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剛磊 孫彥瓊
摘 要:通過中國在全球經濟發展和價值鏈中的地位就可以看出,我國的創新能力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而我國缺少高新技術的經濟模式也導致我國大量的優秀畢業生找不到好工作,這正是由于我國缺乏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結果。促進創造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美術教育,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具有很大的潛力。這篇論文通過對美術和創造力的闡述,并找出當前學術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美術教育中對創造力的培養建議。
關鍵詞:美術教育;創造力;培養建議
作者簡介:
楊剛磊(1988-),男,山東聊城人,安徽財經大學2013級美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代繪畫與創意實踐研究。
孫彥瓊(1989-),女,安徽宿州人,蘇州大學2014級美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繪畫創作及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5--02
“創新是決定美國在21世紀成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在所有的學科中,美術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們要在美術教育中努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引導學生們從生活中可以吸取素材,進而把瞬息變化和美麗多彩的生活反映在藝術作品中。
一、美術教育和創造力
美術教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豐富學生的視覺和觸覺。視覺認知能力是學習美術的生理基礎。創造力是一種對事物的創造能力,它是社會進步和研發必不可少的內容。
21世紀是創新教育的時代,構建面向21世紀的創造力是美術教育的發展方向,如今有關創造力的研究范疇已經由個人潛能發展研究擴展為社會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的研究。[1]多項研究證明,視覺認知能力的提高和創新力的發展是并駕齊驅的,它與創意產業之間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學校里的美術教育是培育創意人才極其有效的途徑。
二、美術教育階段中的創造力
一些學者將美術的發展描繪為“U 形曲線”。U 形的前部分指在美術教育之前兒童身上的高度創造力;中間最低部分為個人的想象力匱乏時期;最后又由于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并創新,重新升起的曲線代表了一個全新的、更高層次的美術成就(至少某些青少年身上有此表現)。[2]
齊默曼(Zimmerman)等研究者通過對美術資優生的研究,發現他們的藝術進展和導師的指導密切相關。這個特點在各個學科或者領域上具有共性。美術教師對學生視覺認知能力發展的影響和培養極其重要。老師們可以教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技巧,從而使學生們富有創意地進行思考以找出新的解決問題渠道。[1]
在學習美術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應學習大量有關美術教育的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依據自己的創意選擇相應的美術表現手段和表達方式,爭強自身的創造能力。
三、學校美術教育的問題
(一)國內教育環境
雖說我國對學生的教育從最初的德智體三方面發展到了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但是在國內的美術教育環境仍然不理想。美術的教育環境分為三類:第一類在國內某些相對發達的地區,學校里開設了美術課,許多中小學美術課堂只有40-45分鐘,一學期里總的美術課程數較少,老師一方面要讓學生們掌握知識技能,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們體驗過程與方法以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同時還需要激發學生們的各種不同情感,但是僅能分配到每一教學環節短短幾分鐘的狀況使得學生無法真正的自主探究式學習;第二類有些地區的學校雖然在開設了課程,但受重視程度不高,不僅沒有相配套的教學設備和工作室,而且有的時候美術課就成了一個擺設,將本該接受美術知識和素質培養的時間用來學習文化課知識,致使學生們不能很好地發展美術教育;第三類在落后的地區,美術教育還沒有普及,幾乎就不開設美術課程或者開了跟沒開一樣,這種情況下,學生們連基本的美術教育都缺乏。
(二)美術的教學模式
一直以來,我國的美術教育都很固化。美術教育局限于教學生們美術知識和繪畫技巧。對于在美術教育中的創新思維雖有所涉及,但真正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極少。更不用說教學生去了解教育學和其他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了。老師們自身的教學方法模式化,教學環境封閉,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另外,美術教育發展過程中,廣為推行的方針是“學社融合計劃”,這個是指美術作品除了要具備基本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意識之外,還提出要加強其經濟意識和實用意識等。而我國的教學模式所產生的結果和這些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相差甚遠。最后,老師自身缺乏創新精神也是一個原因。
(三)學生們的心態
從在學生自身原因來看,首先,在當前的社會很多學生缺乏積極創造的自信和勇氣,面對問題時存在自卑的心理;其次學生們的興趣不夠廣泛,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不足以進行創造;最后,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有待提升,只有能夠獨立自主的處理好事情,才能獨立的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實現創造力的培養。
從外部原因來看,大部分學生們學習美術抱著升學的目的。不少的美術考生由于文化課成績差轉而學習美術,他們既無太多美術才能也沒太大藝術愛好,通過各種培訓輔導班,短期突擊訓練,只為通過國考,對學生們的藝術修養毫無幫助,導致我國的美術類學生整體素質不高,無法培育出真正有前途的美術人才。還有的學生是為了好就業而并非對美術真正有興趣,對這門科系要求學習者掌握些什么樣的專業知識完全不了解,更別提其它相關學科知識了。
(四)未充分理解美術教育的貢獻
美術教育和創意產業之間密切相關。創意產業包括廣告、藝術、時裝設計、工藝品等,發展創意產業成為當代各國經濟發展的新潮流,成為超越金融業的新型經濟增長點。首先發展創意產業需要創新人才,我國有文化產業卻缺乏創意文化產業的現狀嚴重阻礙創意產業的發展。其次,創意產業大部分和美術是相關的,然而創意產業中具備美術素養的人才很匱乏。因此,我們應該重視看清美術教育對國家做出的獨特貢獻。
四、構建富含創造力的美術教育
(一)美術教育從兒童抓起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在4歲至4歲半之間,兒童的想象力最發達,5歲開始認識周圍的現實世界。[3]因此,在這個年齡段,要重視和努力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豐富孩子的表象,只要是健康、積極的圖畫和想象都給予肯定和贊揚,并通過多種途徑比如直接去大自然中探索等培養兒童的想象力。
(二)激發學生們對美術的興趣
美術教學不需要標準的規范,要將其規范弱化,并且需要因時因地制宜和采取靈活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重視和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對美術的興趣,把學生的興趣引到自我欣賞和獲得滿足上,促使學生對藝術創作產生期待和享受。開拓學生的藝術思維,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培養真正的美術愛好者和優秀者。
(三)改革教育模式
美術高考一直采用繪畫寫實的方式,無論學生的喜好和優點在哪一塊,都是考三個科目素描、色彩和速寫。這使學生對藝術本質的意義和時代創新理念的理解出現迷失。因此,要弱化繪畫寫實在高考中的主導地位,不會廢止,因為相對來說,繪畫寫實的觀念操作簡單也不容易作弊有它的優點,同時,可以在考試中增添一個考核內容即選擇對任何藝術流派或畫家的考察論述,這樣更加均衡的考核學生。比如以對風景名勝的喜歡用自己所擁有的獨特的藝術的眼光進行論述。
五、總結
21 世紀的世界是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培養具備美術素養的復合型創意人才,將會成為越來越多國家創新教育的重要目標,而這正是學校美術教育發展的大好時機。通過創新型美術教育,我們期待可以給學生們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能有發展創新性潛能的機會和途徑,以促使他們有能力釋放出21 世紀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創造力,為我國可持續發展作出卓越的貢獻。這不僅是學校美術教育的獨特價值之所在,也是未來學校美術教育的璀璨前景。
參考文獻:
[1]錢初熹.以美術教育構建面向21世紀的創造力[J],藝術百家,2010(3).
[2][美]霍華德·加德納著,齊東海等譯《藝術·心理·創造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年版,第 78 -80 頁.英文版原著發表于 1982 年.
[3]莫妮.論幼兒美術教育中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科技信息[J],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