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暉 王冬林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技能型人才是職業院校支持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命題。校企共建工作室,在雙導師制、雙崗位制的基礎上開展運營,實現學校培育高素質技術人才,企業運營獲取經濟效益,學生實踐提升專業技能。這種典型案例具有推廣價值,經驗對校企合作的開展有啟發意義。
關鍵詞:校企合作 工作室 雙導師 雙崗位
當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國家領導人在多個場合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碧貏e強調“要走校企結合、產學融合、突出實戰和應用的辦學路子”。
計算機專業如何走通校企合作之路,是一個重要的命題。職業學校的校企合作部門常常抱怨: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太難搞,一個大一點的企業也就能安排四五個學生,小一點只要一兩個學生,從精力和效率來都劃不來,企業也不愿為了臨時的幾個用人需求開展深度校企合作。
面對難題,筆者學校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既然企業用人需求分散,規?;刈叱鋈ゲ灰祝敲次覀兙头雌涞蓝?,將企業及項目引入校園。我們構建“雙元”網絡導師工作室,引入企業實戰項目,按廣東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職業教育教研室所要求的“八個共同”,即“校企共同研究設置專業、校企共同制訂實施招工招生計劃、校企共同選派組建教師隊伍、校企共同擬定編制教學計劃、校企共同編制開發課程教材、校企共同協調組織開展教學、校企共同搭建管理隊伍、校企共同組織考核鑒定”開展深度校企合作。
一、合作背景
惠州市某科技有限公司是新近成立的一家新興產業科技公司,走在網絡技術前沿,從事網站維護、網絡SEO優化、網站推廣等新業務,需要大量的有進取心、網絡技能高超的人才。公司高度認可筆者學校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理念和畢業生扎實、肯干的崗位意識。由于該公司的業務不斷擴大和發展,相關技能人才緊缺,愿意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網站建設和優化的高素質人才。
二、合作目標
一是校企合作建立支撐校企“雙元”網絡導師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的網絡導師工作室。
二是依托網絡導師工作室,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資源配備、企業導師聘請等多方面提高學生網站建設和優化技能。
三是滿足企業用人需求。
三、具體措施
1.校企“雙元”建設教學環境
工作室由學校準備兩間大教室作為工作室場地,制定校企合作相關政策;由企業出資負責完成兩間工作室的裝修、相關設備的購買、獨立寬帶的開通。合作企業兩間工作室場地建設和設備投入約60萬元。共配備計算機50臺、專用服務器4臺,完全按企業工作環境進行工作場所裝飾及辦公環境配備。
2.校企“雙元”開發教學資源
2014年9月,學院選擇1個班級為試點,由企業為主導,聘請行業專家,結合行業需求,制定了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整個方案圍繞搜索引擎優化(SEO)和網站推廣為技能主線,聘請行業知名技術總監任課,所學內容以行業前沿技能入手,以企業實戰項目為平臺,在網絡真實環境下邊學技能邊實戰。
3.校企“雙元”組建師資團隊
由合作企業總經理兼技術總監擔任首席企業導師,并結合實際項目聘請企業技術人員為兼職導師。由學校信息工程系選擇優秀骨干教師團隊擔任校內導師。每位導師在各自的領域有多年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在專業方向上與人才培養的方向一致,對網站SEO優化有深入的認識。
教學組織由企業按照上班形式授課,企業導師為項目經理,校內導師為技術總監,學生分工明確,按崗位實現既定課程內容,完成教學環節。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以及學生結合不同項目和進行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各崗位技術要點,把所學技能靈活應用。從知識和技能層面使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達到互補,企業經驗和技術深入能夠很好地融合,并傳播給受教學生。
4.校企“雙元”賦予學生身份
參與“雙元”網絡導師工作室的學生,具備雙重身份,既是校內學生又是企業員工。學校把在“雙元”網絡導師工作室實踐過程寫到教學計劃中,制定符合校內學習實踐的作息時間,工作時間同其他班級的上課時間相同,休息就餐時間也相同,這樣給班導師的日常管理帶來很大方便。學生在上課的同時也在完成企業實戰項目,學生既得到了學習鍛煉機會,又提高了實戰項目經驗,同時也給企業帶來效益。
5.校企“雙元”創新管理機制
“雙元”網絡導師工作室,實行校企“雙元”管理,按企業和學校雙方的制度要求和具體情況,制定了切合實際的管理制度《網絡導師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網絡導師工作室安全管理制度》《網絡導師工作室導師管理制度》等。在此基礎上,為了發揮企業在校企共建中的突出優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的實戰項目,由企業導師結合學生工作過程、工作效果以及工作崗位等進行成果回報機制。學生在工作室里實習實訓階段采用“半工半讀”方式,在學習技能的同時直接給企業帶來效益,企業根據特定比例把產生的效益轉換為活動經費、月底分紅、爭先評優獎勵等方式回饋給學生,此過程完全由企業實施,與學校無關。
6.校企“雙元”實施質量評價
質量評價體系由系部和企業共同制定。學校在學生完成計劃內學習內容后,按照學期為單位進行常規期末考試,給定所學科目成績;企業是以月為單位按照學生在工作室期間所完成的項目種類、項目級別、完成質量、完成數量等方面給予評定。
7.校企“雙元”共建校外實訓基地
將合作企業本部建設成為學校的校外實訓基地,定期安排學生前往開展校外實訓。
四、人才培養成效
通過調研,學生對工作室模式高度認可,共同開展的技師班招生工作,學生很快報滿招生計劃數。在開展運營之后,還吸納其他班級30名學生參加到工作室兼職工作中,報名人數很快滿額。學生在工作室中堅持實踐,充分說明工作室的鍛煉機會可貴。
目前工作室承接網站優化客戶達30多個,典型的如www.xuexi111.com(學習資源站)、www.592wg.cc(游戲資源站),學生實踐的作品上線,網站日IP訪問數可達萬個。學生實踐充滿成就感,技能水平對接企業需求,已有多家客戶企業表示希望學生畢業能到公司工作。
五、成果與經驗
工作室為平臺的校企合作目前平穩運行半年,取得初步成功:學生工作作品網站上線,多個網站排名雄居關鍵詞搜索第一頁;網頁和美工小組參加市級技能大賽包攬競賽多項一等獎,參賽選手全部獲獎;接待領導、兄弟院校、友好企業的參觀與交流多達20多次,受到充分肯定,發揮了典型案例與示范輻射作用??偨Y經驗可歸納為如下幾點:
第一,人才培養觀念轉變至關重要。我們的管理模式從計劃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而我們的人才培養觀念,也需要完成從“計劃型”人才培養向“市場型”人才培養轉型。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充分的論證,制訂完備的專業計劃,按計劃開設課程,教師按課程大綱開展教學與人才培養,“教與學”長期封閉在學校高墻之內,是否完成教學任務是教學的重點,而培養的人才是否滿足市場的使用需求反而置之腦后了。新經濟常態形勢下,這樣的人才培養觀念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去支持國家與社會的經濟發展與轉型。觀念的轉化最重要,人才的培養要研究市場的需求,要對接企業的需求,而以工作室為平臺,引進企業到校園,可較好地進行校企對接。
第二,多方共贏、規范運營的模式是保障。學校的使命是人才培養,企業的經營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學生的目標是掌握技能。三方的目標如不在規范的制度約束下,必然南轅北轍,工作室無法長效運營。因此需要制定可兼顧各方合作動機而又互相協作的制度,規范多方的行為,制定多項制度。校方要保障企業在學校動作的權益,兼顧好企業的經營利益,明確學生的“雙崗位”制,按校企雙方約定時間表開展教學活動,不隨意占用學生作為工作室員工的實踐時間。而企業方要兼顧學校學生管理的大局,不因追逐利益的局部、短期行為而影響學校的教學秩序,出現隨意擴大工作室學生數量和隨意占用學生課堂時間的行為。對學生而言要處理好學生和學員兩個角色的關系,實踐時間要全身心工作,課堂學習時間要一心一意學習。
第三,謹慎選擇合作企業。工作室要參與市場競爭,在學校主導學生基礎上,由企業主導市場運營,工作室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才能長效運營,合作企業的選擇非常重要,需要選擇目標行業的優勢企業進行合作。如果企業本身是目標行業的新進入者甚至失敗者,與這樣的企業的合作下,工作室無法在市場競爭中生存,長效運行成為空中樓閣。優勢企業不限制企業大小,大企業有品牌吸引力,但對合作學校的實力與師生的技術能力要求也高,在校企合作起步階段引進難度很大,小企業有機制靈活的優勢,但實力不強,長期運營風險較大,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優化選擇。
第四,堅持雙導師的引領與互補作用。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各有優勢,學校導師熟悉學校情況與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全面成長與專業基礎教育,學校導師還起著代表學校參加工作室的管理與橋梁作用;企業導師熟悉項目動作,了解企業對人才的能力需求,了解技術的發展趨勢,注重項目的完成情況與工作室的財務狀況。雙導師互相溝通與協調,共同指導學生的生活、學業、工作,在制度的管理下相互制衡,保障企業的長短期經營目標與學校的長期人才培養目標的一致性。
六、小結
綜述之,工作室是校企合作下的新生事物,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大膽嘗試,是一種開放的組織形式,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教師個性和能力的發揮、市場經濟理念的形成。通過真實項目的效果,也可以檢驗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訓條件是否緊跟行業發展方向和企業實際要求。
參考文獻:
[1]劉凱.淺談高職校企合作動漫工作室運作方式[J].大眾文藝,2011(18).
[2]鄭惠虹.高職院?;诠ぷ魇移脚_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5).
(作者單位:惠州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