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偉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閱讀教學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簡要論述了指導初中生閱讀的作用,又就如何搞好閱讀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閱讀;寫作;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我們采用的最經常,也是最基本的學習方式。閱讀更是我們豐富語言、開闊視野、認識和感受世界的重要方式。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們的閱讀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不同的興趣愛好,有計劃、分步驟地指導學生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要想搞好閱讀教學,我們首先要清楚閱讀教學對初中生來說有什么具體的作用。只有目的明確了,才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具體有針對性的加以指導。
一、指導初中生閱讀的目的和作用
(一)熟練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由于小學階段過于關注識字教學、人文情感的感悟,而忽略了閱讀技巧的練習。其實,閱讀活動就是把看到的言語說出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是死板地把原文讀出來,而是要通過自己對原句段落的理解。把原文的思想變為自己的思想。在這過程中,要讓學生反復的練習,體會聲調的變化、語速的快慢、重音的選擇、停頓的安排。
熟練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是一項細致而漫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來實現。不斷地激發其閱讀興趣,適時地指點閱讀技巧,堅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
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通過作者對文字的閱讀與思考,認識作者在寫作中的觀察方法和對待生活的態度。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體會到如何去觀察生活,思考社會。通過閱讀,讓學生掌握一定量的語文基礎知識。在閱讀中,我們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背誦一些名家的作品,學生會慢慢找到一些巧妙的記憶方法,讓他們的記憶更加準確、持久。閱讀后,讓學生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字、詞、句。這樣,他們的分析能力在不自不覺中就得到了提高。讓他們說說文章的結構、選材、立意甚至文章的寫作背景等,這在潛移默化中也提高了綜合能力、概括能力。
(三)塑造品格,提高修養
古今中外的許多傳統名篇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學生閱讀這些作品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教育的過程。“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了《曾子殺豬》他們明白了做人要誠實守信;閱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們明白了要培養堅毅頑強的品格;閱讀了《愚公移山》他們明白了干成一件事,要有決心和斗志;閱讀了《水滸傳》他們懂得了見義勇為……可見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道德觀、幸福觀,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
(四)積累詞匯和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
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典范的漢語,還要注重理解和吸收。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漢語的能力。如果說閱讀是對漢語言文字的認識階段,那么,演講和寫作則是吸收表達和運用的過程。比如,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的作用,只有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課文,從中認識、理解、感悟各種表達方式不同作用,從而學會在寫作中加以運用,提高寫作能力。閱讀可以促進寫作,這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歌是這樣,其他文體也是這樣。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名作,他們可能在審題立意、結構章法、表達效果上獨樹一幟。可謂文筆精華。我們若能把這些讀懂讀透,寫作能力一定會得到顯著提高。
二、如何搞好閱讀教學
(一)閱讀教學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分步驟引領指導學生閱讀,以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為宗旨。按照總體感悟作品內容、理清作者創作思路、體驗獨特情境、把握深厚意蘊、品味優美語言、賞析評價等六大環節分步進行。可以通過美文美讀、精讀、默讀、略讀、速讀等多種形式,從多角度理解賞析課文。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好的詞語,精美的句子應圈點、勾畫,甚至作以摘記,自己有獨到感悟的地方要加批注,寫出自己的感悟。
(二)注意閱讀內容的選擇
現在,很多青年閱讀興趣低俗化—喜歡讀卡通類讀物、明星生活的雜志以及一些童話故事等。思想上、生活上很容易受國外思潮的影響,熱衷于過洋節,以用進口的東西為榮。其實,最值得我們閱讀的應該是我國傳統文學中的瑰寶。“四書五經”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精髓,是我們的文化之根。國外開設了那么多的孔子學院,我們很多人還沒有外國人對中國的古典文學學習的深入,你不慚愧嗎?對中國的古典名著、古代優秀的文學作品、成語故事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提升我們的文化素養和品德修養。對于喜愛文學的,可以引導他們多閱讀一些中外名著,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想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讀物;如果想要加深學生對社會、政治、歷史的了解,要指導學生多讀一讀古今中外的名人傳記。
(三)閱讀教學要教會學生“三思而后行”
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注意做到這三思:一思內容,文章寫了什么內容?用了什么寫法?結構如何?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語句有特殊含義?二思作者,作者為什么寫這些內容?寫作目的是什么?作者的寫作目的達到了嗎?三思編者,編者為何要把這么多的課文分成這幾個單元?他的編排原則是什么?課后為何要設計這些題目?編者的目的有沒有達到?學生若能做到這“三思”。文章基本上就被讀懂讀透了。閱讀教學就成功了。
我們教給了學生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同學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讓我們脫離題海,暢游書海,盡情享受閱讀的快樂吧!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