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姝媛 賈縣民
【摘要】本文以“教育部提出部分普通高校本科教育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為背景,以會計專業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為研究對象,以學生能力培養教育在實踐中反映出的問題為關注點,以西安外事學院會計專業綜合模擬實訓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為例,提出對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設想。
【關鍵詞】應用型轉型 會計綜合模擬實訓 教學改革
【課題】“案例教學法在經管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013B0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29-02
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適應現代社會對高層次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大量持續需求,教育部提出引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結合地方產業和學校實際情況向應用技術型轉型。財會專業向應用型轉型關鍵是實踐教學環節,因此本文以會計專業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為研究對象,以期為教學改革及應用轉型提供依據。
一、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近幾年,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學歷、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相關工作經驗和相應職稱的會計人員越來越受招聘單位的青睞(見表1)。
表1 企業對會計人才需求狀況統計表 單位:%
(資料來源:http://wenku.baidu.com/view)
從上表可以看出對會計人員工作經驗、職稱有要求的企業占到一半以上,另外非常看重人才的溝通能力、計算機運用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這三個方面。目前,我校財會專業生源非常好,在校學生5000多,面臨巨大就業壓力。可見,坐在教室死學書本的時代已經過去,實踐型、應用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會計模擬綜合實訓課程教學現狀
會計教學中,作為與實際接軌的“綜合模擬實訓”課程是設計好了答案的一次大作業,脫離了復雜多變的現實。從這一點上,會計教育訓練過程過于狹隘。
(一)授課內容、方式及流程
會計模擬綜合實訓課程安排在第7、6學期,共30個學時,主要設置了三個環節的實訓內容:
1.由任課教師以工業企業為例選定20—30筆經濟業務,由學生購買相應數量的憑證、賬簿和報表類資料,作為本課程的起點。
2.任課教師首先對憑證、賬簿和報表類基本知識進行講解和回顧,同時以各類憑證、賬簿等實物進行展示。
3.由學生自己進行經濟業務分析,填寫相關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總分類賬等賬簿和編制報表等;資料整理裝訂形成成果資料;任課教師進行評分,作為本課程的考評成績。
根據上述內容,以及與相關實踐教學老師的通過交流,分析《會計模擬綜合實訓》課程存在以下問題。
(二)會計模擬綜合實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實驗內容單一、重復。會計模擬實驗以制造業為主,并限定簡單的一些經濟業務,只注重會計核算技能,忽視了會計的其他職業能力和工作任務;同時,與前面的課內實訓有很多重復,不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
2.實訓材料仿而不真。模擬實驗材料中經濟業務也已填制完整正確的原始單據的形式給出,既不需要學生再填制原始單據,更不需要學生審核原始單據的合法性;無法提供多聯式原始憑證及使用訓練;銀行票據的背書轉讓、現金的送存等票據也沒有涉及。
3.教學組織形式老套。現行會計模擬實驗課程的教學組織形式以教師講解、巡視指導為主,缺乏學生實務操作配合的鍛煉,忽視團隊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的培養。
4.缺乏體現人際溝通等實戰能力的培訓。從上述表1可以看出,用人單位對會計人員的人際溝通能力非常重視,有98%的用人單位對人際溝通這一項都有要求。可是,在我們的教學內容中并未設計此項訓練,這與實際工作的要求脫節。
5.考核方法簡單。該課程考核平時表現(到課率)占30%,期末上交成果資料(資料完整齊全)占70%,沒有真正體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評。
因此,以應用型轉型為契機,以購入的會計軟件為基礎,提出會計模擬綜合實訓的改革。
三、改革方案設計
制定改革方案之前,關于“會計人員職業崗位及職責”這一問題向西安市延長石油等10家單位進行了交流與溝通,雖然樣本數量不多,但具有一定典型性,對設計并實施會計崗位模擬實訓改革有很大幫助,具體內容涉及三個方面。
(一)軟件模擬實訓
會計綜合實訓軟件容納的信息量很大,共有企業發生的180筆經濟業務,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同時,該軟件設計了學生的引導學習和自我測試等模塊,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訓練進度進行自主學習。軟件實訓使學生對原始憑證的填寫、記賬憑證的編制及賬簿登記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利用我校的模擬實驗室和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軟件完成實訓。
(二)會計崗位仿真模擬實訓
打破原有的以靜態為主的模式,創設一個動態的、仿真實際工作崗位的環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模擬企業的實際業務和流程,學生進行輪崗實習;同時,增加各崗位、各部門協調的業務,鍛煉溝通能力。
第一,采用分組、分區的形式,各組各區設置相應的會計崗位,有財務主管辦公區、 記賬會計區、出納工作區,銀行、稅務等。
第二,根據企業實際業務流程和業務內容進行選取,分成具體的工作項目,針對每一個工作項目制定工作目標,設計工作任務,鍛煉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
第三,做到全真崗位仿真模擬,填寫真實的憑證、賬簿,傳遞相關單據,刻制相應的印章,完全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和分工完成相關業務,同時進行會計電算化處理。
第四,利用小學期上課,還可以進行學科交叉專業交叉,以實現真正的崗位分工。
(三)走進企業
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立校企合作關系,讓我們的學生走進企業,去觀摩學習,真實地接觸財會相應的工作,了解整個工作流程,具體的業務處理及注意事項,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對比尋找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四、方案實施的配套改革措施
(一)教師隊伍建設
在現有的師資力量基礎上,吸收一部分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同時,要求教師利用寒暑假進行培訓或到單位學習,逐步建立一支精通理論教學具有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
(二)課時配套
設計課時為:電子軟件模擬操作為20學時,仿真企業崗位模擬實操20學時,走進企業為20學時,共60學時。主要利用小學期進行上課,時間集中,還可以進行學科交叉專業交叉,以實現真正的崗位分工。
(三)重新教學方案設計
主要是設計實驗項目,篩選軟件中的經濟業務;設置崗位及職責,增加崗位、部門間的溝通業務;注重任務驅動式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考核形式多樣化
注重學生各個實際操作環節考評,占30%;學生階段性的成果考核占30%;學生最終成果資料考核占30%;總結自己能力提高和學習心得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