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益彬
【摘 要】在目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作為高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找出影響教學的因素,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數學 有效性 因素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27
高中數學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嚴謹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就目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來看,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現象都是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針對目前的教學現狀,教師必須合理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清晰了解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對癥下藥,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情況來看,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
就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情況來看,教師受傳統教學中教學觀念的影響較深,導致教師仍然掌握課堂上的一切,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的機會很少,學生的言論受到限制,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會使得課堂氣氛沉悶,也就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教師在講解重點、難點時,學生如果不能正確及時的理解,就會大大降低教學的效果。因此,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合理的發言機會,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教學目標制定有待改善
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需要教師的認真斟酌,應考慮到教學難度、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才能制定出正確有效的教學目標,有了教學目標的指引,教學活動才能順利有效地進行。在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并未制定清晰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沒有準確的教學方向,只是憑借經驗和感覺進行教學,無法預測教學教學效果,這就使得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進度掌握不好,并且學生在心中沒有預期的目標也會影響學生的課堂表現。因此,要想教師必須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學生課堂上存在緊張心理
學生的心理也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學生如果能夠保持一顆健康、輕松的心態就能在課堂上正常發揮,能夠激發自身的潛力。反之,在課堂上學生的緊張心理會影響學生的理解能力,對學生正常的思考造成阻礙,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出現這種現象與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有關系,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足夠的交流,學生對教師存在畏懼心理,教師在課堂上的情緒和表情變化會引起學生心理上的波動,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消除學生的課堂上的緊張感,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師教學節奏有待完善
教師的教學節奏也會影響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節奏的制定應考慮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接受程度。就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來看,有些教師由于過于重視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學生的接受程度的因素影響,導致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要有適當的教學節奏,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教師對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應及時制定有效的教學措施,逐步解決影響有效性的因素,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才能真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針對影響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因素,筆者提出了以下幾個教學策略。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是影響課堂氛圍的重要因素,在目前的高中教學中,由于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角,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重視。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能夠激發學生課堂的表現欲,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主要學習陣地。
在具體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在課堂上小組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上有明確的任務,會激發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通過學生與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夠讓學生對問題理解的更加透徹,切實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小組之間的相互交流還能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度,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大提高課堂的學習氛圍,改善以往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
(二)制定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制定正確的教學目標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也能夠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目標能夠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動力,因此正確的教學目標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考慮到整體的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的難度和學生的接受度,通過綜合的考慮和分析制定教學目標,進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合理性,有了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把握教學節奏,學生能夠按照教師制定的目標進行學習,按照正確的學習方向進行學習,進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消除學生心理上的緊張感
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狀態也是教師應該注意的因素,高中生學習任務重、壓力大,教師要尤其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保證學生能夠健康的學習。通過有關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都存在一定的緊張感,這就要求教師增強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習狀況,聽取學生對教學的想法,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通過情感教育法幫助學生消除心理上的緊張感。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教師能夠清楚的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師教學方案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幫助。
(四)根據學生實際,制定合理的教學節奏
教學節奏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之一,教師教學節奏過快,學生無法跟上教學節奏,教學節奏過慢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難易程度制定合理的教學節奏。在正確的教學節奏的指引下,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及時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及時對實際教學情況做出反思,制定合理的教學節奏。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及時改正教學中的不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自由交流的平臺,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