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蓉
【摘 ? ?要】初中歷史學科考試中單項選擇題占了將近一半的分值,歷史學科是經常考試的一門學科,為文科范疇內,歷史不同于思想品德課,日常檢測較少。歷史的知識邏輯性都是很強的,尤其是一些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歷史的基礎知識都是單項選擇題的題目考查對象,所以,下面針對初中歷史選擇題的出題和解題,本人提出以下觀點。
【關鍵詞】初中歷史 ?試卷編制 ?解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036
選擇題的類型多種多樣,包括判斷選擇題、最佳答案選擇題、讀圖選擇題、材料閱讀選擇題、比較選擇、組合選擇等多種類型,但考查的內容都是日常基礎知識,只是采取靈活的組合方式進行考查,以下是從選擇題編制方面進行分析。
一、編制選擇題要注意的問題
選擇題雖然形式簡單,做題時只需選出一個選項,但其實選擇題的價值是最大的,并且一份優良的選擇題必須是每個選項都包含知識點,題目難度適中,并且能將日常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整合,歸納出不同的選項,這種選擇題雖然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然而它是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全面的考查。
選擇題也是一份很好的教學資源,而且實踐性很強,很多教師都忽略了這一點。經過本人調查很多教師的講課方式,尤其是在講解試卷方面,很多教師都是將學生錯的較多的選擇題統計出來,然后對這道題進行講解,但是基本上只關注了正確選項,而忽視了其他選項的內容。其實這種評析試卷的方法只是一種就題講題的做法,并未做到舉一反三、深入拓展的教學要求,只是讓學生明白這道題的解題思路,也許學生再次遇到相類似的題目時還是會出錯。所以,要引起教師的特別注意,這也是編制試卷教師的初衷和目的,通過做題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在編制試卷時,為了達到試卷形式的靈活多邊性,可以多運用選擇題的類型,在組合選擇類型中,一道題可有多至七八條選項,將正確答案并入其中,這就需要教師將平常教學中或者是處理歷史題時學生很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詳細具體地講解,如果學生無法確定正確答案,這種題就可以當作學生的學習資料,教師也可以將其作為教學資源。判斷選擇題一般注重的是對歷史事件的考查,一些著名的歷史事件的性質、影響及其背景等都是這一類型選擇題的題源。
編制選擇題要具有其真正的價值,選擇題的意義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也是為了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教師經常教學生做選擇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排除法,尤其是組合型選擇題,運用排除法解答選擇題是最為有效的方法。所以,為了在日常練習中使選擇題真正成為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一個途徑,教師在編制選擇題時,要先將難度適中且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以試題的形式呈現出來??荚嚨囊饬x就是為了查漏補缺,所以選擇題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有很大作用。選擇題是由題干和選項兩部分組成,題干表述要明確,中心要突出。編制試卷的老師可以自己嘗試編撰題干,而不是參考結合網絡上與課程進度相匹配的題庫進行編制。眾所周知,一道自己任課老師編制的試題遠比十道網絡上搜索的題目更有價值價值。有些歷史老師是根據教學安排進行考查,平常并不會自己出題對自己學生進行考查,只是采取上課提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但面對現實情況,初中歷史的教學成果還是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展現出來,如果想要取得優異成績,并不僅僅依靠基礎知識的記憶,而且試卷內容并非都是課本內容,本人一直認為試卷是讓學生提高能力的最有效的辦法,并不能按照考試成績去劃分學生的能力等級,應該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在學習方面讓學生知道不足之處,而且在精神方面也要促進學生進步。
教師在編制試題時,要將題干中否定意義的詞用著重號標出來,雖然教師經常要求學生做選擇題時要將一些關鍵詞和否定意義的詞進行標記,但對于一般比較常規的題目,教師在編制時總會標注出來。第二點,選擇題的編制要著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與審題能力,在審題能力方面教師可以將一些容易混淆的歷史事件的名稱整合在一起進行考查,例如,南昌起義與武昌起義就可以放在一起進行考查,這也是學生經常會疏忽并極其容易審錯題地方;另外第一次與第二次國共合作、局部抗戰與全民抗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新國民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人民解放時期等這些都是貫穿整個歷史學習的重要和容易混淆的知識點。
二、把握題眼,仔細審題
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會教給學生如何去審題、去猜測估題,猜測出題老師的出題意向,本人就常要求學生在做練習題的時候,先將選項蓋住,自己根據題干猜測選項內容,如果學生自己能夠將四個選項猜出兩個或者三四個,那這道題就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找到正確答案。這種方法會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挫敗感,甚至有的學生剛開始就放棄了,但如果能堅持下來,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有很大幫助。這種具有創新性的做法只適用于少數學生,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還要將落腳點放在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上。
首先,做題時要把握住題眼,隨著年級的上升初中的歷史題越來越靈活,初一時還會有一些課本上直接呈現的知識,而初二的歷史選擇題就會有很多課外的史料,尤其是一些材料選擇題,學生在做這部分題目的時候,要準確提取題目中的時間、人物,有一些史料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但是題目中的人物摘選取自何處是解題的關鍵。在做題過程中,將這些主要題眼進行標記,這樣不僅有利于事后檢查,也可以仔細根據教師講解和自己做題時的,標注分析和總結解題思路,然后將每次的總結整理下來,這是適合大部分學生的一種學習方法。其次,在做完選擇題之后,要學會整理選擇題。很多同學在錯題整理方面都只注重材料解答題的整理,只是覺得材料題更有價值,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初中生整理錯題一般都是將試卷中的原題抄寫到錯題本上,而且只是因為老師規定性要求,所以,教師要在錯題整理方面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空間,不能強制要求學生整理錯題,這樣只會導致學生產生應付心理,并不能實現分析試卷的效果。這樣一來學生可仔細分析題目,將自己認為有重要價值的題目或一些史料進行整理,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方便翻閱,查找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由此可見,試題也是一份很好的學習資源。學生在做題時,不能粗心大意,將歷史事件搞混,要做到仔細審題。。
總而言之,中國歷史學習最主要的是要“死去活來”,先將知識強制記憶,然后才能靈活運用,并且靈活運用的主要方向就是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