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管理水平對中學教育的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合理的教學管理方法能夠促進中學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本文主要闡釋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思想觀念,探索其在中學教育中的發展和應用,從而轉變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促進中學教學管理工作的平穩運轉。
【關鍵詞】以人為本 中學 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10-02
中學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教學管理工作水平決定了中學的辦學質量,科學的教學管理模式對中學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中學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管理的核心,一切管理工作都要圍繞學生展開,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育工作者應牢牢把握以人為本的思想,將其貫穿到教學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結合當前中學教育的現狀,構建人本教學管理的新模式。
一、以學生為本,倡導尊重教育
要在中學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就必須將學生作為開展一切教育活動的重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根據時代特征和社會需求構建新的人本教育體系,在開展基礎課程教育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根據學生的興趣開設一些選修課程,增強中學教育體系的活力,這可以使中學教育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建設新的人才培養制度,開發學生潛在的能力,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貫徹到人才管理方案中,突出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潛力,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保護學生的健康成長。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中學教育發展的需求,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評估標準來進行教學質量評價。現代中學教師必須充分理解以人為本的思想涵義,并在教學過程中踐行這一理念,發現和發展每個學生的優點,這樣才能實現現代中學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第三,鼓勵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教師也是學校的主體,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在實現自我教育和成長。一方面,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真心關愛學生,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另一方面,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素質和修養,為學生做好榜樣。
二、建立規章,規范制度,做到多管齊下
教育事業的發展必須以健全的法律制度為支撐。因此,為了提高中學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必須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使中學教學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從而改善中學教育效果。當代社會對中學教學管理制度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學教學管理工作不但能夠提高其教學質量,還可以深化中學教育事業的改革,幫助中學更好的達成其辦學目標。因此,要健全和完善傳統的中學教學管理制度,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與其完美融合,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中學可以構建三種不同的教學管理模式:第一種是按照年級層次設置成領導、班主任以及各科的任課教師的管理模式;第二種是按照黨委部門及其內部人員的等級設置成黨委、各個分部、工會、團委以及教師的管理模式;第三種管理模式是由學校、家長和學生共同構成的。新型的教學管理模式還結合了現代信息科學技術,以校訊通等形式對教學質量實時追蹤,同時向家長傳達科學合理的教育思想,從學校和家庭兩個角度同時培養學生自覺遵守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的意識。
三、建構中學和諧校園
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是教育界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在中學教育中引入以人為本的思想,推動中學人本教學管理模式的發展,就必須建設和諧的校園氛圍。首先,要實現學科設置的和諧,既要注重對學生基礎文化知識的培養,又要促進中學生德智美體全面發展;其次,要促進中學規模與其教育質量之間的和諧,既要放低可入門檻,為更多的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又要不斷提升本校的教學質量;第三,要推動文化活動設施和學校發展狀況的和諧,對校園的文化設施進行定期的維修和更新,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硬件環境。所以,要建立人本教學管理模式,首先必須構造和諧的校園氛圍,讓學生在覺得自己能夠被理解,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下健康成長,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并促進學生形成高尚的品質和健康的人格。此外,這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中學教學管理模式應該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將教師和學生作為教學管理工作的主體,尊重其個性發展,促進他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相比,人本教學管理模式具有更大的優越性。教學管理工作者應該主動轉變教學思維,跳出過去的教學管理框架,把人當作教學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強中學人本教學管理模式建設是時代進步的要求,有利于實現中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提高中學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牟玉芬.以人為本思想在中學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才智. 2012(04)
[2]劉云英;韓為.略論以人為本的中學教學管理[J].河南農業. 2014(01)
作者簡介:
張新艷(1979年11月-),女,漢族,甘肅成縣人,本科,職稱中一,就職于成縣教育局,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