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瑛
【摘要】“學貴疑,教貴思“,做好教后反思對一個教師具有重大的意義,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的教師成長方式,“經驗+反思=成長”。他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是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會有所滑坡。”
【關鍵詞】語文;教師;課后;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的教學行為、策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一堂有效的語文課,不僅教師課前要充分的準備,課堂上完整的組織教學,還應包括課后認真的反思教學,及時地寫好教學反思,總結自己本堂課的優劣,檢驗教學效率的高低,衡量本次教學活動的預期目標。
教學是創新的藝術,教師是這種藝術的實踐者,就必須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創新,在創新中成長。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潛能被激活,教法被創新。反思是審視與發現;反思是積累與創新;反思是提高教學課堂時效性的必由之路!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學反思應該思什么?
一、“思”本堂課的得失、優劣
一個沒有責任心的教師,可能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不過問,隨意教學,機械完成教學任務,庸庸碌碌,誤人誤己。一個有智慧的教師,在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并認真付諸教學活動后,會對自己的每一步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導入是否精彩,過程是否連貫,重點是否突出,提問是否明確,學生是否有效地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哪個地方值得積累,哪個地方需要改進。
高一必修(2)《鴻門宴》一課,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人物性格豐富多變,語言文字生動精彩,課時容量大。我在上第一課時時,要求學生了解故事背景、作者、理清故事情節。學生在課堂上總是張冠李戴,要么概括不完整,要么語言冗長而意思模糊,效果不好。課后認真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豁然開朗。應該從淺切入,從學生實際的理解能力入手,從人物與事件這兩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入手,做了這樣的處理:請大家找出文中出現的主要人物,然后圍繞這些人物概括主要情節,便形成了以下內容:“無傷告密;范曾勸羽;項伯夜訪;張良獻計;劉邦謝罪;項王留飲;范曾舉玦;項莊舞劍;樊噲闖帳;沛公出逃;張良留謝。”簡明扼要,情節清晰,學生一目了然。化繁為簡,化大為小,淺入深出,問題的設置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多么重要。如果一個教師不積極反思自己課堂上的提問,只是一味地埋怨學生不積極思考,不充分預習,不配合教師的指導,這真是一意孤行,自以為是,嫁禍于人。
二“思”自己的教學理念是否先進
教學理念是教師行為的燈塔,教師有怎樣的教學理念就會有怎樣的教學行為。新課改改革的根本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對如何看待學生、學習、知識、發展、課程等方面,都做了重大的轉變。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積極響應課改的號召,認真學習高中新課程標準,樹立新的教師觀、學生觀、發展觀、知識觀、課程觀,放下教師高高在上的架子,消除學生聽從教師任意擺布的觀念。在課堂上充分考慮如何保護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擔負起培養復興中華民族大業人力資源的重要任務。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活動要接近生活,把語文課與其他課程結合起來,除了知識、技能之外,還要結合吸納民族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三、“思”自己是否有愛心與責任心
教育是一門藝術,是愛的藝術。“愛”是教師最美的語言。一個教師不僅要有責任心,更要有愛心。愛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在課堂上關注他們的行為、思想。在課堂提問和小組討論的時候,主動地去幫助他們,耐心地詢問他們是否理解問題,幫助他們解決不懂的地方。變被動為主動,變冷漠為熱心,變放棄為堅持,變批評為鼓勵。每堂課后,刻意觀察后進生的表現。這樣,不僅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創造了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讓后進生也找到了學習的動力,讓他們感受到了教師的愛。
四、“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靈活
語文課堂教學,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語文課堂教學的“活”,需要靈活的教師引導、鮮活的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可對于我來說,還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我覺得要使課堂氣氛“活”起來,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教師的教學活,帶動的必然結果是學生學法活。教師教的不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多直觀、多啟發、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老師在課堂中應引導學生創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教師還應該運用靈活、恰當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境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在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上課,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內容,并且能順利解決課文有關問題,準確把握知識要點。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注重發揮學生的思維功能,鮮活的思維是語文課的核心。在教學操作中,教師在靈活引導的同時,十分注重鼓勵學生的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的并用,并力求創新,自覺地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再創造活動,反思更是對教學活動的一種再創造,在反思的過程中教師會為自己的成功激動,為自己的失誤懊悔,力爭在下次教學活動中取長補短、克服不足。反思增強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
“學貴疑,教貴思”,做好教后反思對一個教師具有重大的意義,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的教師成長方式,“經驗+反思=成長”。他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是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會有所滑坡。”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