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再峰
【摘 要】我們的課堂教學,一旦沉迷于“生成”的閉囿中,矯枉過正,就會把學生帶進“空中樓閣”。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審視、構建語文課堂教學,為生成揚帆,助生成遠航,建立讓師生情感共鳴、智慧碰撞、活力四射的語文新課堂是富有意義、深有價值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 ?課堂教學 ? ?生成
一、把握平衡,為生成保駕護航
事物發展的方向總是趨向綜合的、最佳的動態平衡。課堂這一充滿活力的生命整體,需要突破,更需要平衡。停止了突破,就停止了探索和發展;失去了平衡,就等于失去了創造和生發。當前,由于對“生成”本質的理解偏頗,些語文課堂步入迷茫甚至邁向極端。因此急需尋求和把握平衡,為生成保駕護航。
(一)放大生成,在探究中把握平衡
教師要善于捕捉,要把握探究的方向和深度,對生成適時放大。我在教學《背篼》時,幾位學生對山里孩子家里到底有錢還是沒錢提出了異議。學生的質疑,使得整個教學與目標相去甚遠。但課堂上我邊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邊對這一生成性問題做了放大處理:讓學生仔細研讀,在探究中生成。“我認為山里孩子非常勤勞,家里沒錢,就自己積攢學費。”“我覺得他家有錢。我從‘他要積攢下學期的學費看出是他自己要積攢的。”“我從‘要也感到了這點,否則該用‘得(děi)。”……在敞開心扉的交流中,大家都體會到了山里孩子的勤勞,師生共同沉浸于探究成功的愉悅,走進了嶄新的境界。
(二)延緩生成,在擱置中把握平衡
生成有時需要延緩,需要在擱置中把握平衡。曾聽某老師執教《自己動手術》一課,一學生說:“我曾經聽醫生說過,擠壓化膿的傷口是不科學的。陳毅這樣做是不對的。”對于這與眾不同的見解,該教師先予以肯定,隨后又因勢利導告訴學生:“陳毅這種做法雖然不科學,但這是由于當時環境所迫。如果條件允許,任何勇敢的行為都應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該教師面對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他沒有盲目引導學生挑戰教材,而是在鼓勵學生的不同見解、保護學習主動性的基礎上,進行正面引導、延緩生成,在擱置中把握住了平衡。
二、賞識評價,為生成推波助瀾
師生積極的情感和態度,是促進課堂生成的重要因素。賞識性評價是維系師生、生生有效對話的紐帶,是促使課堂生成的“助推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評價時相互賞識、相互激勵,能營造一種溫馨的氛圍,給學生以自信與信任、輕松與自由、個性張揚與思緒放飛的土壤。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產生及釋放的能量將是超常和無法預測的,精彩的課堂必將隨時生成。
(一)擴大優點,抓準缺點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把優點說充分,能合理地滿足人的贊譽需要。這種需要能促其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也使其樂于接受善意的批評,再加上缺點抓得準,自然讓學生心悅誠服。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還需要講究一定的策略,看不足用“凹透鏡”,縮小缺點;看優點用“凸透鏡”,放大優點。尤其是對待不足既不能漠視不理,更不要斤斤計較,要賞識學生不足背后的“亮點”:朗讀欠流暢,但聲音蠻響亮;說話不完整,但思路挺獨特;字跡稍潦草,但內容最真實……
(二)點出特色,指明方向
點出特色,可以對當事學生產生特殊的激勵作用;點出特色,還可喚起其他學生特別的注意,使他們產生效仿的心理。當然,我們更要積極為學生指明方向:對優秀生,在做出賞識的同時提出新的進取目標,如:“你的體會真深刻!再讀讀還有什么體會?”對一般的學生,在表揚的同時融進學習方法的指導:“講得真好!抓住重點詞再想想,還能讀懂什么?”對學生較困難的學生,在鼓勵的同時激勵興趣:“這不,你也能讀好!堅持下去,你肯定能行!”如果我們的評價都能如此,那么,當學生們因成就而產生滿足感后,就會朝著目標奮勇前進。學生就會個性鮮活,我們的課堂也將個性飛揚……
三、拓展想象,為生成揚帆遠航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師若能抓住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依據教材所提供的某一支點作為啟發想象的拓展點,激活學生的想象,放飛學生的體驗,定能更好地為生成揚帆,助生成遠航。
如教學《詠柳》這首詩時,我先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插圖,展開想象: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面對這樣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學生由柳樹聯想到春天來了,人們趁著這美好的春光乘著馬車到郊外盡情地游玩……再如教學《落花生》,抓住孩子們“知道”的內容,啟發想象他們“不知道”的內容;教學《凡卡》,抓住凡卡的內心世界,啟發想象信寄出以后的慘景;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時,抓住“我”的矛盾心理,啟發想象邱少云烈火燒身的悲壯……在教學中不斷激活學生的想象,無疑是在想象的拓展中為生成揚起了遠航的風帆。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是的,當我們揚起課堂教學的生成之帆,當師生共同敞懷解讀這激情澎湃的生命歷程,我們的語文教學定會迎來聲情并茂的表白、幽默風趣的講解、睿智蓬勃的對話、別開生面的剖析、觸類旁通的啟迪,定會在欣喜中令師生同享共筑、攜手共創的生命之舟不斷遠航……
【參考文獻】
[1]肖川.警惕人類學上的退化[J].人民教育,2003(21).
[2]浙江省特級教師協會.特級教師論課堂教學改革[M].北京: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戴維·拉齊爾.智慧的課程—利用多元智力發掘學生的全部潛力[M].北京:教學科學出版社,2003.
[4]于漪.于漪語文教育論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