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崇可
摘 要: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對經濟的發展、金融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我國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主要模式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并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了相應的改善建議。
關鍵詞:民間資本;金融業;進入;模式;問題
一、我國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主要模式
我國民間資本參與經濟活動的方式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是指投資者直接開設工廠或建立店面從事經營活動,亦或者是投資者采用購買企業一定數量的股份的方式實現對該企業的經營進行控制。間接投資指投資者用其資本購買公司的債券、金融債券或公司股票等,來取得一定數量的收益,因為其投資途徑多是購買有價證券,所以也稱作證券投資。與直接投資不同,間接投資的投資者通常只能獲得一定的定期收益,對所投資企業的資金運用和經營決策是無權干預的。通過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這兩種基本方式,民間資本可以參與到經濟活動當中來。當前的市場情況是,直接投資市場日趨飽和,再加上投資風險較高、投資者信息不對稱等原因,投資者參與度正在逐漸降低。相反地,間接投資基于投資風險較低、效率較高、投資市場較大、信息不對稱的影響較低等有力因素,獲得了民間投資者的喜愛。
當前,我國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主要有兩種模式:設立新型金融機構的直接模式,和通過參股投資的間接模式。前者是指民間資本在大型國有金融機構的絕對主導下,進行新建設立新型的民間金融機構,后者是指民間資本通過購買一些中小型金融機構的股權,從而實現收購和改制這些金融機構的所有權。
1.設立新型金融機構的直接模式。這里所謂的新型金融機構主要指以村鎮銀行、信用擔保公司、貸款公司等為主要類型的小型的金融機構,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民間資本與國有大型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建立。通過這種模式,可以帶來兩個方面的好處:第一,民間資本成為現有金融系統的一個強有力的補充,可以健全和完善整個金融系統,為之前的金融服務的盲區提供很好的金融服務。拿村鎮銀行來說,他們可以為欠發達地區提供金融服務,而這些地區大型商業銀行通常是設置網點的。據中國銀監會的統計,到2009年底,全國金融服務嚴重不足的鄉鎮已經有一萬多個,這個數量是全國鄉鎮總數的三分之一。第二,反過來說,采用這種方式對民間資本自身也非常有好處,它可以規范化地引導民間資本投資,促進民間閑置資金的合理和充分利用,使得民間資本朝著健康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2.通過參股投資的間接模式。在2012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民間資本可以參與到農村信用社以及城市信用社等中小型金融的機構的改制中去,即民間資本通過參股投資的間接模式入股中小型金融機構。對于中小型金融機構來說,其管理體系以及制度發展較為完善,民間資本進入的阻礙小,可操作性比較強,能夠打破國有銀行業的壟斷局面。中小型金融機構采用股份改制的方式來大量吸收民間資本形成股權,最終發展成中小型商業銀行。可以看出這些中小商業銀行是以原有的農村信用社等為基礎而建立的,原有體系得以比較完整地保留,不會有過大的變動風險。
二、我國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主要問題
1.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仍然存在行業壁壘,無法得到同等待遇。民營資本的投資通常被打上高回報性炒作、盲目逐利等不好的烙印,而且民營資本企業通常存在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經營不規范等問題,無法達到進入金融業的標準。因此,民間資本在進入金融行業時存在很大的門檻無法跨越,即使進入金融業以后,也會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比如常提到的"反國民待遇",其稅率標準甚至比外資銀行高出將近二十個百分點。
2.民間資本的不穩定風險較高。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經驗較弱,其面向的服務對象通常是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其資金的來源途徑比較窄,這些因素都導致了民間資本對于金融業的風險抵抗能力較差。況且政策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的領域通常利潤較低,一旦民間資本的風險太大,無法掌控時必然會對整個金融行業造成沖擊,后果非常嚴重。
3.民間資本通常無法獲得控股權,難以打破壟斷局面。高集中度的市場結構使得金融業一直穩居寡頭壟斷地位,雖然進行的很長一段時間經濟改革,但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業還是有諸多管制,通常都無法得到控股權。表現在如,新設立村鎮銀行仍需要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發起的情況下才能夠實現等,政策上雖已對此做出重大的突破,但是從實質上來說,仍談沒有改觀。
三、我國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改善建議
1.民間企業需要對自身進行完善,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行業的行業壁壘和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自身的缺陷。要改善當前的狀況,民間資本必須從自身入手,積極地建立和健全經營管理方式和制度,備并集聚相應的金融業人才, 做好金融相關的專業人才的吸收和儲備工作,采用科學的資本運作模式,實現新技術的引進和使用,為進入金融行業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2.降低民間資本在金融運營過程中的不確定風險,提高風險管控能力。民營資本大部分面對的是經營風險較高、融資渠道窄的中小企業。所以首先,應該從拓寬中小企業融資途徑入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主動承擔起拓寬融資渠道的任務,從而從根本上控制民營資本的不確定風險。其次,民營企資本應該構建完善的信用擔保系統,應對中小企業進行信用調查后并如實記錄并評定,按照評定的信用等級來決定處理的優先順序和給予的優惠程度。
3.逐漸消除壟斷效應,降低準入標準。我國規定的20%相對控股的銀行股本進入要求,使得由民間資本投資來組建的民營性質的銀行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之中很難產生,同時也無法撼動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
四、結論
綜上所述,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對經濟的發展、金融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還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存在諸多問題,仍然需要從各個方面不斷完善和支持,以促進其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周中元.我國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主要模式及問題分析[J].金融視線,2012(1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