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杰
摘 要: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和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高職院校電子商務課程體系開發要以就業崗位需求為邏輯起點,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構建具有工學融合特色的、基于“雙載體”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雙載體
一、背景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和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廣東省互聯網普及率為66%,廣東省網民規模達到7000萬人,2014年廣東省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2.63萬億元,來源于廣東省的網絡購物訂單量突破8億單,遙遙領先國內其他省市。全國范圍來看,廣東已成為中國電商發展的橋頭堡。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4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報告》指出:隨著國家對電子商務政策的升溫,未來5年,我國超過3000萬家中小企業,將有半數以上嘗試發展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人才需求更加趨緊。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已超過250萬人。電商行業每年以50%以上的增速快步發展,尤其是大量傳統企業轉型電子商務更是引起人才的爭奪。電子商務屬新型產業,人才存量不足,再加上高校人才培養輸出不足,此矛盾形成電子商務領域的人才缺口。
目前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卻面臨著這樣的尷尬: 明明有較大的市場缺口,而擁有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畢業生卻找不到適應自己的就業崗位,相比之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對口就業率卻不高,分析其根本原因包括:高校專業課程設計存在缺欠,缺乏實踐教學內容,學生學完課程卻無法進行電子商務的實際應用等。
二、電子商務專業校企“雙載體”課程體系優化實踐
企業需要大量“素質高、技能強”的應用型人才,這也是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必須依靠課程體系改革,而課改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基本途徑就是教學。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否實行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如何,是高職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高職院校進行“雙主體”育人模式在課程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充分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所謂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即高職教育實施的主體一個是學校,一個是企業。教學實踐證明:在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下,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開發可以更好地滿足職業教育中的職業性和適應性要求,是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主流。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電子商務課程體系開發要以就業崗位需求為邏輯起點,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構建具有工學融合特色的、基于“雙載體”的課程體系。
(一)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雙載體”課程體系。根據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路(見圖1),召集行業專家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建設研討,開展企業及畢業生訪談,確定電子商務常規職業崗位和網絡創業崗位及相應的典型工作任務,結合行業職業資格標準,構建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習領域。
圖1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過程
通過專家研討,重新梳理了職業崗位與職業核心能力的對應關系(見表1),以便確定典型工作任務。
表1 職業崗位與職業核心能力一覽表
從職業崗位出發,梳理出電子商務專業的具體工作任務及典型工作任務(見表2),從而構建電子商務專業學習領域。
表2 電子商務專業具體工作任務及典型工作任務描述表
通過《毛澤東思想和中特理論概論》、《思法基礎與廉潔修身》、《形勢與政策教育》、《軍訓和入學教育(含軍事理論)》、《就業指導》、《大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等基本素質類課程和《電子商務職業與崗位認知》、《經濟學基礎》、《網絡消費心理分析》、《會計基礎與應用》等專業基礎理論類課程,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基礎上,按基于工作過程的要求對知識、能力進行重新序化,構建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習領域,與企業共同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雙載體”課程體系,主要專業課程包括:《網站圖像處理》、《網絡組建與維護》、《網絡營銷與安全》、《網站建設與運營》、《網商創業》、《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6門課程。以教學企業內的真實項目為載體,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內容,并在教學企業內開展項目化教學,實現學生的常規就業和網絡創業“雙能力”及職業素質的培養。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見圖2:
圖2 基于“雙載體”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 備注:★為核心課程
(二)校企共同打造優質核心課程。與企業合作共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核心課程。加強“課證融通”,課程考核與電子商務認證相結合,以相關職業技能資格認證考試代替課程考核,如網絡營銷與安全、網商創業等課程對應阿里巴巴商務專員資格認證;網絡組建及維護、網站建設與維護等課程對應助理電子商務師認證,《網站圖像圖像處理》課程對應助理平面設計師資格認證;《電子商務物流》課程對應助理物流師資格認證。以職業技能資格認證考試促教學,以教學促職業技能證書的獲得,中級職業資格證書通過率100%,高級職業資格證書通過率90%,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三)特色教材建設。通過與企業及省內同類專業相關院校合作,圍繞“雙載體”的課程體系要求,引進企業真實項目案例,共同建設基于“網商創業中心”教學企業的項目化教學系列教材,編寫教學講義,在教學過程中先試用1-2年,再根據使用情況逐步修訂完善并正式出版。
(四)教學資源庫建設。針對專業核心課程,引入校企合作企業的實際工作資料,參照國家專業資源庫標準,整合校內外優質教學資源,與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共享核心課程資源庫,提供學生在線自主學習、企業培訓、教師在線咨詢指導、資料下載等服務,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支撐,發揮建設成果的共享、輻射和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梁小曉.高職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探討[J].中國西部科技,2011,( 34) .
[2]陳峻.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研究——以“校中廠”建設為基礎[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