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摘要】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關注與追捧。有選擇地利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視聽說教學,能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創造性和合作精神,對于提高聽說課堂的質量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翻轉課堂 視聽說課程 微課 建構主義
一、翻轉課堂的概念及特征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這種新的教學理念的創始人是美國可汗學院的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2012年,可汗學院將微課程應用到翻轉課堂中,并迅速得到學生的追捧和教師的熱議。而如今可汗學院的教學已經成為全球最好的翻轉課堂模式。據美國教育咨詢公司就翻轉課堂的應用價值做的報告顯示,88%的受訪教師表示翻轉課堂提高了他們的職業滿意度;67%的教師說學生的標準化成績得到提高;80%教師聲稱學生的學習態度得到改善;而99%的受訪教師認為第二年還將繼續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如何去定義“翻轉課堂”,來自美國的教師Troy Cockrum認為:“使用技術給予學生不同時段的直接指導,其目的是解放課堂時間而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學習。”他認為媒體對于這一教學模式的定義即在家學習課堂知識而課堂上完成作業的的解釋過于簡單。據Brian Bannett,“翻轉課堂是一種教學理念,而不是方法論。”(轉自Cockrum:10)所以Troy Cockrum認為翻轉課堂這一術語還在它的襁褓中,未來還有許多要補充。在他的定義中,“使用技術”是指使用視頻為手段。他強調的“直接指導”(direct instruction)是指相對于枯燥缺少互動的講課“lecture”而言,“直接指導”是簡單明了地解釋概念,可以是互動的,討論的。而“學生為中心”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項目式學習。建構主義者杜威認為,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興趣性是掌握知識的特征,而且學習者在學習“體驗”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主動掌握知識。可見,翻轉課堂是通過顛倒傳統教學順序,利用微課這一教學手段,由教師精心設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教學理念。它是數字化教學與建構主義理論結合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二、翻轉視聽說課堂的必要性
教育部2007年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界定了視聽說課程教學性質:“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傳統的視聽說還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回答問題或就某個話題進行討論發言為模式。鑒于我校非英語專業授課班級學生基數大,要想每個學生都發言鍛煉交際能力是不現實的。“翻轉課堂”首先是為了彌補課堂教師與學生因為時間不足而缺少的互動。“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是與教學息息相關者和積極參與者,而不是一個有待填充的木桶。”(Kate Baker:23)相對于其他類型的課堂,視聽說要求的是學生參與體驗語言應用,而在一個60人的大班級中,傳統的視—聽—說的步驟滿足不了學生的個體學習體驗。
三、設計視聽說翻轉課堂
視聽說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是實踐情境知識的首選。下面就翻轉設計做如下介紹:
第一次課:讓學生首先觀看相關推薦視頻及演講網站,課堂上設置話題為“成功演講的共同特征”分組討論。二十分鐘后由每組成員代表展示討論結果并總結出初步特征。
第二次課:選擇Ted 楊瀾演講視頻,奧巴馬夫人米歇爾演講視頻各五分鐘做成微課讓學生課后反復看。
第三次課:要求學生選擇模仿所看視頻演講者片段,分五組,協作使用手機拍攝,做成5到10分鐘演講模仿視頻。課堂上觀看五組視頻后打分
第四次課:學生根據打分測評,課后觀看在線視頻,再次協作制作成提高模仿視頻(improved video)。通過觀摩,分析,練習,學生們主動掌握了演講的要素并體驗了學習的過程。而在他們的協作制作自己視頻的過程中,加強了他們的合作精神,激發了創造性,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能力,每個人的特長都有了體現發揮。正真做到翻轉課堂的優勢:每天每堂課惠及每一個學生(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
四、結語
在數字化教學方便教學并帶來教學改革的今天,翻轉課堂的教學手段已經越來越受到師生的接受并成為一種教學趨勢。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將知識自然“內化”。通過設計“實踐情境知識”翻轉視聽說課堂,突出個性化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培養合作精神,解決了傳統課堂只有個別學生發言,課堂氣氛沉悶的狀況。對于如何選擇更好的情境知識,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和主動學習的微課問題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探討。
參考文獻:
[1]Troy Cockrum.(2014) Flip Your English Class to Reach All Learners:Strategies and Lesson Plans.[M]Routedge,New York.
[2]Jason Brezmann.Flipping 2.0[C](2013) the Brezmann Group.LLC.USA.
[3]陳怡.基于混合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4]高文 徐斌艷 吳剛.2014.建構主義教育研究[C]教育科學出版社.
[5]Stephene.Lucas & Yin Suya.2011.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