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義
【摘 要】現今社會,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人們對小學數學教育也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數學是小學課程設置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板塊。小學數學教學的進行,無論是對學生個人,學校,還是社會的發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新課改 實際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03
如今新課改的推行為小學數學教學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取得明顯效果,學生成績有所提高。新課改的核心理論和數學課本新的板塊設置具有它的合理性,但在實際實施時還存在一些問題。新課改順利實施的關鍵在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靠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多方配合。數學是素質教育中一門基礎課程,小學數學更是兒童啟蒙教育中必不缺少的學科。新課改將小學教育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在這個層次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師生關系民主化,學習技能、方法與態度的整合,學習觀、教育觀的改變以及強調學習成果的生活化。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如何將這些核心理念合理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將是重點探討的話題。
一、個性創新
當今世界是知識引領時代進步的世界,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知識型社會中,對先進技術和前沿知識的需求量極大,而提供這些知識和技術就需要培養創新知識型人才,所以創新知識型人才在當今社會尤其重要。要培養出這樣的人才,就需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小學數學這一基本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時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圖形的運動”一課,由于在課改后降低了教學內容的實際難度,這時就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讓每個學生根據個人情況準確辨認圖形平移后的樣子。
二、目標轉標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學習教學內容中所涉及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掌握把握知識的技能與方法。教師在評價學生學習素質時,需要著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不僅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書面成績,更要學會如何將自己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提高的自身精神層面的素質。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小小設計師”一課中,需要學生自己直觀認識軸對稱、平移、旋轉等圖形運動現象,欣賞并創造圖案,這樣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更能夠使孩子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
三、主動學習
以往的教學活動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習慣于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式記憶學習內容。教師完全處于主導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接受性學習。新課改后,教學方法得到了改善,現今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主動參與學習,勤于探究,樂于動手。教師在這過程中主要起到輔助作用,主要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據收集整理”一課,教材對學生所熟悉的情境,做到了以收集、記錄數據并以呈現的數據為主,從該過程中學習調查的方法初步了解統計表,進而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使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同時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統計的價值,主動參與到本課的學習中來。這種教學方法將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能夠清晰明地學到知識,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四、回歸生活
新課改對就課程設置做出了很大改動,舊的課程設置中,數學內容大多都形式化,公式化,與生活實際內容脫軌。比如說某些學生學習了算盤的用法,卻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正確使用。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了克與千克的換算規則,但他們無法將克與千克這樣的重量單位與現實生中的口語化的重量單位“斤”進行準確換算。新課程中,教學設置符合生活實際。例如:《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一學段的“學段目標”中提出:“理解常見的量”、“在具體情境中,能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地估算”,“能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常見的量有關的簡單問題。”我們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公式化的應用于書面,而是為了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無論是對我們的生活,社會還是國家,都起到促進作用。
五、學科綜合
數學在小學課程中屬于基礎學科,但數學的發展并不是獨立進行的。現代科學發展呈綜合化趨勢,各學科之間往往是相互滲透的。世界上沒有一個物體是獨立存在,不與周邊環境產生關系的。無論是人文學科還是自然學科,它們之間都會有一定的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將數學作為一個單一獨立的學科來教授,教師應該深度挖掘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將數學作為小學基礎課程這個整體的一部分來看,用以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告訴小學生,像是克與千克這樣的重量單位,不僅會在數學中出現,也會出現在學生以后學習的課程中,比如初中的物理和化學。
六、發展評價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個體,每個階段都會屬于有自己的不同水平的發展成果。新課改中,評價標準也是在不斷發展進步中,變得越來越適合我們了解學生的整體發展水平。舊式教育,教師評價學生一般只看結果,也就是看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如今,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用發展的評價方式。學生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學習成果。比如有的學生對重量單位的換算掌握得很到位,有的學生確是對圖面的平行移動一課掌握得更好。對此,教師就需要用發展的觀念來對學生整體素質作綜合評價。
七、全球概念
世界是一個不斷發展,相互聯系的整體。所以應當用發展的,聯系的觀點來看待這個界。之前是因為教材對國外教學內容的理解與介紹有些許偏差,有些過分地強調了意識形態的差別。數學是無國界的,隨著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我們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平凡。
數學作為自然科學的一門基礎學科,需要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基礎又必須建立在正確的基礎之上,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給學生提供一個全球性的知識背景。讓學生成為具有世界眼光和意識的新一代人。比如:教師在“克與千克”這一課中,不僅要將課本內容教授給學生,還應該聯系國外重量單位,例如“磅”,來增強學生的國際文化意識。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一門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基礎學科,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數學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如何將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改革得更適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教學中面臨的一大難題。現今首要問題就是將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轉換過來,將以往的“教師主體”轉變為“學生主體”,之后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就會逐漸轉變角色,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促進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