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摘 要】語文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我國義務教育從分階段傳授語言文化知識、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本文針對小學生的心理成長因素和智力發展的規律,就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內容擴句和縮句總結教學感悟、提出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擴句和縮句 教學總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29
語文作為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與生活息息相關。小學階段打好語文基礎,培養語言思維能力,在今后理解和學習其他課程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小學語文的教學是分階段有層次的,它的知識內容基礎而廣泛,系統全面、由淺入深的傳授和學習離不開課堂的互動,符合小學生日常應用和求知的需要。
小學語文知識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1.學習常用的漢字拼音、標點符號、工具書的使用。小學低年級主要要求學生認識和書寫常用漢字,初步感受漢字形體藝術美感;掌握拼音的聲母韻母、音節和音調,能夠利用拼音認讀漢字;認識了解標點符號的含義并且正確的使用標點符號;學生可以正確的使用字典查詢不認識的字詞。2.朗讀和默讀。在小學中段,規范的積累了一定量的文字基礎之后,提出了更高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用流利的普通話準確的、略帶感情的大聲朗讀,學會默讀文章,理解語句的含義,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能背誦優美的詩歌、字詞片段,養成閱讀的好習慣。3.增強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隨著學生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要求學生能夠樂于表達和組織語言文字來寫作。4.培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通過對基礎語文知識的學習,激發對文學的興趣,自主的閱讀課外書,養成熱愛自然、樂于觀察的生活態度,廣泛的積累素材、善于表達溝通。
基于小學語文中高階段的教學目標,學生應該掌握句子基本的知識內容包括:把字句、被字句、造句、句式變換、修改病句、擴句和縮句、復句、修辭手法等。擴句又稱為擴寫,在句子主干的基礎上添枝加葉,根據表達的需要加上定語、狀語和補語等成分,為語句錦上添花,使其表達更加形象具體。相反,縮句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要求將枝繁葉茂的長句精簡到只留下主干部分,并且不改變其原意。擴句和縮句都是考察語文的基本功,對于小學生來說,給他們講解句子結構的組成,例如主語、謂語、賓語等,會有很大的難度,所以需要老師在學生積極配合的教學實踐中逐步積累方法、總結經驗,運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比喻教會學生擴句和縮句的技巧。
首先,不論是擴句還是縮句,主干都由三個部分組成,構成了六個基本的句式:(1)誰是什么?(2)誰干什么?(3)誰怎么樣?(4)什么是什么?(5)什么干什么?(6)什么怎么樣?教學生們分析句子形式,與上面六種句式一一對應起來。例如:給出一個句子“我吃飯。”讓學生自己找找看,很容易的,學生們發現與第二個句式是相符合的。由知識的層次結構決定,先學習擴句再學習縮句更有利于學生掌握類比遷移。
其次,分析句子形式,先讓學生們玩一個游戲,請大家用筆在白紙上畫一個小朋友,從腦袋到身體再到手和腳,但是,圖畫上只有線條,沒有顏色。例句“我吃飯”這個句子就像我們的一個好朋友,“我”對應著腦袋,“吃”對應著他的手和腳,“飯”就是身體。然而我們想要圖畫上的小朋友變得更加好看,就需要給他涂上顏色,戴上好看的裝飾。“我”的前面可以怎樣裝飾呢?有學生說“高高的”、“笑瞇瞇的”、“小時候的”,甚至有學生站起來說“今天早上的”...答案豐富多樣,廣泛的開動學生的腦筋。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積極地討論“吃”和“飯”前面可以用到哪些詞語來使它變得更加豐富。
第三,檢查句子是否通順,意思是否與原意相符我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擴句在三個地方擴,頭、身體、手腳前面,也就是說在“誰、什么”前面、“是、做”前面、“什么、怎么樣”前面。對于年紀較小的學生來說,用豐富的語言、有趣的故事、形象的活動來表述擴句縮句的含義,在學生了解和掌握了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之后,再將主謂賓定狀補的語法概念簡單的一一介紹。主語是名詞,是你、我、他,是小花、小草,一切有名字的事物都可以稱作主語。常見的謂語大多是動詞,做什么,是什么的動作或狀態;而賓語是接受動作的對象,“我吃飯”這個飯被我吃掉了,所以它就是吃的賓語。
第四,縮句和擴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學生們通過擴句了解了句子的基本結構之后,抓住句子的主干,去掉多余的部分,但是要注意不要改變句子的原意,包括不改變句子的句式結構、情感、語氣等。要做到不改變句子的原意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1.詞組不能隨意拆分。例如: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不能寫成“樹滲出松脂”。
2.怎樣判斷修飾詞。“的”前面的是形容詞,“得”、“在”后面的是狀語,量詞都要刪去,否定句的否定詞詞要保留,構成把字句、被字句的“把”和“被”要保留。例如:“戴著紅領巾的小姑娘把碎紙一片一片的撿了起來。”得改為“小姑娘把碎片撿起來。”
第五,對于復雜的長句,句子中間有標點有停頓的,需要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例如:“他微微張開的嘴唇和沒精打采的目光,顯得又虛弱又疲憊。”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自行思考。教師會說“同學們,這個句子的主語是什么?”有同學會說是“他”,由前面學習過的主語是“你、我、他”的經驗所得,這里體現了學生思維敏捷、現學現用的特點,我們應該給予一定的肯定,但是因為有一個“的”的限制,可以看出“他微微張開的”和”沒精打采的“都是形容詞,修飾“嘴唇”和“目光”的,所以主語可能不止一個。再問“謂語動詞是--”同學們能夠很準確的找到“顯得”。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標點符號有時候并不影響句子的結構,最后得出答案“嘴唇和目光顯得又虛弱又疲憊。”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習資源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綜合運用的機會無處不在,小學生要善于觀察、善于積累素材,通過擴句和縮句體會中國文化和語言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對文字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書面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的文筆,增強寫作的自信,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和提高語文素養。基礎的文字功底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舉足輕重,養成良好的語句結構分析的習慣,既能開發學生條理性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能幫助小學生在學習其他語言打好了基礎,比如英語課程的語法和漢語就有很大的聯系。學習擴句和縮句主要是傳授方法、多加練習感悟,但是注意不能死摳語法,這樣會使學生感到做題很困難,喪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