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霞
【摘 要】高職院校的英語學困生是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群體,其數量嚴重影響到整體教學質量,解決“學困生問題”迫在眉睫。高職院校中的英語學困生智力水平普遍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學生英語成績不佳,但仍有潛力可挖。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應該關注英語學困生教育,學困生的轉化是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高職英語 英語學困生 轉化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90
學困生是相對于學優生而言,可以說任何一所學校都存在有學困生。學困生以其活動能量大、影響面寬的特點成為了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阻力。在如今經濟迅猛發達的時代,具備英語應用能力是幫助學生更好的走向社會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改善自己的教學水平、轉變對學困生教學的觀念和態度情感,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獲,為每個學生創設未來發展的平臺和機會。同時教師還應做好每個學生的教育和思想工作,將教育好每一個學生視為教師的職責,將學困生的進步視為衡量教師工作成功的重要標志。我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對身邊同行的觀摩學習,經過不斷的反思和探索,總結了以下幾點英語教學建議,希望對學困生的轉化有所幫助。
一、樹立學習信心
高職英語課堂上的學困生大多因為其在初中和高中時候英語成績基礎就較差,導致其進入高職院校對英語學習漸漸失去了信心,英語學習現狀不容樂觀。可見,學困生較差的英語基礎讓其在學習上認為自己距離高職英語需要達到的水平太遠,從而喪失學習英語的信心,產生習得性無助感。樹立學習信心,培養興趣是關鍵,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愛學、樂學,展現英語課堂的無限魅力,教師作為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應該學會發揮教師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學困生基礎知識水平較差,對英語有排斥心理,教師應該開始從降低教材難度著手,不斷與學生進行交流,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材料。教師在選擇課文時可選擇內容比較短小有趣,結構精煉,詞匯量較少,最好每一課內容集中在一兩個語法內容上的文章,讓學生易于接受。在這個過程中,課文中的單詞大部分是學生以前學過的,學生有一定印象,因而學習起來比較容易,學生在學習上就比較主動,在潛意識里就愿意學,一旦學生有了學習的愿望,在英語學習上就會更積極主動。
二、指導學習方法
巴金先生曾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在英語學習生活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并成為他們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和伴隨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在學困生中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而教師不僅要抓學困生的知識學習,還要對學困生進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并在學習方法上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應該注重學困生以下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課前預習
特別是預習英語課本時,要準備紙、筆,多練習單詞的拼寫,必要時即時勾畫,找出語言點,整理總結課后筆記,并找出自己認為是重難點的地方。學生做好了預習工作,上課就有了聽課的著重點,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二)課堂多看
學生在預習時不知道知識需要掌握的輕重,在課堂上學生隨著老師的講課節奏,掌握本節重點,做好筆記和相關重要語法。多看自己做的筆記,回顧老師講到語法所涉及的題型,將知識生動的在腦海中重現。
(三)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延伸了課堂學習,學生利用課后學習不僅能解決在預習和課堂中仍未解決的問題,還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知識系統化。一節課后,教師應提倡學生自我查漏,自我總結。只有知識掌握于心了才能更好地完成課后作業,提高學生做題的正確率,增強其學習信心。
(四)多問
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主體作用,在講臺上一味的講授知識,學生作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可能還無法完全消化吸收,再加上班上同學眾多,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不佳上課不愛發言、學習被動,老師根本不能完全顧及到每個學生的感受。教師應該有意的提問學困生,或在上課時讓他們自己選出的發言人給大家介紹自己小組所準備的內容,給大家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機會,養成學困生能積極思考、提問的好習慣。
三、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情感的投入,把教學活動作為知識交流與情感交流相融合的過程,間接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后,愛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會凸現出來,成為主要的需要,滿足了人的愛和受尊重的需要,人才會感覺到自己在世界上有價值、有用處、有能力、有實力。從而煥發出自尊、自強、自我實現的需要,積極投入到學習、勞動、生活中去。因此,在我們的英語教學課堂上,應該盡量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或者相關練習,盡量讓每個學生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充分發揮每個同學的作用。例如,在講授“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看課后的例句,并盡量自己發現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不同點,總結兩者之間的轉化規律。若學生遇到困難,可以在課上先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把相關的知識點總結歸納,然后選出一個組內代表來發言。教師可以規定每次的代表不能是同一個學生,間接給予每個學生課堂上發言的機會。這樣下來即使這個學生有困難,組內的其他同學仍然可以幫助他在發言前組織好要講的內容。
四、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
根據近幾年高職教師任職情況了解可知,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認可度普遍不高。很多學生反映老師的教學方式呆板、枯燥,且職業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自覺性差、學習動機不強等特點,然而我們的教師卻往往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來對待教學,這樣教育出來學生的專業素養不高,專業知識遠遠不能達到社會要求的水平。因此,目前很多教師的教學能力都有待提高。英語學困生的轉化離不開英語教師對教學的不斷探究與改進,然而很多教師的科研能力偏低,盲目迎合應試教育的標準,從未花心思來了解學生、研究教材,授課能力遲遲不能提高。在教學改革的今天英語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成為教育科研的主力軍。以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為目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師,爭取在高職教育中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目前,高職英語學困生轉化方法探究還任重而道遠,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職英語教學應該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理活動為依據,從學生的生活環境、思想程度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出發,消除學生對英語的恐懼感,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英語。英語教師應該積極關注學困生教育,對高職英語教育中學困生轉化方法進行分析與研究,這無論對學生家庭還是對公眾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