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領
摘 要:由于高職教育生源的多樣化,必須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建立分層次教學體系。某學院數維專業通過教學計劃的調整以及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在強化專業基礎的前提下,專業核心技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關鍵詞:分層教學 工作坊 技能競賽 個性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c)-0183-01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來源逐漸多樣化,其文化層次、專業知識背景具有明顯的差異,這也給高職教育的順利實施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基于這樣的背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必須進行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
1 數維專業分層化教學模式研究思路
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主要培養面向數控機床生產和應用企業,在生產、服務第一線能從事數控設備編程、操作、裝調和維護維修,以及生產、技術的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技術人員,該專業面向的工作崗位類型較多,適應性廣泛,相應的專業課程涉及范圍較寬。實施分層分類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程度通過不同的學習進程有選擇地強化某些方面的職業技能,并獲得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職業技能證書,以適應職業發展的需求。
1.1 修訂教學計劃,實施分類教學
以××職業技術學院數控維修專業為例,為了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求,該專業的招生類別基本分為3類:普通高招、單考單招、對口招生,錄取的學生既有普通高中畢業的學生,也有通過單考單招或者對口招生升上來的中專或者職高學生。根據學生來源不同劃分班級,分別制定普高起點教學計劃和中職起點教學計劃,既保證專業培養目標的需求,又要保證中高職的順利銜接。
1.2 開展第二課堂,實現分層培養
根據職業技能培訓的需求,結合第二課堂職業培訓項目組建不同的工作坊,并賦以一定的學分要求,使之成為教學計劃內的專業選修課程,促使不同層次、不同愛好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工作坊,充實課余生活,提高拓深加寬自己的職業技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以專業教研室為依托,在工作坊的基礎上組建科技創新小組,通過教師的個人企業資源,與周邊相關企業取得聯系,承接企業的科技攻關項目,通過橫向課題的開展,以點帶面,推動教學團隊科技攻關能力的全面提升,并借此培養一批具備科技創新技能的優秀學生,強化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能力。
1.3 優化教學環境,促進能力提升
教學效果的優劣,固然與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息息相關,但最根本的還是依靠充實的師資力量和優越的教學實訓條件。
1.3.1 師資的分類培訓
為了適應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對教師專業技能和發展意愿進行調研,根據專業方向的需求進行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并適當引進教師及時補充師資力量。
1.3.2 實訓條件的梳理和調整補充
對專業課程進行模塊化項目細分,了解每個模塊所需要開設的實踐實訓項目,以及每一子項目所需要的儀器設備耗材,并了解現有的實訓室儀器設備配備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對實訓室儀器設備進行重新規劃調整補充,籌建一些必須的新的實訓室。
2 分層化教學的實踐
2.1 開展專業調研,了解企業崗位需求調整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提供具備一定職業技能的勞動者,因此專業課程的設置必須符合行業和企業的相應崗位需求,開展專業調研,是專業計劃調整的必經之路。
(1)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
數維專業的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成員主要應該由兩部分人員構成:①數維專業的專業骨干教師②數控機床制造企業以及數控機床應用企業的生產技術或人力資源部門的人員。
(2)利用頂崗實習學生或畢業生進行專業調研
了解學生所在企業類型以及他們所從事的崗位,根據各種崗位類型的比例進行篩選,從中選取比例較大的、專業相關度較大的崗位進行調研。了解目標崗位所涉及的崗位技能和專業知識以及在目標崗位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重要性,然后經過綜合分析,有的放矢地對專業教學計劃進行適當調整。
(3)利用教師社會資源或地方行業協會進行專業調研
(4)利用在校生的專業社會實踐進行專業調研
2.2 調整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
2.2.1 數維專業教學計劃類別
根據實際情況,XX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計劃分為3種:普高起點的專業教學計劃、終止其點的專業教學計劃、2年制(“3+2”)的專業教學計劃。
2.2.2 課程模塊劃分
以普高起點的專業教學計劃為例,由于數控應用與維護專業面向的企業有兩大類:數控機床生產企業和數控加工企業,而現行的3年制高職采用的是“2+1”或“2.5+0.5”的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所有涵蓋加工編程、裝調維修的課程顯然難以保證教學質量。為了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專業教學計劃中把專業課程劃分為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2個模塊。專業必修課程分為專業群平臺課程、專業主干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分為專業方向課程、專業限選課程和專業活動課程。
2.3 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
第二課堂活動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專業知識層次而開展的針對性的教學輔助活動,其形式主要有工作坊、興趣小組、技能培訓和技能競賽等。
2.3.1 工作坊的篩選和組建
高職教育培養的專業技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專業基礎技能;②專業核心技能;③科技創新能力。夯實基礎、突出核心、培養發展潛能,是實施分層分類教學的指引方向。為此,該專業主要開設了零件測繪與CAD工作坊、維修電工工作坊、數控裝調與維修工作坊、數控加工工作坊和機電產品創新創意工作坊。
2.3.2 技能競賽的組織與開展
通過開展不同內容的職業技能競賽,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的成功體驗。并通過層層選拔,擢選優秀學生參加省級甚至國家級比賽,增加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提高專業知名度,打造專業品牌。
3 分層化教學效果
通過一段時期的實踐,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教學計劃進行了適當調整,開設了數個相關工作坊,并在校內競賽的基礎上選拔學生參加省級及國家級競賽,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由此可見,面向學生個性的分層分類培養模式是著實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鄭學剛.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培養學生創新素質和能力[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8):462-464.
[2] 李華金.實驗教學和第二課堂結合的專業技能育化途徑探析——以工商管理類專業為例[J].價值工程,2011,30(36):232-233.
[3] 劉研,孫怡.主題工作坊——高職院校實踐育人的新途徑[J].遼寧高職學報,2013,15(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