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
【摘要】一體化課改是當今形勢下技工院校教學改革的主流,本文結合德育課自身的特點和任務,從教師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師隊伍的建設等四個方面對技工院校德育課一體化課改進行了思考,闡述了對于技校德育課順利進行一體化改革的觀點和建議。
【關鍵詞】技工院校德育課 一體化課改 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71-02
自200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印發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至今,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已經歷時三年有余。通知的指導思想是加大技工院校教學改革力度,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德育課一直是技工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圍繞著“如何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教學工作”的問題,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如何在德育課教學中把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起來,在實施一體化的過程中加強和改進德育教學工作?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改革教師理念
理念是一個人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制約著他的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理念的改革對于推動課程改革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體化的核心是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于一體,“教、學、做”合一,在學習與訓練過程中,不但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德育課本身的實踐性就非常強,它包括多方面的知識,其原理本身就來自于社會實踐,而且絕大多數知識都與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只要德育教師能正確對待,合理安排,德育課不但能進行實踐性教學,而且在促進學生德育理論水平的提高,使其獲得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成才觀和方法論的同時,還能提高其在各專業領域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為德育課教學的科任教師,應樹立“教學一體化”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為日常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指南。具體地說應具備以下理念:堅持以德樹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技能型人才的觀念;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的教學觀;教師所教、學生所學、企業所用“三所”對接的觀念;掌握生活智慧、促進學生發展的觀念。改變德育課長期以來只注重理論知識講授的局面,強調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態度和思維方式,讓學生有努力的目標,以激勵為主,正確評價學生,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和成才觀,學以致用,真正發揮德育課主渠道的作用。這時候的教師既要像一位導演,悉心策劃;又要像一位導游,引導學生,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自我訓練和主動參與,啟發學生在參與中感悟。這樣學生才會變“厭學”為“愛學”,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掌握終身受用的知識和能力,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使德育課教學改革真正取得成效,從而實現技校德育工作的總目標。
2.改革教學內容
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變化,適應技工院校的特點和任務,在教學內容上應:以服務為宗旨,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為導向。因此在具體的德育課堂教學中,要有的放矢。
在教學內容上,要力求突出時代需要,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辦學定位,要切實突出德育課程改革的科學性與先進性,一方面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進行職業指導,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其就業和創業;另一方面,要貼近技校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充分考慮技校學生的社會環境和自身感受,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重在運用,達到德育學科內的各種知識的整合,以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去理解社會現象,啟發學生從調適自我轉向適應社會生活,適應職業活動的能力,進而滿足企業對技能人才的要求。
某技校某專業高技班的學生,被學校在第五個學期用高起點的德育教材《道德法律與經濟常識》代替《法律基礎》的教學用書,把本應放在學生入校第一學期的德育課以《法律基礎》課的身份出現在了第五學期,其實質嚴重違反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德育教育的宗旨,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
技工學校的學生既不同于中小學,也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技工院校學生一般文化素質較低,他們的思想活躍,看問題卻易以偏概全,容易被現象所迷惑,常融入自己的主觀色彩,對純理論的知識學習興趣不高,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強。如何在德育課上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實際需求,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傳授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用型能力,呈現切近學生的道德要求,讓學生不會覺得所學內容枯燥無用而喪失學習興趣?這就要求德育課程在內容上應有針對性,要與實踐相結合,要易于被受教育對象接受,一方面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考慮比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入手,安排一些既符合學生特點,以和課程相關的、學生易感興趣的感性知識作為引入,增加教學內容的興趣點。另一方面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增加社會實踐知識、生活常識知識介紹,幫助學生連接起書本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聯系的紐帶,達到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3.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了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專門內容的學習活動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總和。”一節課的教學目的明確了,運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又好又快地實現教學目的,就成為教師備課和實際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教學方法得當,教學效果好,反之,事倍而功半,甚至勞而無功。古人說“教亦多術”。盡管圍繞德育課的教學方法而開展的討論,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實踐中的德育課卻仍然不盡如人意。一體化教學,從真正意義上打破了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知、能、訓”統一,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點撥,創設氛圍,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思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要目標,設計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動,調動他們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形成有效和諧的教學互動。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讓學生“動”起來,在能力訓練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
3.1行為導向教學法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本位的教學。“行為導向”最核心意圖,就是提出個體行為能力的培養。個體行為能力除了專業能力、社交能力、思維能力外,還包括倫理道德反映能力。
經典的行為導向方法主要有:大腦風暴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等,在此基礎上創新的教學方法還有:探究學習法、知識競賽教學法等。
運用此種方法,教師要轉變教學風格,轉變角色,以主持人或導游的身份引導學生學習,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前提,實施“以學為本,因學施教”的教學準則,根據學生的專業不同,同一課時所備的教案應有專業特點,針對不同的專業所設計的案例也應有針對性,進行多種形式的活動設計,讓學生在一定情境和活動中去體驗、去感悟,它所期望的實踐效應是: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知識”,而且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他人交往”。而這些恰恰是德育課要交給學生的知識。“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轉化,知行統一,符合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是德育課取得實效的保證。而只有將德育落實到學生的行為,德育課才會有實實在在的收獲。
3.2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轉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問題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學生在實踐中發現知識、解決問題、提高能力。
在德育課教學中把課本知識與當前社會現實結合起來,與學生的實習實踐結合起來,與專業企業文化結合起來,設置一系列小課題,再以小組作為一個任務布置給學生進行團隊學習,在團隊活動的過程中以探究的方式開展學習,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是:既能促進教師教學觀念更新和教學形式的改變,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不僅能懂、學會,而且能講出道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團隊活動中培養了他們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的能力,自我學習的能力、收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革新創新的能力,在提高學生技能的同時,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
3.3崗位指導法
實習、實訓是專業教育的必須環節,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盡管學習地點發生了改變,學習方式由課堂學習轉變為生產和勞動的過程,但學習的性質并沒有變化。實習期間的德育必不可少,頂崗實習是轉變學生德育觀念,實現職業素質與企業文化相結合關鍵性的一年。在這一年里,學生在校期間的兩種德育的收獲如何將得到檢驗,在新的環境里,職業素質、思想品德也會發生新的變化。德育課可以將專業實訓實習基地同時作為德育課基地來建設,因地制宜地利用各專業系建立的實習、實訓基地這些豐富的教育資源作為德育課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和依托,并與各專業系學生的實習、實訓結合起來,進行專題調研,共同完成。德育教師一方面配合實習企業,指導學生實習期間的思想、學習、工作、生活,重點幫助學生樹立兩心(崗位責任心和上進心),堅持兩種意識(吃苦意識和團隊意識),學會兩項本領(技術本領和溝通本領),順利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了解各行業對學生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貼近學生實際的第一手調研資料,使學生更容易將課堂理論教學活動中獲得的“教化”內化為自己的人生體驗,從而實現“知”與“行”的合一,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4.建立和完善德育課題一體化教師隊伍
一個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教研水平的高低,關鍵在于學校是否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的工作連接著過去和未來。學生的質量就是教師的質量,高素質的教師是一體化教學的核心。要成為技校一個合格的德育課一體化教師,應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素質:
4.1能力素質。技工院校德育課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職業指導、職業素養等課程,同專業課程和其它公共課相比有其特殊性,它要實現“知識、能力、覺悟”這一“三位一體”的教學任務,德育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承擔的多樣角色,必須具備很強的職業能力,即教育、教學能力。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善于捕捉學生思維中出現的創造性火花,及時加以引導,保護學生心理健康。德育課教師應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拿出現成真理的人。能夠真正達到這些要求的德育課教師理所當然地是教學綜合素質極高的教師,可以說,德育課教師在整個德育學科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其社會價值是巨大的。
4.2專業理論素質。“一體化”教學是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完成的,有效地指導要求德育課教師掌握本門學科的學習方法,必須有扎實的、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吸取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善于選擇加工、綜合新知識,并通過積累、整理、運用于實踐。德育課教師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別人;只有對本門學科的專業理論精通,才能有過硬的專業理論素質。
4.3過硬的綜合業務素質。一體化教學的核心是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于一體,德育課中進行一體化教學,德育教師不僅要掌握思想政治、道德法律、職業素養、職業指導等知識,還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有條件的學校應鼓勵德育課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升職業資格水平,這樣德育教師在組織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才能突出個性化的教學。
總之,面對新形勢下對技工人才和技工教育的要求,作為技校德育教師,必須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適時改進德育課教學,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切實增強德育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從而實現技校德育工作的總目標,這也是一體化教學的根本所在。當然,德育課教學內容本身所具有的宏觀性,會給實踐教學的實際操作帶來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德育課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問題也尚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譚紹鋒.技工學校德育課的“一體化”教學初探《交通職業教育》2011年第01期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