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道平
【內容摘要】學困生轉化不僅是語數外學科應當重視的工作,還要與各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思品學科一定要充分發揮作用,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滲透,協助開展學困生轉化工作。教師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一是結合教學內容提高學困生學習自信;二是開展專題活動引導學困生融入集體;三是引導學困生明白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四是典型引路教育學困生養成良好習慣;五是實施警示教育糾正學困生錯誤認識。
【關鍵詞】初中思品 ?教育教學 ?學困生轉化
在初中教育教學工作中,后進生轉化是廣大教師應當高度重視的課題。學困生由于多種原因,在班級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落,教師應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幫助,讓他們能夠及時融入到集體之中,提高轉化成效。思品教學可以在后進生轉化工作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本文將做簡要論述。
一、結合教學內容提高學困生學習自信
許多學困生在學習中不夠自信,具有自卑心理,嚴重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開展。筆者在思品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重新樹立自信,例如在《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學中,筆者為學生創設平臺讓他們講述自己的特長,有意識地安排學困生走上講臺向其他同學講述自己的專長。在這樣的活動中,班級學生對學困生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們的特長優點也被大家所認識。筆者引導學生改變了對學困生的片面認識,同時讓學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讓大家換一個角度看待他人,使學困生在活動中增強了自信心,對于各學科教學的有效開展發揮了情感促進作用,讓學生學得更加自信。
二、開展專題活動引導學困生融入集體
對學困生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許多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封閉心理,與整個班級的集體氛圍格格不入。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要從思想上、心理上打開學生的心扉,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融入到班級之中。筆者在《相逢在花季》一課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珍惜在一起的學習生活時光,側重引導學生關注班級的每一個同學,應當在學習生活中相互幫助、友好相處,營造團結友愛的班級氛圍,讓這樣的理念在班級落地生根。有了筆者的引導,學生在與同學相處也具有更為明確的方向,大家紛紛關注學困生,幫助他們,讓學困生在班級學習中感受到無比的溫暖,這也是提高班集體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三、引導學困生明白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授人以漁可以事半功倍,學困生許多時候正是由于缺乏學習的技巧,加上基礎能力欠缺,導致學習成效不夠明顯。教師要引導學生擺正用苦工和用巧力之間的關系,明白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在《要“魚”還是要“漁”》教學中,筆者從學習方法的作用、學習方法提煉的技巧等方面著手,讓學生對總結提煉學習方法、學習借鑒成功經驗等方面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同時,筆者還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學習活動,提煉出較為有效的學習技巧,并在班級開展交流。這樣的引導活動既增強了學生的思想認識,同時讓學生在交流中吸收借鑒他人的學習技巧,有助于提高自身學習成效。在引導學生明白學習技巧的重要性之后,筆者還要求學生在每一課的學習中,都重視學習方法的總結提煉與反思,讓學習技巧成為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抓手。
四、典型引路教育學困生養成良好習慣
許多學困生之所以落后,除了自身智力、基礎等方面原因之外,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誘因。在生活中缺乏良好的習慣,在學習中也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導致他們生活中沒有規律,學習中丟三落四。強化習慣養成教育,既有利于學困生的轉化,同時對他們的行為思想也具有積極的幫助。在《好習慣受用一生》教學中,筆者沒有講述過多的道理,而是從學生熟悉的身邊同學入手,選取一些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較好的學生作為典型,引導學生向他們看齊,向他們學習,以學生身邊人身邊事作為典型教育引導學生,能夠發揮更為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學生從他人的示范中,也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在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引導學困生從思想上認識自身的不足,并積極開展學習糾正,能夠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這對于他們的綜合素質提升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五、實施警示教育糾正學困生錯誤認識
許多學困生不僅在學習上較為滯后,而且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思想認識、行為習慣方面的問題,成為了許多教師眼中的“雙差生”。在抓好學困生文化基礎知識轉化的同時,教師還要強調學生思想的引領,要通過警示教育將學生錯誤片面的思想糾正過來。在《面對誘惑,學會說“不”》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分析了當前社會上對青少年產生不良誘惑的現象,分析深層次的原因,讓學生明白筑牢思想的防線才是保障自身健康成長的根本路徑。同時,筆者在課堂上播放了一些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懺悔錄,以他們的現身說法來教育學生,一定要守住法紀這條紅線,不得越雷池半步,否則將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遺憾終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警示教育,學生思想上受到的震撼更加強烈,更能體現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警示效果。
綜上所述,在初中思品教學中,廣大教師一定要重視與學困生轉化工作結合起來,從思想上、行為上引導學生、教育學生,讓他們正確對待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鼓起勇氣,樹立自信,積極融入到集體之中,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何曉娟. “解救”學困生的四個智囊[J]. 中學教學參考,2010(13).
[2] 馬忠林. 談學困生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七大誤區[J]. 新課程(教研),2010 (02).
(作者單位:江蘇省響水縣七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