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皖綿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也在飛速進步。近些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以及素質教育的推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也掀起了改革浪潮。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也面臨著重大的變革。針對當前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低效的現狀,我們應該做出哪些改變呢?本文將展開探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 音樂教學 改革
當前的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教學手段單一,音樂活動單調,教學模式陳舊,實踐教學缺乏,考核體系不完善等。那么,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呼聲越來越高的今天,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進行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改革呢?下面,本文從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學手段多樣化
首先,我們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唱學生觀看的教學模式。做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參與,讓學生自主提出節目策劃、排練、演唱等訓練方案,從而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其次,堅持課外與課內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建立起多層次,全方位的社團活動。三是,強化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二、音樂活動豐富化
素質教育的根本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要堅持的原則是:興趣與自由選擇相結合;課外與課內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建立起多層次、全方位的社團活動;重要的一點,在組織社團活動時要適當地邀請教師參與,讓教師提供一些專業性的指導,這樣不僅可以克服傳統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弊端,還有利于提高社團活動的質量,實現社團活動在組織形式上創新,從而為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創造更加寬闊的客觀教學環境。
三、完善基礎內容,創新教學模式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教育模式與以前相比也在不斷改進,一些課程的內容為了能夠與新的教育模式相適應,也在積極地進行著更新,而我們的音樂欣賞課程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卻仍與以前一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使所講授的內容不能與現代教育密切貼近。而且不少高職院校的教師實踐經驗少,在教學當中所采用的方式比較單一,沒有將前后的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對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應用也比較少,使學生對樂理知識的理解感到很抽象,因此,要改變這種情況,教師要在教學中適當地引進新的內容,以全面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并加深他們對樂理知識的理解。要讓他們懂得音樂的節拍、調式、拍子、節奏、拍號與一些基本符號,以提升他們的基本欣賞水平。另外,可以在音樂欣賞的時候給他們講授一些相關的欣賞知識,如:對樂器的使用方法等知識。這樣一來就使音樂欣賞與理論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使這門課程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同時,還要做好有關的基礎訓練,這種訓練應側重于節奏方面的練習,教師可以預先給出一些不同的小節奏,然后學生用不同的拍號來編寫各個節奏,還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力,讓他們寫出別的節奏,最后拿不同的拍子讓學生進行練習。
四、建立和市場相一致的藝術實踐教學體系
在高職音樂藝術教育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部分就是藝術實踐教學,它是學生走向社會的過渡。作為高職音樂教育,一定要提高對藝術實踐教學的重視,也就是要注重對學生的整體水平與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能夠適合將來上崗的需要。
(一)充分利用已有實踐教學條件
為了加強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要多舉行一些相關比賽與音樂會。并且這類活動要以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定期按時舉行。為提高藝術系學生的編導能力,還要讓他們進行匯報演出,將結果作為個人能力評價的依據。此外,要邀請一些知名的音樂家來學院講學演出,以增長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見識,使他們感領悟到先進的演出技能,提高自己的音樂水平。
(二)引導他們進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藝術實踐水平
為了適應新的音樂藝術形勢,擴大相關實踐的范圍,增強學生的藝術實踐水平,需要引導他們進行實踐活動,以音樂專業為依托,引導他們參加一些與音樂有關的商業性演出。在活動中不僅能發現他們的演出問題,增加演出經驗,了解市場需求,而且還能有助于教師對今后專業內容、教學方向等問題的研究,密切教學與實踐之間的關系。
五、完善課程考核體系
在各高校中,運用最多的課程考核方式是學分制。高職教育辦學時間較短,辦學經驗較少,這種現狀對學分制改革的實施產生雙重影響:一方面,由于辦學時間較短,一些舊有的制度框架和觀念束縛相對較少,這在某種程度上為學分制改革的推行減少了障礙;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基礎較薄弱,教學改革的經驗不足,因而在學分制的推行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高職院校的音樂課程考核,可以根據課程的具體內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音樂欣賞課,可以探求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去欣賞、感受、討論、表現音樂的欣賞途徑,因而建議教師多組織學生對授課的內容進行思考、發言,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可以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考試時可采取開卷的形式,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以上,我們從教學手段多樣化、音樂活動豐富化、完善基礎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建立和市場相一致的藝術實踐教學體系、完善課程考核體系這五個方面對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究。教學改革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不可一蹴而就的,希望廣大音樂教師可以多多思考,關注學生學情,制定更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改革策略,從而為真正地推進音樂教學高效化作出努力。
參考文獻:
[1]崔學榮.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教育的目標構建與表述[J].音樂研究,2011(2).
[2]樊祖蔭.音樂藝術院校傳統音樂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音樂探索,2012(3).
[3]姬晨.從課程標準修訂探索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的哲學觀[J].音樂研究,2012(4).
[4]蔡際洲.中國傳統音樂的研習與備考——《中國傳統音樂習題集》前言[J].音樂探索,2012(2).
[5]崔學榮.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品賞過程與多元主體角色游移[J].音樂研究,2012(3).
[6]項陽.《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認知》課論綱[J].音樂探索,2012(1).
[7]樊祖蔭.發揮“傳”與“承”的兩個積極性促進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J].音樂探索,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