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劉昭媛
摘 要:家族企業始于 18 世紀的英國,在歐、亞、美洲的經濟社會中占主導地位,不僅創造生產總值,而且帶動勞動力的就業。家族企業是各國普遍存在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扎根于國家的經濟之中。本文通過對比日韓兩國的家族企業發展特點及經營理念,借鑒相關經驗并探索出有益于中國家族企業發展的啟示。
關鍵詞:家族企業;管理模式;比較分析;啟示
一、日本家族企業發展現狀
家族企業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擁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家族企業年收入甚至趕超一些小國的GDP。它們在員工福利體系建設、繼承制度與家族領導權限方面的東西值得學習與借鑒。
在員工福利體系建設方面:擁有穩定、積極、忠誠的員工隊伍對實現日本家族企業的延續性意義重大。日本家族企業不斷為員工建立良好的福利體系,且做到了終生雇傭制。即使在經濟衰退時期也繼續支付員工工資,犧牲家族財富為代價以換取經濟形勢好轉時期員工毫無保留的奉獻。
在家族繼承方面:日本的家族企業財產繼承有兩種方式。其一是由長子繼承,其他孩子則要離家。其二是超血緣繼承方式。日本家族企業對家業的重視遠超血緣關系。只要有利于家族名義的延續,戶主可以從父親傳給沒有血緣關系的過繼孩子或入贅女婿擔任。這種優選制度并不拘泥于是否具有血緣關系。
在家族領導權限方面:家族領導的非終身制,在家族領導衰老且無法盡繼續發展企業的義務時,會自己選擇隱居將位置讓出。隱居讓位制度有利于家族興旺與后輩的成長。此外,家族領導的權限是為實現家族延續與發展,一旦背離這個目標,族人也可罷免不合格的家族領導,以保證家族企業的高效運營。
二、韓國家族企業發展現狀
韓國是以商社為主的經濟形態。大型商社在韓國國民經濟中占據著主導性的地位。商社由創始人及其家族成員掌控其經營控股權,企業的人事任免、接班人決議等重大決策都由企業創始人作出(即便已退出企業經營一線)。韓國家族企業的發展模式在規模、管理透明度及其持股方式等方面也有自身特點:
1.家族企業的規模方面
韓國的家族企業從事多元化經營理念,有許多子公司,企業多以集團形式存在。子公司越多,家族對企業的控制程度越高。韓國政府采取法律手段限制企業的子公司數量與家族企業勢力,同時實施董事會累積投票制度和股東訴訟案制度,以避免家族企業日益擴張帶來的經濟和管理風險,使家族內部治理的范圍更加集中。
2.管理透明度方面
韓國家族企業規模巨大,雖然年收入很高,但多數屬于集團內部交易,容易給國家帶來損失和風險。韓國政府為了加強對家族企業的監督與管理,要求這些企業必須明晰產權,要求引進家族外優秀的管理人員參與企業管理與決策,其他人可做不參與企業經營的大股東。政府引進(外部董事)董事會提名制度,要求大企業的外部董事所占比例需提高到50%,由外部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組成法定的審計機構。
3.持股方式
韓國的家族企業為提高家族的控制度,提倡交叉持股的方式。通過組建企業集團,并讓集團內的企業相互持股,把集團內某一公司控制權保留在控股家族手中。同時,為了更有效地杜絕內部交易的發生,韓國政府引入司法程序,加強了企業交易法律訴訟的管理,對從事違法交易的家族商社會長追究法律責任。
三、中國家族企業治理現狀
當今中國多數民營企業在創業發展階段都采用企業凝聚力強且決策迅速的家族管理模式。目前,家族企業約占中國民營企業總數的90%。企業中的管理人員是家族且都處于企業的決策、生產等重要崗位的占40%。這些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所需的生產要素都要依靠家族渠道來獲取,從而導致企業經營和管理觀念帶有濃厚的家族色彩。
但是,中國的家族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產權、管理人員素質、用人制度等方面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這阻礙了中國家族企業進步發展,它帶來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視的。
1.領導者綜合素質不高,企業管理水平有限
現有家族企業主中不少是來自農村的轉移勞動力或城鎮新增勞動力。家族企業主的總體文化與政治思想素質不高。在企業經營管理上存在管理專制、決策隨意、法律意識淡薄、違法經營等問題,忽視環境污染、職工權益與顧客利益,多偏重于物質利益的回報。
2.企業缺乏危機意識
家族企業的發展往往處于兩個極端。中小型的家族企業更傾向于短期行為比較嚴重,往往通過非法手段降低經營成本取代產品質量的提高來獲得經濟效益。而大型企業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則會選擇進行多元化經營。這兩種經營模式使企業缺乏危機意識,極易走向極端。
3.缺乏先進的文化理念灌輸,企業文化建設落后
理念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長久不衰的精神動力。家族企業具有濃厚的鄉土情結,“任人唯親”的用人制度限制了人才的引進。家族制的傳統使家族成員的共同習俗與語言影響企業的整體環境,所以多數家族企業缺乏創新型、學習型、融合型的現代企業文化與人才。
四、對中國家族企業發展的啟示
1.健全經理人市場,改變用人觀念
隨著家族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急需一批高素質的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而家族企業要聘用到復合型的管理人才,必須有成熟的經理人市場。通過經理人市場,家族式企業既可以聘用到合格的管理人才,又可以使在職的外部經理人員存在職業危機感。此外,人作為企業第一生產要素,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中國的家族觀念仍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形成的,家族企業要更新用人觀念,樹立“唯才是舉,量才為用”的用人觀念。
2.引入獨立董事會與外部監事會
一方面,引入獨立董事并提高其獨立性,意味獨立的非執行董事可以對公司經營戰略的制定以及公司財產權利的規定施加更大的影響,甚至具有特殊的人事任免、戰略投資、財產處理的權力。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外部監事,強化監事會功能。由本公司外部的專業審計人員擔任家族企業的監事,在改變家族企業監事會成員的構成的同時真正發揮對家族企業經營者的監督作用。
3.明晰家族企業產權
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由于產權不明晰就很可能影響企業的發展,使企業失去動力。明晰家族企業產權包括企業內部產權與家族股東和非家族股東間產權。通過明晰家族企業產權,可以提高企業成員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發展的動力。實行兩權(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聘請外部經理人員,在重要職位上大量任用非家族成員的高級管理人才,從而打破家族式企業封閉式的權力機構,構造多元化企業結構,從而優化家族式企業的治理結構。
總之,家族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家族企業的發展狀況如何將直接影響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未來。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激烈的競爭中求得可持續發展,家族企業必須更新觀念,適應迅速變化的企業內外環境。衷心希望中國家族企業能從日韓兩國家族企業那里汲取經驗,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助推器。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