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華
【摘 ? ?要】自主學習是一種不同于傳統接受式學習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對初中生而言,這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如何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正是本文筆者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 ?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019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談到:“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數學作為學習的主科之一,在中學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見得,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教師對學生數學方面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就尤為重要,所以教師可以從不同方面入手來對學生進行培養。初中生的年紀尚小,自覺性不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培養更是必要。
本文筆者根據自身經驗,對讀者提出幾點建議,從初中數學入手,打破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完成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充滿成就感與吸收知識的喜悅感,有了對知識的渴望,同時也增加了自身的學習能力,不同于接受式教學會使學生有一種被迫的感覺。
一、興趣的培養
卡耐基說:“人人都應有一種深厚的興趣或嗜好,以豐富心靈,為生活添加滋味,同時也許可以借著它,對自己的國家有所貢獻。”可以說明興趣的重要性。而在對初中生進行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面,興趣更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只有當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時,才會產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從而進行自主探究。然而,數學作為一門相對較為枯燥而又抽象的學科,作為教師要如何才能讓學生對它產生興趣呢?
(一)抽象知識具體化
抽象的知識總是難以理解的,更難談及讓學生產生興趣,所以,
教師可以盡可能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最好的方法便是授課和例題結合生活。例如教師講解三角函數時,可以用操場上的旗桿舉例,由太陽的入射角度和旗桿陰影長度來計算旗桿的高度。讓知識點回歸生活,不僅具象化了抽象的知識點,貼合生活的例子更是容易讓學生找到親切感,從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對它產生興趣。
(二)活躍的課堂氛圍
傳統一板一眼的課堂是難以讓學生對數學這一科目產生興趣的,所以教師應當建立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應當多和學生進行互動,走進學生中,而不完全是教師一直在講臺上一個人自說自話。一個生動的教學氛圍遠比死氣沉沉的課堂要吸引學生的多。
(三)融洽的師生關系
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創設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去求知。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一個教師從而愛屋及烏的喜歡那門學科,因此融洽的師生關系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和藹可親、態度認真、治學嚴謹而又幽默詼諧的教師往往更能受到學生的喜愛,在學生中建立威信。其次還需要多對學生付出關愛,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更是讓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產生興趣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著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有了興趣,才能有主觀動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興趣的方面還有許多,需要教師自行探究,在此就不再一一列舉。
二、培養初中生自學能力的方式
上文談及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后,就可以進一步著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擁有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從課前、課內、課后三個方面入手。
(一)課前: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
預習是自主學習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提前對書上的知識點進行預習,并布置相應作業。學生粗讀課本,了解一個大概的內容,然后再細讀,尤其是對課本的概念、定理、法則及公式的推導,需要反復咀嚼。對課本不能理解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對不能理解的知識點,可以在書上做好標注,待教師授課時,帶著疑問聽課。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到在課堂上聽講時不至于對新的知識點難以接受,尤其是一些難點知識例如函數圖像的平移、旋轉、對稱等。好的課前預習,更是有舉一反三的效果。
課前預習需要注意,不能過于粗略,也不能過于細微。過于粗略達不到預習的目的,要讓學生在預習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從而能在課堂上有目的地去學習。過于細微就背離了預習的初衷,遇見難點無法釋懷,會影響進一步的學習。
(二)課內:指導學生對自主學習方式的運用
在課堂授課時,教師應當擯棄以往傳統的授課方式,讓課堂主體由教師變為學生,讓每個學生都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做到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
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發現問題,不懂的問題進行組內交流,小組內成員可以一起進行討論,從而解決問題。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教師統一進行講解。這樣的課堂自主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不斷探討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從而對知識點有更深的理解。但在此過程中也應該相當注意,不宜讓學生組內探討時間過長,過于執著于一個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難題,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影響,更是大大降低了課堂效率。
(三)課后: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課后,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復習,查漏補缺,來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學生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可以對知識點進行整理,對不熟悉的公式、概念等進行進一步的梳理,形成更加系統的知識體系。同時,課后作業也尤為重要。課后作業是學生對一節知識點掌握程度的重要體現,教師必須保證學生課后作業的獨立完成度,讓學生在課后作業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識點的缺陷。對于出錯的題,教師應鼓勵學生建立錯題本。建立錯題本這一方法在對數學的學習中尤為重要,數學考察的題目類型大多相似,可以摘抄自己曾做錯的題和一些典型例題,方便日后對此知識點進行鞏固和復習,消化記憶,并加深理解。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對日后高中、大學的進一步學習也有相當深遠的影響。但是在初中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較為長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不僅是學生的努力,教師堅持也尤為重要。筆者相信,作為一個教師,只要持之以恒,對教學方式加以探究,并靈活教學,就一定能收獲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