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軍
【摘 要】結合個人教學實例,探討化學開放式教學的實施途徑,開放教學環境、開放教學空間、開放教學實驗、開放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
【關鍵詞】開放式教學;教學環境;教學空間;教學實驗;教學形式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為此實施開放式的化學教學活動能緊密地聯系學生的生活,為之創造和諧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內驅力,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
一、開放教學環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課堂教學是在知識與情感兩條主線相互作用下進行的,教學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中才會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和潛能的實現,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師生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平等對話。針對這方面,筆者在課堂教學中不再實行讓學生先舉手后點名發言的方式,而是創設“無需舉手,自由發言”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樣學生們大多會在相互討論和爭論中得出比較正確的答案。例如,在組織有關鹵素單質的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我提出一個問題:向碘化鉀淀粉溶液中,逐滴滴加氯水,溶液變成藍色,繼續滴加氯水至過量,溶液藍色能褪色嗎?普遍的回答是“不能”,因為他們認為雖然氯水過量,卻不再發生化學反應。此時,有學生馬上問:“老師,我們何不做一下實驗,用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呢?”我當然很高興地說:“好啊!我把實驗儀器及藥品都準備好了,請你來操作一下,讓同學們來觀察觀察,怎么樣?”。他認認真真地完成了這個實驗,但實驗結果使同學們包括他自己感到很意外:為什么繼續滴加氯水至過量,溶液藍色又褪去了呢?我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為什么,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討論探究、大膽猜測,最后幾乎形成了共識:是因為過量的氯水將生成的碘氧化掉了,溶液中不再有碘單質存在,所以淀粉不顯藍色,即褪色了。這個答案讓我欣喜無比,同學們也很興奮。學生間的層層交流與討論,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也就順理成章地建立了,此關系一旦建立,學生們會感到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他們敢于表現,敢于質疑,敢于爭論。學生的思維、情趣乃至個性特點有了張揚的空間并得以實現,這不正是符合了教學改革的初衷嗎!
二、開放教學空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培養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人,教師必須營造一個學生自主活動的氛圍,開放教學空間,把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化學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帶著生活體驗走進課堂,并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探討,培養化學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垃圾的分類》之前,讓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生活,調查環境的變化。學生通過查閱書籍,上網查閱資料,到環保部門采訪,到金清江沿線實地調查等途徑,了解了近些年環境的變化,人類對地球的破壞以及造成的嚴重后果,并把自己調查的結果寫成調查報告。上課時,學生介紹自己的調查情況,交流感想,更加深刻地體會了人與地球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而讓學生樹立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保護人類共有家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開放教學實驗,拓展學生學習范圍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量的增加,化學課本的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因此,教師的教學就要突破課本的局限,從動態的角度來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而實驗作為化學學科的特色,教師必須開展化學實驗教學與研究,重視課本中的“家庭實驗”和“趣味實驗”,多讓學生親自操作體驗,可以將化學常識、化學實驗、化學研究聯系起來,組織新意迭出、興趣盎然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角而獲得成功,在《原電池》知識的應用一節中,筆者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大家都知道,家里用久的銀器及你小時侯戴的銀手鐲等首飾外表會變黑(Ag2S),失去了以往銀白色的光澤。現在提供給大家一只鋁鍋、食鹽、水,如何使表面變暗的銀首飾重新恢復往日的容顏?”學生們都積極地投入到:提出方案→猜想與假設→收集資料→驗證假設→解釋與結論等探究活動中,他們互相合作,積極實驗,結果得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
四、開放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開放的教學內容決定了教學形式的開放性,化學教師要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調動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堂中都能有所收益。如在教學《苯酚》一課時,筆都組織了一節幾乎全部是學生自主完成的一節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教學過程如下:
1. 苯酚由苯基和羥基直接連接而成,可能有何化學性質?寫出所有可能的化學方程式。(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了苯、乙醇、乙酸的性質,比較容易的寫出苯酚和鈉、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氫氣、溴等等化學方程式,能正確的理解苯酚的性質是苯基和羥基性質的和。)
2.如何設計實驗證明苯酚中羥基的性質?(學生猜測苯酚中的羥基可能具有酸性,能比較自然的從酸通性和實驗可操作性角度加以組織:使指示變色選擇了石蕊,和金屬反應選擇了鈉,和金屬氧化物反應選擇了氧化銅,和堿反應選擇了氫氧化鈉,和鹽反應選擇了碳酸鈉。通過討論能得出苯酚具有酸性,弱酸性,電離氫離子能力大于碳酸氫根小于碳酸。)
3.苯酚中的羥基受苯受苯基影響,那么苯基受羥基影響嗎?(操作苯酚和溴水反應,經過充分對比討論,說明苯基受羥基影響而活化。)
總之,開放式的化學教學是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弘揚和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民主,強調自我激勵,強調學會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為愿學、樂學、會學、善學、求新,促進了學生身心發展和個性發展,使學生獲益終身。
【參考文獻】
[1](蘇)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單位:新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