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瑩
摘 要:本文分析了如今高等職業學校人文素養養成的現實情況,并提出人文素質和涵養養成的實際作用,進一步提出更好地養成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涵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文素養;養成;實際作用
引言:人文素養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都是不可能缺少的,具有人文素養的民族才具有自己獨特的精神,并形成一種民族的文化。人文素質和涵養在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高,尤其是對于高等教育來說不可忽視。一所高等職業學校缺乏人文素質和涵養的養成,就只能說是學習技術的學校,而無“高等”可言。人文素質和涵養的養成具有許多實際的有利作用,這就需要高等職業學校尋求有效策略更好地發揮它的有利作用。
一、高等職業院校人文素養養成的現實情況
在高等職業院校中,對人文素養的養成不是很重視。技術的培養在每個高等職業學校中都占據首要地位,即使有一些高等職業學校意識到人文的重要性,倡導技術和人文的雙重培養,但是弱視人文素養培養還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一些高等職業學校把以前的語文課程變成寫作課,少數幾個學校還有語文課,但是開課的數量也不夠,有些學校甚至都不開設語文課了。至于歷史課、政治課等課程,許多高等職業學校都很少會開設,或者開設了也不重視。因此,有很多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連四大名著都沒有讀過,對于國外的著名著作就跟隨不知所云了。有些學生對我國古代和近代的歷史也不是很了解,對于一些歷史事件缺乏基本的人事。
而關于哲學方面培養的缺乏,使得學生沒有樹立邏輯思維,思辨能力不夠。許多高等職業學校在人文素養的養成方面沒有做好,學生不知道學什么,也不知道為什么學習,他們缺乏遠大的理想,對自己的未來也特別迷惘,內心世界非常空虛。沒有養成較好的人文素養的學生在學習期間不好好學習,也不喜歡學習,走出學校,進入社會,還會因為缺乏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文方面的素質從而不適應社會和工作崗位。缺乏人文素質和涵養的高等職業學校學生無法從歷史角度去看待事情,無法從哲學的角度辯證地看待事情,在思考事情時會變得特別膚淺、急躁、幼稚和片面。
二、高等職業院校人文素養養成的有效策略
(一)重新建立重視人文素質涵養的教育觀念。在高等職業院校,確立高等職業學校培養學生的清晰目標,重視人文素質涵養的地位。教育的中心思想是培養什么類型的人才,而我國高等職業學校一直都過于重視培養學生的技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就業。教育的根本性質應該是它隱形存在的功能,利用對學生潛在的教育促進他們發展各個方面的能力。所以,高等職業學校需要改變長時間以來的培養目的,也就是只注重一個方面專門特長的培養,把重點放在學生的知識技術和人文素養,讓學生具備人文方面的素質和涵養,而且還具備科學的技術和精神。這樣的學生是素質較高的人才,也是各個方面都發展的全才,他們今后在技術崗位上也能夠表現得更好。
高等職業學校清晰地確定了目標之后,還要確定人文素質和涵養的養成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和角色。人文素質和涵養的養成是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主要目標,有效養成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涵養,有利于把黨對各個方面均得以發展的政策落到實處,這也是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同時是對人才培養方式的全新探究。不僅要讓高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改變以往的觀念,學習更多的人文知識,涉獵文學、歷史、政治、邏輯、哲學等多個方面的人文學科,還要潛心接受美術、音樂等藝術的熏陶和提升,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和涵養,只有從思想上正視人文素質和涵養的養成的作用,才能夠改變如今高等職業教育的尷尬局面,把思想落到實處,培養出更符合時代要求的、具備較熟練的技術、具有較高人文素質涵養的人才,這才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也是高等職業學校體現的最大價值。
(二)建立全面的人文素質涵養的課程體系。高等職業學校需要基于學校的整體目標和人文素質涵養養成的意義,建立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全面的課程體系。高等職業學校關于人文素質和涵養的課程設置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并結合學校的具體特點,做到保證人文素質涵養課程的完整和有效,同時結合授課老師和高職學生的現實情況,并顧及到職業學校和各種專業的特殊特點。在高等職業院校,養成學生較好的人文素質和涵養,首先需要加強語文的教育,而不能忽視語文課程的建設。高等職業學校還要對語文教育增加投入,提高教師隊伍的建設水平。而且許多高等職業學校對古文方面的教育也不是很重視,學生對古代文學缺乏了解,對此學校可以開設古文課程,讓學生學習古代文學作品,感受古典的文化氣息。
除了通過語文教育來養成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涵養,還可以通過歷史教育完成這個工作。很多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多我國歷史都不是很了解,因為學校要加強我國歷史的教育。如果學生不了解歷史,就無法更好地了解現在,更不能對當前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我國近代的歷史在中學階段都有教授,在高等職業教育期間,也應該重視近代歷史和現代歷史的教育,并且把相應的歷史內容聯系政治教學進行教授。還有世界歷史的教育在各個高等職業學校中一直是比較薄弱的環節。哲學教育也是人文素質和涵養的重要內容。哲學方面的教學材料重視理論,而忽視了實踐。學校應該對哲學教育進行深入的研究,努力開拓出符合高等職業學校的特色和職業學生的情況的哲學課程。邏輯學的課程也是各個高等職業學校的弱項,許多學生都沒有形成邏輯方面的一般知識,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后,關于社會科學和藝術審美等方面的課程也需要建設,加大人文方面的課程在所有課程中所占的比例,讓學生閱讀經典作品,并且通過網絡開展人文課程的教學和課外活動。
三、高等職業院校人文素養實際作用
如果一個學生的人文基礎不夠深厚,那么他在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和技術的時候就會成為沒有根的樹木。除此之外,在如今的年代特別重視工具的使用,技術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大。學習人文方面的學科,養成人文素養,可以讓人們意識到技術可能存在的風險,并且想辦法避免這些風險,使得技術的發展朝著有利的方向前進。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通過學習人文方面的學科,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和涵養,增強他們的人文知識和技術,并促進人文精神的提升。其次,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養成人文素養,從而在人文方面的知識和技術都有所學習,使其在學習的時候更加順利,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因為良好的品德行為而更加順風順水。人文素養的養成,讓學生對其他人和社會都形成深刻的關心,并且關愛人的生命,關注社會的環境。這也是一所高等職業學校是否完成教育工作,并且做得是否好的主要標準。除此之外,人文素質和涵養對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至關重要,它關系到國家的進步。如果無法提高我國人民的人文素質和涵養,就算有很強大的經濟實力,而沒有傾注人文的精神,國家就只能是陶瓷人,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擊潰。
結語:高等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具有專業技術的人才,他們在學校接受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學習,但很多高等職業學校都沒有對學生進行人文情懷、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培養。高等職業學校如果只是注重對學生技術的教授,而忽略了對他們人文素質和涵養的養成,這樣的學生在學校的時候不會有什么特別優異的成績,到了工作崗位也不會有長期的發展和提升。這就需要高等職業學校認識到人文素質和含義的實際作用,并且尋求有效的策略去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涵養,從而使得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和工作。
參考文獻:
[1] 李洋,高職人文素養教育的作用和養成探析[J],職教通訊,2014(5):48-49
[2] 李惠靜,張偉敏,加強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素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35):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