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關鍵詞】 數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6—0101—01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式給現代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師的教學習慣難以改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對教師的依賴過重等問題依然存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阻礙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催化劑。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學生們感興趣的情境或實例引入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數學知識。
比如,教學“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體育課上,教師讓學生圍繞一個三角形的花壇慢跑,但是小明發現每次轉彎的時候都比在直線跑步要困難很多,于是他將自己每一個拐彎的地方都轉了一個角度(∠1、∠2、∠3),等小明回到起點的時候一共轉了多少度呢?每個拐角的外角是多大呢?關于花壇的拐角可以說是每個學生都知道甚至好奇的問題,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拉近學生和數學課堂之間的距離。學生們對這個問題有了興趣之后會更樂于認真地思考、鉆研,進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二、根據教學難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
教學中常有一些比較特別的題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重點、難點設置具有針對性的題型,比如一些學生經常出錯的問題。利用這些題型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教學內容。
比如,若平面上A、B兩點到直線CD的距離分別為m、n(m>n),則線段AB的中點到CD的距離為多少。這種問題通常是學生們考慮不夠全面的題目類型,在解答時比較容易出錯。但正因為這樣,才更應該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以此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三、組織小組討論活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組織小組討論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適時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茖W分配小組是整個討論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要綜合考慮學生在性格特點、學習能力、才能傾向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此基礎上進行分組,這樣的學習小組可以揚長補短,提高小組的整體學習水平。除此之外,還應設計小組研究課題,研究課題也應該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也要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這樣不會給學生造成特別大的壓力。
四、鼓勵學生自測自評,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后的實踐與反思
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后,讓學生進行自測自評。a.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我學會了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應該如何進行計算?!眀.你是怎樣學會的?學生回答:“通過對情境圖的觀察,從分數單位入手,聯系到同分母分數的計算法則,之后進行異分母分數的加減計算?!眂.你還想知道什么?學生回答:“我還想知道,如果一個整數與一個分數在一起進行加減應如何計算?”d.你今后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學生回答:“要善于發現知識間的聯系及解決問題的規律性。”這樣經常讓學生進行自測自評,讓他們回顧每節課學習中的得與失,說出學習的目標與愿望,不但鞏固了知識,而且有效地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與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學生發現數學、喜歡數學,并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發現并主動獲取知識,才能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素質。只要我們深鉆細挖教材,堅持改革,在教學中給與學生足夠的重視,并不斷地進行培養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