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勤修
【摘 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興趣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學生的閱讀興趣的高低,決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決定了他思維能力發展的快慢。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自發地閱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閱讀興趣 ? ? 閱讀能力 ? ? 培養 ? ? 環境 ? ? 材料 ? ? ?方法 ? ? ?資源
圖書閱讀是小學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對此很多學校在每個班級都設立了語言區、圖書角,教師也在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自由閱讀的時間,鼓勵其閱讀,并在定期的集體閱讀中,也會給小學生一定的閱讀指導。但現實卻并沒像我們預設的那樣,孩子們的閱讀根本達不到閱讀本身的目標,他們并沒有很好地享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這固然與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有關,但同時也與教師為孩子創設的外部環境、內部環境有關,與教師在孩子集體閱讀中的指導有關。因此,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采取適當的方法,例如創設寬松、溫馨的閱讀環境;精心選擇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閱讀材料;運用恰當的指導方法、現代化的閱讀資源等來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語文教學要把閱讀放在重要位置。在閱讀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更好的培養。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及閱讀能力。
一、創設寬松、溫馨的閱讀環境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他們對閱讀的興趣來源于對閱讀環境的感官認同和心理滿足,因此,應為孩子的閱讀環境營造溫馨的生活氣息,讓小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萌發歸屬感和安全感。例如:在圖書角張貼夸張的動物圖片,提供有趣的動物拼板,這些環境對小學生有天然的吸引力和親和力。其次教師以朋友的身份參與閱讀,情緒愉快、飽滿地與小學生進行圖書交換、交流,共同猜測故事中人物的語言、情節等,更為小學生營造了一種寬松、自由、平等的閱讀氛圍。另外在共同的閱讀過程中,還能合理利用非語言交流,如撫摸、微笑、豎大拇指等,讓小學生體驗到閱讀過程中教師的關愛、鼓勵,產生對閱讀的興趣。
二、精心選擇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閱讀材料
小學生的語言發展需借助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如提供的圖片必須色彩鮮艷、悅目、圖文并茂;提供的圖書中的人物形象應可愛,表情動作夸張有趣,情節生動充滿想象力,內容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貼近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并夾帶一些孩子已經熟悉的故事、童話,為他們提供重復閱讀的機會,以激發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及培養其能力。其次,不定期更換圖書角里的圖書。為此,我鼓勵小學生每人從家里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利用講新聞的那段時間請他們來介紹自己的圖書,隨后再把圖書放在圖書角里,在區域活動時讓孩子們輪流去閱讀。孩子帶來的書有大有小、有方有長,有抽拉式,也有凹凸式……內容豐富多彩、款式精致不一的圖書使小學生在一月一次不斷地調整、擴展和深化過程中加深了閱讀興趣。
三、運用恰當的指導方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一本圖書,不是讓孩子們平鋪觀看、平鋪直敘。在閱讀中設置一些懸念,會讓小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懸念能緊緊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們不斷地想知道下一頁圖書里有什么?所以“猜測”和“遮擋”是教師可以運用的增加閱讀懸念的好方法。因為小學生往往對“猜一猜是什么”充滿了好奇,這種好奇能充分調動小學生閱讀的主動性,他們在猜測中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表達活躍,從而達到了閱讀的最終目的。小學生在閱讀圖書時往往比較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和人物,在講述故事時表現得并不是那么主動,所以教師必須運用一些小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方法,例如:圖片故事接龍、聽講述猜圖片或扮演角色等,讓講述變得生動活潑,并讓小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講述中去。
四、充分運用現代化的閱讀資源
“多媒體計算機的引進提供了文本、圖形、靜止圖像、動畫、聲音等教學信息,改變了教師是唯一信息來源的現狀,開放了閱讀教學課堂,能夠幫助學生獨立閱讀理解課文,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來優化語文教學,創造良好條件,注入活力,善于用多媒體文圖聲并茂的特點,結合學生和教材實際,精心設計課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效率。例如VCD的音、動、畫閱讀;實物投影的大圖書閱讀;錄音機的配樂聽故事……這些都極大地刺激了孩子們再閱讀的興趣。
五、正確處理課內、課外閱讀的關系
當前,一些學生只注重課堂學習,課外不看書或極少看書和報刊;而一些學生完全沉湎于課外書中,不重視課內學習。這兩種現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擴展,要由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例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導學生讀《安徒生童話》,學了《春雨》就可以指導學生讀關于春天的詩歌和文章。協調好課內、課外閱讀的關系,就會達到“潤物細無聲”之功效。
另外,在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細節,讓小學生能主動探究,提出問題。只有通過這樣有效的圖書閱讀,孩子們才會漸漸喜歡閱讀、學會閱讀、陶醉于閱讀。
【參考文獻】
[1] 李志格.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08(10).
[2] 周 瑛.教育心理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