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獻平
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與思考
劉獻平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中小學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要求也與日俱增。然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卻困難重重,認識有失偏頗,實踐效果累遭質疑。本文就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深度融合,試圖在達成課題目的上作有益的探索,以期適應新時代的大潮流。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融合;實踐;思考
目前,部分中小學教師仍對“信息技術與高中學科課程整合”存在種種片面甚至完全錯誤的認識,比如:(1)有少數教師至今還把信息技術與高中學科課程整合看作是一種時尚。他們不清楚實施信息技術與高中學科課程整合是為了什么,只是因為大家都在應用信息技術,或是教育部號召應用信息技術而不得不應用信息技術;(2)不少教師只把信息技術與高中學科課程整合看作是現代化教學的一種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地學習信息技術的一種方式;(3)更多教師則是把信息技術與高中學科課程整合和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完全等同起來,認為只要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或是課件,就是在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這種看法反映出廣大教師對信息技術與高中學科課程整合的內涵實質、途徑與方法還只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說深度融合了(何克抗2014)。
通過新型教學環境的營造來改變傳統教學結構,創設新型的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以便使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落到實處(何克抗2002)。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為何克抗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理論、建構主義的“學與教”理論。
所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何克抗2005)。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何克抗1997)。
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Unit 1 Project教學案例
(一)教學背景
1.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是牛津譯林高中英語新教材模塊四第一單元Advertising的第六板塊Project—developing an ad campaign部分,Project板塊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調查訪談、信息檢索、交流匯報等活動形式,試圖引導學生用英語去制作一則廣告,并發起一個廣告運動,最后呈現學習成果——向同學們闡述理由,并展示學生自己設計的廣告,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它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本單元閱讀文相關的廣告知識,也要運用word power里的詞匯及Grammar里的語法知識,且需要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技能,還要有將其升華為適應社會需求的實際應用的能力。
2.學情分析
作為研究性學習,學生很感興趣,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必須對課題的計劃、準備有較詳細、具體的分工和安排。比如將全班分成九個組,每組每人都應有明確的任務,誰負責搜尋資料、誰負責廣告設計、誰負責廣告用材、誰負責口頭展示等。
但通過此課題的實踐可以發現:對于Part A的閱讀,學生表現得輕車熟路,幾乎毫無障礙。但對于Part B,由于學生在此之前對類似的活動進行得相對較少,所以,即使安排得再細致,很多學生仍無從下手。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每個環節都必須進行示范,以供學生模仿。
(二)教學過程
Step 1:Lead-in
Activity:Warming up,師生互動
首先,教師以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開畫卷,內容為環境優美的人間仙境圖。
【設計目的】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習情景,引起學生對和諧環境的向往。然后,學生觀察一則濮存昕關于“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的公益廣告,思考并互動。
Teacher:①Who is the target audience for this ad?
Student 1:All of us.
Student 2:All the people.
Student 3:Spectators.
Teacher:②How does it reach the audience?
Student 1:By watching TV.
Student 2:By showing on TV.
Student 3:By advertising on TV.
Teacher:③What is the slogan of the ad?
Many students: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
Top students:Welcome the Olympics,be civilized,set up a new style of life.
【設計目的】引出本節話題——策劃廣告活動,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話題情景,以激發學生對本話題的興趣,并為過渡到閱讀部分做準備。三個問題的設計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閱讀文章的大意,也是此課題“發起一個廣告活動”的三個關鍵方面。
Step 2:Reading
Activity 1:Listening and fast reading.
1.個人活動:聽課文錄音,回答關于文章大意的問題。
2.班級活動:學生發言,校對并完善對文章大意的把握,為細讀detailed reading作鋪墊。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Student 1:The definition of an ad campaign.
Student 2:About the target audience.
Student 3:About what an ad. says.
Student 4:About how to reach the target audience.
(這一部分較容易回答,因為每一段都有小標題)
Activity 2:仔細閱讀課文,完成設置的表格(高考題型)。
Do more exercis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passage.
1.個人及小組活動:獨立思考后分小組討論表格中的問題。

How to build _______________ Step One 1)have a clear goal and _______________ in mind. 2)do a little research and you can create the right message for_______________. Step Two 1)decide what you want ____________ to know or think about. 2)try to _________ the way the audience will react. Step Three 1)use different media to ____________________. 2)decide _____________ you want to use to reach your target audience.
2.師生互動:學生按表格填空,檢查核對答案,加深對怎樣做廣告的步驟和信息的了解。
Teacher: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one by one.
Student 1:An ad campaign
Student 2:Target audience
Student 3:The right people
Student 4:The audience
Student 5:appeal to
Student 6:get messages across
Student 7:what approach
【設計目的】仔細閱讀課文,找信息點,完成按高考題型設置的表格。并且更巧妙的是,要把本文的生詞和重要短語設計在信息摘錄題中。
Step 3:Project
Activity 1:Watching and discussing
小組活動:學生觀看校園生活錄像片及有關禁煙、禁毒、植樹造林的照片,討論并決定小組的廣告主題。
Teacher:What is your topic of different groups?
Group 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2:Anti-smoking.
Group 3:Anti-drugs.
Group 4:Anti-littering.
Group 5:Anti-smoking.
Group 6:Anti-littering.
Activity 2:Watching and discussing
小組活動:利用從網絡上搜集到的不同人群的圖片,決定目標人群;觀看不同媒體形式,決定自己的宣傳方式;觀看不同的廣告口號,讓學生確定廣告語。
Teacher:What is your slogan?
Group 1: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
Group 2:No smoking.
Group 3:Yes to life,no to drugs.
Group 4:芬芳來自鮮花,美麗需要您的呵護!
Group 5:Smoking is committing suicide slowly.
Group 6:Protect our school,start from ourselves.
Activity 3:Preparing and producing
小組活動:各組充分討論,發揮團隊精神,分工協作,信息收集員主要通過網絡廣收各種信息,廣告設計師盡量使廣告更具魅力。文字作者寫出簡潔的廣告語。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
(該環節主要在課外時間進行、自選地點完成)
Activity 4:Presentation
各個小組的陳述者分別上臺展示他們的作品,簡單陳述其廣告設計的口號、目標人群及其媒體形式,并說明理由。
Teacher:Now it’s your show time,please present your advertisement and tell us the reasons why you choose this topic.
Group 1:We choos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s the topic because the earth is in danger. The global warming i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The target audience is all of us. We should use a variety of media to propagandize(宣傳)its importance.
Group 2:“No smoking”is our slogan. The target audience is all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because smoking does great harm to smokers or nonsmokers.
Group 3:“Yes to life,no to drugs.”Now many youngsters are addicted to drugs.
Group 4:芬芳來自鮮花,美麗需要您的呵護!(Teacher:Fragrance comes from flowers;beauty needs your care)The target audience is all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Because we love beautiful school and clean surroundings.
Group 5:Smoking is bad for our health. Besides it also brings many other negative effects.
Group 6:“protect our school,start from ourselves.”is our slogan. All the schoolmates should devote ourselves to this campaign. Everyone needs fresh air and healthy body.
Activity 5:把廣告張貼展示在教室的墻報上,老師和學生給小組的作品做出等級評價。
Teacher:Now please give the posters assessment of results.
Group 1:A
Group 2:A
Group 3:A
Group 4:B
Group 5:B
農村中學的學生英語基礎差、起點相對較低,家庭條件及學習環境有限,且絕大多數為住校生,課題的正常開展困難重重,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主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學中,我經常花費多于平常幾倍的時間和精力備課,廣泛尋找與主題相關的廣告錄像、照片、廣告詞等進行課堂展示,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英語的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從而實現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
實踐表明,教學中如果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能使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從而達到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同時,可以創設新型的“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使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引用文獻
何克抗.1997.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9).
何克抗.200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意義[J].教育研究,(4).
何克抗.2005.信息技術與課堂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1).
何克抗.2014.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J].課程·教材·教法,(2).
本文為婁底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立項課題,課題編號:LJK2014011。
作者信息:417100,湖南婁底,湖南省漣源市第一中學17903912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