁火、月亮的描寫。有了亮光,三峽就活起來了?!笨吹竭@個“活”字,我突然茅塞頓開,我想,何不讓學生沿著這條路把課文搞“活”呢?課上,我給學生這樣一個導向:在三峽的秋天里,我們能感受到哪些生命的氣息呢?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說:“橘柚樹有生命特征。”有的說:“陽光也有生命,因為作者說它會‘跳躍?!庇械恼f:“群峰也有生命,因為它像戰士一樣披上了金甲”。還有的說:“長江也有生命,它像一條金鱗巨蟒.......”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導向他們關注到文章的寫法:這些生命是誰賦予它們的呢?學生說是作者,作者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賦予了它們生命,正是這強烈的生命感才讓我們覺得三峽秋天的氣息與眾不同,才能感受到長江孕育了我們中華民族。接著又導向:“這生命是誰賦予的呢?”學生說是大自然賦予的。我覺得學生的盡言太好了,既關注了文章的寫法,又兼顧了文章的中心,將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在了一起。
六、創設體驗性的情境,讓學生學以致用
課堂體驗性的情境是知識的鞏固與檢測環節,教師應從臺前退到幕后,搭建支架來支持和幫助學生,讓學生自己在合作創新中去解決問題,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時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的喜悅之情、成就之感,適時以布置任務的形式讓學生去完成續編短劇。這樣,教師既可以進一步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又可以讓學生大顯身手,讓情境通過自己的想象得以延續。此時孩子體驗到自己作為小小的成功者的喜悅,孩子就會充滿成就感,充滿自信心,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更好地投身到新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中去。
綜上所述,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與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在課堂中創設各種情境,就會讓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動狀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也能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使學生和作者的心意相通、心靈相通,從而產生強烈的共鳴,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因“情境”而精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