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代珍
摘 要:1988年9月,鄧小平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在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可持續發展農村經濟,就成了其中關鍵的問題之一。如何能將代表先進生產技術的的科技信息有效傳達給廣大農民朋友,建立健全的鄉鎮圖書館體系,無疑是實現這個愿望的一個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農村;鄉鎮圖書館;現狀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要大力發展包括縣、鄉鎮圖書館在內的農村公共文化事業,鄉鎮圖書館是我國圖書館事業中最貼近農民的基層圖書館,對于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鄉鎮圖書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努力謀求自己持續、健康、全面的發展,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未來發展的需要和必然選擇。從文件上可以看出,國家政策給予了鄉鎮圖書館極大的支持,然而在事實上,我國的鄉鎮圖書館發展現狀卻不容樂觀。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該怎么解決,成了當前亟需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建立鄉鎮圖書館的必要性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工程,它集聚了經濟、文化、和諧社會建設等多個方面于一體。在新農村建設的大浪潮中,經濟建設是一個方面,但是我們卻不能忽視了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因此,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務必要切實做好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能夠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民朋友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那么,如何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呢?筆者認為,加強鄉鎮圖書管建設,是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鄉鎮圖書館作為基層圖書館,最為貼近廣大農民群體的生活,是反映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扇窗口。它們能夠有效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促進農民群體知識結構的更新,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最新的技術信息和科技信息,極大地促進了鄉鎮產業結構的調整。
因而,加強鄉鎮圖書館的建設,能夠加快改變農村落后面貌,進而有效促進農村各項事業和諧穩定發展。
二、我國鄉鎮圖書館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貫徹和落實,一度為我國鄉鎮圖書館的發展帶來契機。在一段時期內,我國的鄉鎮圖書館就像雨后春筍一樣,煥發出勃勃生機,也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
然而,這種現象并未持續幾年時間,鄉鎮圖書館便紛紛出現沉寂。更有甚者,一度出現蕭條,不但內里陳設資料不更新,館內外更是門可羅雀,最終使轟轟烈烈一時的鄉鎮圖書館成為擺設,有的干脆關門大吉。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通過資料和走訪研究,顯得出以下幾點原因:
(一)相關單位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一些單位和領導對鄉鎮圖書館的作用認識不夠,認為其耗財耗力卻作用不大,看不到鄉鎮圖書館給廣大農民帶來文化和經濟效益。或者表現為眼光不夠長遠,因為眼前利益得不到保障,舍不得投入,更是隨意精簡圖書館的人力和物力,使其日漸蕭條。
(二)圖書資料不足,內容陳舊,損毀嚴重。許多鄉鎮圖書館在運營一段時期后,因為缺乏更新,極少維護,導致館內圖書陳舊,資料不足或者損毀嚴重。大量過期和陳舊的書刊,很難吸引讀者的全情投入。而損毀的圖書由于得不到及時修補,使書源越來越少。
(三)經費投入不足。圖書館要繼續發展下去,需要經費投入支持。許多鄉鎮圖書館只在建立初期,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建成,后期基本再無或者只有很少的經費可以使用,這樣根本就無法滿足圖書館基礎設施建設和圖書館的正常運營。圖書館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公益事業,需要當地政府和社會不斷的支持和投入,才能繼續運營下去,如果經費持續不足,很可能陷入困境。
(四)配套設施落后。很多鄉鎮圖書館沒有足夠的配套設施,比如沒有電子閱覽室,或者專業維護人員缺乏,導致電子閱覽室使用和維護存在困難。
(五)很少舉辦活動,陷入蕭條。縣、市級圖書館都是保證正常開放,或者舉辦各類活動,來促進圖書館的繁榮。對比之下,許多鄉鎮圖書館不但很難保證正常開放,而且幾乎不會舉辦任何形式的讀書活動。極少的宣傳加上本身管理的不完善,導致鄉鎮圖書館很容易陷入蕭條。
(六)電視和網絡的繁榮,分去了圖書館的關注度。隨著電視和網絡在鄉鎮的普及,圖書館不再是鄉鎮居民和廣大農民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許多人更加依賴電視和網絡來得到需要的信息,而不再使用圖書館。
綜上所述,致使我國鄉鎮圖書館發展現狀不客觀的原因雖然較多,但總體來說,都是因為圖書館本身缺乏長效管理機制和本身不夠創新所致。
三、新農村建設中大力繁榮鄉鎮圖書館的對策
(一)為廣大農民群體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了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而且農村人口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較低。因而,想要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進程,首先要提高廣大農民群體的文化素質,而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就勢在必行。
作為基層文化活動的有效載體,鄉鎮圖書館已經被廣大農村群眾所接受。可以說,鄉鎮圖書館既是最基層的公共圖書館,又是傳播科學、文化和教育知識的重要陣地——可以逐步培養大批喜歡愛好讀書的農民群體,有效提高他們是文化水平和自身綜合素質。
與此同時,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鄉鎮圖書館還將成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另一個為學生和青年提供繼續學習機會的重要場所。圖書館內的各種書籍,能夠給他們帶來不同于課堂知識的另一番天地,而大量的報刊雜志和視聽資料,也有利于幫助農村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鄉鎮優秀人才的培養。
(二)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利用圖書館實施科教興農戰略
隨著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廣大農民群體也要積極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發展新農村建設,科教興農戰略可以有效利用和實施起來。新時代的農民,不但需要了解最近的產品信息、技術信息和加工信息,更是需要熟知政策動態和市場情況。通過在鄉鎮圖書館閱讀書籍和報刊雜志,或者參加館內舉辦科技講座,廣泛接受各種信息,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提高生產力。可以說,鄉鎮圖書館在積極引導農民主動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利用知識建設家鄉方面,具有重要的
作用。
(三)利用政府、社會和輿論等力量,加強鄉鎮圖書館的建設
鄉鎮圖書館的建設跟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密不可分,要把其作為當地政府部門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來執行,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規劃之中,才能使得使圖書館建設落到實處。另外,需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聯合社會各界來辦好圖書館事業。圖書館本身就是一項純公益事業,只有全社會都行動起來,才能朝氣蓬勃的發展下去。除此之外,還要調動輿論力量,利用媒體的優勢和影響力,來擴大影響,比如使用募捐、圖書傳遞等方式為偏遠地區的圖書館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四)加強圖書館自身建設,充分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
加強圖書館自身建設,充分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滿足大多數讀者的實際需要,尤其是廣大農民群體的切實需求,使其認識到科學技術在發展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主動選擇去圖書館學習。另外,發揮圖書館的娛樂和休閑功能。一般來說,讀書活動不但是為了獲取信息,也是一種娛樂休閑活動。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農民休閑時間增多,圖書館的娛樂休閑功能也需要進一步增強,才能很好的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五)注重圖書館專業人才的培養
大力發展鄉鎮圖書館,需要一支熟悉圖書館業務并且熱愛本職工作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他們不但需要掌握基礎的工作流程,還需要了解鄉鎮群眾的信息需求。為此,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專業人才,也是加強我國鄉鎮圖書館建設的重要內容。
綜上所述,圖書館常被人們稱為“教育機關”、“沒有圍墻的社會大學”,這是因為它不但具有傳播知識信息的功能,同時也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鄉鎮圖書館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無疑將扮演著重要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鄉鎮圖書館只有健康蓬勃的發展下去,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出力,才能有助于新農村建設重大歷史任務的完成。
參考文獻:
[1]我國鄉鎮圖書館建設現狀與問題研究范培華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05年第4期
[2]鄉鎮圖書館現狀、建設模式及可持續發展研究崔燕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2年5月
[3]淺論鄉鎮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