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基進
【摘 要】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及其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基本原理都是建立在生物學概念的基礎上。因此,生物學概念是初中生物學科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乃至生命現象、原理及規律的精確而本質的闡述;筆者通過分析當前初中生物學概念教學現狀,就初中階段如何有效提高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及概念教學實效性進行探究。本文也是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理解初中生物學的核心概念+立項編號FJCGJJ12-010”的一個小結。
【關鍵詞】概念教學;生物學概念;生物學教學
一、概念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
在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進度,往往削平思維梯度,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概念教學中,教師仍習慣采用講述的方式直接給出定義,直接進入抽象概括階段,對概念的形成與發展過程輕描淡寫、甚至一筆帶過。學生對學習概念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背誦,對概念缺乏深層次的理解,對生物學的學習停留在一個較膚淺的層面,思維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能力培養也受到局限,阻礙了學科教學的實效性。
1.傳統的教學方法制約了概念教學的發展
在概念教學中,教師過于關注概念的結果,而忽略對概念形成的介紹。教師引入新概念的過程過于簡單,忽視對定義表述的詮釋就匆忙轉入練習。
2.學生對概念的機械記憶,使概念學習停留于表面
學生對概念的學習缺乏真正的理解與思考,習慣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將出現遺忘或是自然衰退,對概念似是而非的理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對植物細胞的學習,植物細胞具有特殊的細胞結構,像葉綠體和細胞壁等。由于學生多采用背誦等機械的記憶方式,并未對植物細胞的結構有真正的理解,不能區分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不同,有部分學生產生混淆,教師在檢測時發現學生會將植物有別于動物細胞的結構錯記成“線粒體”,或者“葉綠素”等。
3.前科學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學生對概念的正確建構
由于認知水平所限,或者日常生活經驗的局限,學生對一些生物學概念存在著混淆或是錯誤的認識,對生物學概念的形成產生干擾。學生不容易通過內部的、本質的具有普遍性意義的屬性來理解科學概念。因此,在生物概念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給學生概念學習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自己建構概念,從而提高其學習能力。如果學習之前,教師沒有進行足夠的調查和了解,再加上目前普遍存在的大班教學模式,學生對概念理解上的偏頗,未必能立即反饋給教師,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在概念的理解上產生偏差,如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光合作用”只發生于白天,因為需要陽光,而“呼吸作用”只有晚上才產生。
二、淺析如何改進概念教學的研究
要切實有效地解決問題,教師必須站在課程標準的高度,對認知學習理論、教材、學習目標確定、學習方法指導等方面展開研究。
1.概念教學應該建立在對話與交流的基礎上
真正的對話應該是雙方的一種探討與共同建構,而不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傳授。信息獲取能力、交流的能力、質疑和批判的能力、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發展,都可以在師生的對話過程中得到提升。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可以通過對話與交流達到一個更高的思維層次。存在于生活認識和科學認識之間的偏差和錯誤,也可以在師生的對話中得到及時的澄清與解決。教師對于話題的引導至關重要,在教學中應該精心設置真正有思維含金量的問題,促使學生調動思維,對概念本質特征進行討論與交流。
2.在概念之間構建起網絡體系
教師圍繞概念的學習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以深化對概念的理解與對知識的遷移。把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置于“前置知識”的鋪墊下,可以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越過學習障礙點。而這些鋪墊工作對學困生尤為重要。
在理解科學概念時,教師要將零散的概念系統化,幫助學生理清各種關系,進行比較與區別,明晰其從屬關系,找到新知識與舊知識的附著點,才可能實現有效學習。如為了幫助學習真正理解基因、dna、染色體之間的關系,通常會用到一個數學上常用的從屬關系圖(圖1)來說明三者間的關系: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基因是dna上有遺傳信息的一個片斷。這個方法還適用于學習生物體結構層次及分類學各等級概念的學習。
3.概念的形成必須通過感知活動、觀察實驗、經驗事實等一系列準備
初中階段學生還未進行系統的生物思維訓練,其生物學知識、經驗還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們較多地憑借事物的直觀形象來理解事物。生物學教學強調實驗探究,從觀察出發,從實驗出發,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總結歸納,加深對概念本質特征的理解。
教師要介紹科學家通過哪些經典實驗的反復研究,逐步歸納、概括出事物共同本質特征,了解概念的形成發展過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進他們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科概念的形成。如筆者對光合作用發現史中一些重要實驗的學習,指導學生重復前人的探究實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質,真正地理解: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能利用太陽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了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一個生理過程。
4.關注學生對科學概念的主動建構
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知識基礎,以及生物學概念的特點,運用認知心理學理論和新課程理念去設計生物學概念教學的過程,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5.注重概念的正確規范表述
概念的引入要生動有趣,概念的形成要注重科學性,概念的表述與鞏固要注重規范嚴謹。無論是師生的共同交流,還是教師的講述,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特別強調概念表述的準確與規范。筆者在檢測時發現部分學生將“相對性狀”表述成“相反性狀”,將“貧血”表述成“缺血癥”等。生物專有名詞表述的鞏固強化,對于學困生尤為必要。
總之,教師在概念教學過程上,應遵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律,就學生學習目標和發展方向,創設良好學習情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參與學習過程并給予幫助和指導。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