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吳瑞鳳 杜玉英 曹永范
摘要:本文從視覺素養的概念入手,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視覺素養教育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視覺素養教育的相關策略,如積極開發視覺感知能力、強調視覺分析能力、提高視覺表達能力、激發創造潛能、靈活運用培養媒介和優化教育環境等,以所提相關策略為指導,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形成有針對性的小學語文教學的視覺素養教育模式。
關鍵詞:少數民族生;物理化學;啟發
物理化學是化工、食品、環境等諸多專業的一門重要必修基礎課。對于漢語授課學生,物理化學因為抽象、難懂,被學生視為“老虎”課。漢語基礎差的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物理化學更加困難,這就要求授課教師不但要具備較強的講解能力,較強知識體系,還須要找出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學方法。
1 充分利用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師可利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把物理化學中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的知識,巧用生活中的實例,言簡意賅解決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吸引學生聽課時的注意力。如,講稀溶液依數性時,提出問題,為什么冬季下雪時,城市道路路政人員在路面撒食鹽?學生討論歸納,是應用依數性的凝固點降低原理。醫院輸液用生理鹽水濃度0.9%,葡萄糖注射液濃度5%,高于或低于這個濃度是否可以?會出現什么癥狀?最后用滲透壓原理說明生理鹽水和葡萄糖注射液,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和血漿正常滲透壓維持平衡而配制的等滲溶液。
2 充分使用標準簡潔普通話教學,增強師生互動
少數民族學生多數漢語基礎差,聽課有一定難度,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顧及這些民族學生,授課中要控制好合適的語速。少數民族學生先把漢語轉化為自己的民族語言再進行思維和分析。理解記憶需要一個過程,用標準普通話講授,授課內容深入淺出,避免個人的方言,避免冗長的句子和生僻詞語,以及文言文和歇后語。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理解,有利于少數民族學生吃透教材,掌握知識點。另外,在講授臨界狀態時,CO2臨界溫度與壓力對應關系,即P-V圖,讓學生提前預習,課上師生互換角色,少數民族學生充當“小老師”,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促進物理化學專業課的學習,同時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言表達能力,增加其鍛煉機會。
3 綜合利用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不高,教學過程中,完全依賴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學生會覺得是在“看電影”過眼煙云,熱力學公式特別多,公式推導這個環節,切不可圖省時省力,離開傳統的板書演示。一定要在黑板上認認真真地詳細推導和講解,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思度,掌握推導的技巧和技能。
當講授Bi-Cd相圖,用步冷曲線繪制相圖時,用動畫flash將課本中的文字和簡單的插圖轉化為生動、有趣的視聽語言展現在學生面前,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 采用“精講多練”,注重講授習題的解題方法
少數民族學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學課上講的能聽懂,課后看書也能看懂,就是做題時不知從何下手”,或者,不知該用哪一個公式合適。解題時學生缺乏靈活應變能力,原來題目上稍微改動一些條件、更改一下數據順序,學生就束手無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備課時準備些有針對性選擇題、判斷題,課上教師講授完新課,及時讓學生練習,加強對概念,定律的理解。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這些題必須記筆記。在做作業之前,多舉各種類型的例題,讓學生能獨立完成作業,學生若抄襲作業一次,從平時成績中減去3分。利用課外時間專門給學生安排習題課和輔導課,并詳細分析講解作業習題。
在講解化學平衡習題時,給學生講清楚,在解題以前首先必須對題目進行仔細分析。分析的一般步驟是:(1)寫出正確的化學反應式,并配平;(2)寫出反應物或產物的起始濃度或壓力;(3)找出反應物或產物的平衡濃度或壓力; (4)寫出化學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
例如:445℃時,反應: 的標準平衡常數為50.1。取5.3molI與7.94molH,使之發生反應,計算平衡時生產的HI的量。
5 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指導少數民族學生物理化學實驗,不是單純的“照方配藥”,而是讓他們深入思考為什么這樣做實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比如做乙酸乙酯皂化實驗,讓學生明白為何要測電導率。
總之,教好少數民族學生物理化學并非易事,以上只是作者在物理化學教學中的一些體會。當然,對教學方法的認識和探索是永無止境的,我們還在不斷研究、探討和改進,希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鄧斌 ,陳六平.物理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 廣東化工,2009.7,36(195):278-280.
[2]張保安.物理化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體會[J].新課程研究, 2009.8,159:87-89.
[3]韓冬冬.高職藥學專業《物理化學》教學教法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1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