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樂萍
摘 要】名著閱讀指導,常常目的單一,方法單一。筆者對于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做了一些嘗試:一、閱讀目標階梯化,讀通讀懂——質疑問難——單項探究;二、閱讀要求具體化,尋找閱讀的突破口,把要求分成一小步一小步,然后逐步去深入;三、閱讀方法多樣化,1.“我讀我精彩”——片斷推薦法,2.“我思故我在”——讀思結合法,3.“我眼觀我心”——讀寫并行法。
【關鍵詞】階梯化 ? ?具體化 ? ? 多樣化 ? 名著閱讀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的名著閱讀指導常常是為應付考試中的名著知識考察,去“指導”學生進行梗概摘要,死記硬背,學生就只會泛泛而讀,目的單一,方法單一,結果學生自然是無所得的。筆者從失敗的教學經歷中反思,對于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做了一些嘗試。
一、閱讀目標階梯化
設置階梯化的閱讀目標,是為了降低閱讀難度,提高閱讀的興趣,也是出于循序漸進地深化閱讀內容的目的。在學生閱讀名著前,不妨讓他們帶著問題讀書。可以提幾個層面的要求:(一)讀通讀懂,(二)質疑問難,(三)單項探究。這三個要求有一定梯度,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閱讀所能達到的層面要求,并選擇一定的方式來呈現閱讀效果,目的是讓學生在“想看”“看懂”的情感立場上自主進行閱讀,享受閱讀的過程。
以《三國演義》的導讀為例,可從人物入手,先是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幾個人物,有重點地引導他們走近這些人物。例如,為引導學生走近“曹操”這一人物,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首先是初識曹操,由對曹操的傳統印象入手,從書中有關章節中去印證曹操之“奸詐”。同學們找到了許多曹操殺人如麻、陰險狡詐的例子。接著引導學生質疑,去認識曹操的其他方面,了解他求賢若渴、寬容大度的一面以及其他方面。再回過頭反觀曹操殺人如麻背后的動機,從而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這個人物,理解作品中滲透的“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最后的探究環節布置這樣一個問題:“曹操殺倉官”這個故事如果換成劉備他會怎么做?一來為學生進一步了解劉備這個人物張本,同時也試圖引導學生在兩個人物的對比中,體會作者的用意,幫助學生去理解整部作品的內涵。
二、閱讀要求具體化
課外閱讀要落到實處,首先要避免閱讀要求的架空。籠統地布置學生去讀某一本名著,學生往往容易浮躁,容易走馬觀花。應具體地提出閱讀的要求,幫助他們找到閱讀的突破口。例如引導學生讀《紅樓夢》這樣的大部頭名著,可以要求他們從讀其中的某一個人物入手;而閱讀《格列佛游記》這樣情節性比較強的作品,就可以梳理情節為切口去展開閱讀。
把閱讀的要求分成很多一小步,可以具體到某部作品的某一個人物或某一章節,甚至是某一個典型的情節、某一個細小的片段等,然后逐步進入、豐富和加深。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駱駝祥子》這本書的時候,可圍繞著“為什么叫他駱駝祥子?”“祥子的‘駱駝精神體現在哪些情節中?”“你怎樣看待祥子最終的結局?”引導學生展開閱讀,讓學生有興趣去看、有目的地去看;也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小福子的命運,與祥子進行比照,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生活苦難與無奈,理解作者對于黑暗社會的控訴。
三 ?閱讀方法多樣化
新課標要求:“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為此,除了常規的一些閱讀方法指導外,我還做了以下嘗試:
1.“我讀我精彩”——片斷推薦法
經典名著中往往有一些精彩段落,如果只是泛泛而讀、囫圇吞棗,那就太可惜了。品讀這些精彩段落,要鼓勵學生去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認為的精彩之處,并向同學推薦,在交流中進行思想的碰撞,學有所得。例如品讀《三國演義》中“曹操迎許攸”片段,從曹操“未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拊掌歡笑”等一連串的動詞中體味曹操的求賢若渴與禮賢下士;品讀“曹操敗走華容道”片段,從“三次大笑”這一細節描寫中領略曹操的謀略和氣概等。
2.“我思故我在”——讀思結合法
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華,當然有些要讀懂讀透有相當大的難度。在引導讀的過程中,應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去汲取名著的精神營養,獲得思想的啟迪。例如在引導學生讀《香菱學詩》片段的時候,有學生就提出了“香菱為什么不找寶釵學詩?”等問題,這些問題中不乏建設性的,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去了解香菱、寶釵、黛玉三個人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性格形成的原因、她們各自的命運和結局等,從而體會作者在這三個人物身上所傾注的情感。
3.“我眼觀我心”——讀寫并行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寫作就是把這些感悟和思考外化為文字,這是對課外閱讀的一種有效深化。可以變化著寫,寫故事梗概、讀后感受,寫名著人物、頒獎詞等等。下面是一學生讀《魯濱遜漂流記》寫的文字節選,應該說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悟。
“其實魯濱遜也是一個常人,面對災難也會恐懼害怕,但與常人不同的是,困境中,他能夠冷靜下來,從絕望中尋找希望,從而勇敢地去面對現實,去改善現狀。困難來臨時,我們要認真冷靜地分析這件事產生的原因,并且有針對性地加以排除和克服,而不是盲目地發泄和不切實際地空想。”
總之,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量”的目標不難實現,關鍵在于“質”的保證。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只要我們明確目的,少一些指導,多一些引導,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與人生感悟,日積月累,含英咀華,名著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名著閱讀也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Z]. 2011.
[2]唐惠忠.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兩點思考[J].語文建設,2012(3):30.
[3]王菊蘭.初中生名著閱讀興趣與能力培養[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2(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