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出發,結合數學學科特點,探討數學應用性改革對于學生職業發展需求的必要性及針對學生職業的發展如何在高等數學中加強應用性教學,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高職數學;應用性改革;職業發展
1 數學應用性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生產和服務一線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其數學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中的數學教育,在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要求與保持高等教育的教學層次的前提下,更加關注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對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是適合一線工作的某一崗位或是崗位群,這一工作性質就決定學生就業的憑證是“技能”,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層次要求高等數學綜合知識覆蓋面寬,但對理論知識不需要太深。因此作為基礎理論課的數學必須充分體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一方面高職數學教育要培養學生必需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這是學生今后工作必備的,也是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另一方面要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提供必需的和夠用的工具,使他們具有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和基礎。
2 針對學生職業發展的數學應用性改革
根據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特點,高等數學教材在根據專業選擇合適的模塊之外,還要注意高等數學的應用性體現。
2.1 根據不同專業確定數學的教學內容
高等數學教學是鍛煉和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有效途徑,是為專業教學做基礎服務的,是專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高職院校數學教師要不斷深入地了解專業,適時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賞識,明確高等數學教學的目的是服務專業教學,強化知識應用。掌握好數學知識的需求度,才能使高職數學教學真正融入到專業教學中。
按照學生學習的各專業對數學知識的需要進行教學改革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如管理類專業需要概率統計的知識,在高數里應加入古典概型和幾何概型;化工專業中應加上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反三角函數;機電專業應主要講授極限理論、一元微積分、多元微積分和幾何概型、微分方程和級數理論的主要概念;計算機專業的數學可以降低微積分部分的教學內容的難度,但除了要講授線性代數的內容外,還應增加離散數學、數理邏輯及圖論的內容。
2.2 減少理論推導,強化實踐應用
高職數學主要以應用為目的,在教學過程中不必對理論推導要求過高,應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減少理論深度,把重點放在運用定理公式來解決實際計算問題。同時降低理論難度,增加其實用性,教學內容中可以刪除一些過于繁瑣的推理及證明,以及一些相對陳舊的概念和方法,壓縮一些論述,用既準確又簡單的直觀描述代替某些數學概念的敘述。如證明兩個重要極限時,證明過程不要做詳細的講解,重點要求學生會用這兩個極限求其他的極限。同時,要求學生掌握兩個重要極限的幾個常用推廣,讓學生自己總結,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這樣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既打破了傳統教學中被動接受的方式,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了教學過程中,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 教材增加專業相關案例
在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利用具體實例引出數學概念,可以有效解釋數學概念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在授課中盡可能地把數學中一些抽象的概念與實際意義聯系起來進行講解,加深理解。由此達到專業課程向數學的滲透,讓數學融入到學生所學專業的“大家庭”中。
通過不同領域的應用實例來引導學生有效的應用數學方法處理社會實踐問題,也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科自身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來自無限發展的現實世界,數學本身即是一個豐富多彩無限精美的世界,嫻熟地掌握數學思維和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現實問題會使我們的思想能被準確有效地表述,結果更加完善。
2.4 改變教學方法
應用性的實現,應以改革教學方法為突破口,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科學加工、處理和再創造達到“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的目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意識以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中注重科學性的同時,也要注意數學概念的來源和應用,再現數學重要概念的產生、發展過程,讓超越現實的數學概念回溯到它的源頭,從而使抽象數學現實化,并揭示其本質。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減少高等數學教與學的單調和枯燥,可以在教學中引入一些簡單的數學建模問題來提高教學效果。 數學建模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是數學理論知識與數學應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結合點。數學建模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工作,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非常有益。
3 數學應用性改革對學生職業發展的促進
3.1 數學應用性改革為學生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數學是后續學習專業課的基礎,是將來就業上崗所需具備的最基礎的知識和技能。注重學生數學應用性的培養,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
3.2 數學應用性改革為學生職業發展指引方向
數學真正的魅力是其無法比擬的實用性,利用強大的數學能力分析瞬間萬變的就業市場,進行職業發展的定位分析,這可是一般人所無法實現的。正是因為數學與其他專業的緊密聯系,數學應用能力強,就業面就寬,所選擇的機會就多,職業發展的熱度也隨之增高。
3.3 數學應用性改革為學生職業發展創造價值
數學課程的特征,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應用性數學的價值體現在利用數學知識、數學經驗和數學方法去認識、理解和改造自然和人類社會,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社會,數學與自然的密切聯系,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的信念。
參考文獻
[1]劉楚源.基于高職課程建設特點的高等數學教學模式創新.職業時空,2010,6(2):155-157.
[2]俞麗君.增強高職數學應用性教學改革的措施.學園,2013,36:50.
[3]劉奇玲.改革職業學校數學課程定位,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成才之路,2010,27:16-17
作者簡介
劉清華(1983-),女,滿族,遼寧葫蘆島人,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從事數學建模、應用數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