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要】語文新課標中對于中年級段的訓練沒有做特別要求,這就導致有些教師低年級只重視字詞訓練,高年級只重視篇章訓練,因而導致中年級段的訓練被弱化的現象,段是由字詞向篇章過度的橋梁,在語文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學中,要關注段的訓練,把中年級的主要訓練目標落到實處。
【關鍵詞】段;訓練;中年級;教學特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段”的訓練是由低年級字詞教學向高年級篇章過度的紐帶,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學生由教師“扶著走”到“放開手”的一次大飛躍,那么,在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怎樣進行段的訓練,才能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進而充分凸顯出中年級的閱讀教學特色呢?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主要從讀段,說段,抄段,寫段方面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讀一讀
朗誦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功,它基本上貫穿于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在中年級段的訓練過程中,對朗讀主要有以下要求:①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停頓和重音,并且要有一定的速度,關鍵在于能夠把句子讀通順。②講讀,主要是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經過學生深入思考,能夠把這段話的主要內容說一說,對文本內容有個整體感知。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七冊《泉城》一課,在學習第二自然時,要求學生在讀完以后會用自己的話對主要內容進行概括,知道這段話是圍繞“珍珠泉的特點”來寫的。③復讀,是在學生對本段話初步了解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把文章讀熟,達到熟讀成誦,就像洪振濤老先生說的那樣“課不讀熟不開講”,以便為認真聽課打下基礎。
在中年級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段特點,加強段的訓練,而朗讀是這個環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一,教師要根據段落結構的特點,讓學生充分讀,從而達到以讀促說,以讀促寫的教學目的。
二、說一說
(一)結合文本說一說
在學生朗讀課文以后,為了加深學生對文本中思想內容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說一說,使學生通過說一說把書面上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口頭語言,在學生開始說的時候,也許跟背課文差不多,這時就需要教師指導,讓學生養成一句一句說,然后再連起來說的習慣。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六冊《海底世界》一課時,筆者在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時,是這樣處理的:首先讓學生把課文多讀幾遍,然后再想一想,這段話共有幾句,每句話主要寫的是什么?由于這是一個總分結構的段落,學生說起來相對簡單,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很自然的找出了這段話共有四句話,主要是圍繞“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來寫的”,在這種教學情境下,有學生說“我知道烏賊是……”有學生說我知道“海參是……活動的”……最后教師再讓學生連起來說一說,通過說說環節,學生對段的組成方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而且在說一說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結合生活說一說
在生活中,段的訓練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比如我們看到的一個感人的畫面,一處優美的環境,一只可愛的小動物,一個雕塑,一個生活細節……都可以成為學生說說環節中的有效素材,關鍵在于教師能夠抓住讓學生說的契機,讓學生充分動口,動腦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一說,從而把段的訓練落到實處。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八冊《第一次抱母親》一課,在段的構成方式上大都是通過“我”和母親以及護士的對話來展示母子情深,在讀了課文以后,學生的心靈定會有很多觸動,因此,在課堂結尾處,教師可以給學生充分預留一些說的時間,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用對話的形式把自己和母親之間發生的事情說給大家聽,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功,只有聽得懂,說的好,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這里,通過說一說,可以使學生明白,除了常見的總分,分總,因果等構段方式以外,通過人物對話來展示故事情節也是一種有效的段落組成方式,同時也使段的訓練貫穿到了教學的各個環節,凸顯了中年級的閱讀教學特色。
三、抄一抄
在語文教學中,對于文中的精彩段落,教師要鼓勵學生抄寫下來,有心的教師就會發現,在蘇教版語文的課后練習中最常出現的一個習題就是“把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抄寫下來”。作為教材編者,這樣設計隱含著編者鼓勵學生學習運用消化吸收優秀語言文字的目的,而抄寫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因此,在中年級,對于段落的抄寫訓練不可缺少。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六冊《廬山的云霧》一課,全文描寫景色優美,構段有特色,在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下來,這樣處理,既體現出了新課標中對閱讀教學的要求“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而且在學生抄寫的過程中對段的印象更深刻。例如在抄寫第三自然段“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在學生抄寫時,教師要要求學生一句話一句話的抄寫,做到字跡端正,書寫正確,標點符號使用規范,抄完以后要注意檢查,再通讀一遍。通過抄寫,學生對段落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感知更加準確,能夠正確理解上下文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標點符號的正確運用對學生了解段的構成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深化了課堂教學。
(2011版)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依據新課程理念精神,在中年級,教師要關注段的訓練中的抄寫訓練,凸顯出中年級的閱讀教學特色。
四、寫一寫
中年級寫作訓練的要求是:“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段落的語言表達特色鮮明,還有一些結構構段方式,很有特色,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段落的特點讓學生進行仿寫,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段”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而且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一)仿寫構段方式
如在蘇教版第五冊《石榴》一課的第四自然段按照石榴生長的過程把石榴的顏色、形狀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出來,使讀者看了以后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教學時,針對本段的構段方式,教師可以這樣處理“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在這句話里“青中帶黃”和“黃中帶紅”能改成“黃中帶青,紅中帶黃”嗎?“不能”“因為這不符合石榴的生長規律,因為石榴在成熟時是由青變黃再變紅的,不能顛倒。”是啊,每種水果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不能憑空想象寫,下面請同學們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格式把自己最熟悉的一種水果寫上一段話。
在這里,對中年級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段的訓練,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構段方式進行仿寫訓練,使學生逐漸掌握段落結構的特點,為寫作訓練打下基礎,在語文教材中,還有許多構段方式,比如總分結構,分總結構,并列結構,因果結構等等,總之,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在教學中找到閱讀和寫作的最佳結合點,把段的訓練落到實處。
(二)仿寫語言特色
在語文教材中,還有一些段落的語言表達非常有特色,比如有的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有的用上了比喻句等等,教師要抓住作者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逐漸提高學生用詞造句的水平。
如在蘇教版語文第五冊《北大荒的秋天》一課,文中的第二自然段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形式把北大荒的秋天描寫的絢麗多彩,在教學時,結合課文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一下當地秋天或者冬天,早晨或者中午、下午天空的景象,然后仿照課文的樣子把它寫下來,并且注意排比和比喻句式的運用,這樣一來,由于有了課文的范例作為依托,學生描寫出來的段落必定豐富多彩,更加形象生動,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綜上所述,“段”的訓練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讓學生充分讀,大膽說,適時抄,及時寫,把段的訓練落實到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凸顯出中年級的閱讀教學特色。
參考文獻
[1]徐虹.中年級如何加強“段”的有效訓練[J].教學月刊(小學版) 2011(06).
[2]陳玉鐘.強化閱讀實踐提升語文能力——淺談閱讀教學的四個“活”點[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0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