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全
【摘 ? ?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德育為本”。由此我們也可以得知德育在整個學校的教育工作中所占有的地位和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學校 ?德育教育 ?工作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73
德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礎,特別是小學階段的教育,對于促進小學生們的全面發展都發揮著主導和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個學校的領導者——校長在開展學校工作時,需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要自覺的強化學校的德育工作,認真學習有關德育工作的政策,不斷提高自身的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以及服務育人的辦學理念。那么,怎樣才能有效的加強小學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教育效率呢?在此,筆者認為要從如下幾點進行做起:
一、抓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循序漸進實施思想品德教育
小學階段的德育主要是養成教育,也就是讓小學生從小就能夠養成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以及愛護公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且勇于向上拼搏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小學生們的這些良好品德的養成,則需要靠潛移默化、日積月累才能逐漸形成的。我認為,學校這個大環境既是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陣地,又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場所,應該合理的利用這個場所向學生傳授一些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積極的滲透品德教育,要將每一學科的德育功能充分的發揮出來。
二、加強德育工作管理,豐富課堂內容
學校的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需要師生以及家長們的積極配合。首先,豐富學生的心理健康課堂對于開展德育工作教育是很有幫助的,也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德育教育工作為學校有效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提供了保障,比如,可以傳播一些勵志的故事,在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以此來感染學生,也可以播放“全國十大孝心少年”的事跡,對同學們進行感恩教育等,通過在課堂上的教育指導,促使學生建立一種積極樂觀、團結有愛的學習和生活姿態。在校園生活中,也可以督促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并且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于學校的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都是很有幫助的。
三、樹立德育思想,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生們的楷模,教師的個體素質則會直接影響到學校德育工作的整體質量。因此開展小學學校德育工作,其中,學校的校長、班主任和共青團則是實施德育工作的主力軍。第一,班主任在學校、家庭和班級中發揮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因此,校長在選取班主任的時候,一定要讓那些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且樂于奉獻的優秀教師擔當一班的管理者。學校還要注重平時的各項管理工作,也就是每周的一次班會或者是每周的一次班主任會、每學期的家長會和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等,要做到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讓每一位班主任都能夠在實踐中進行學習。其次,學校也要充分的發揮出共青團的組織作用,要加強共青團組織的建設,發揮出集體的力量,這樣有助于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再者,學校開展德育教育滲透時,也要充分的利用好每周一的升旗活動,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升旗儀式和系列化的國旗下的講演,定期向全校的學生舉行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以及一些勵志教育等活動,向學生及時的傳授一些革命理想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也要讓學生們養成自覺紀律教育和文明禮儀的好習慣等。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敦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塑造學生們的高尚靈魂提供了可能性。
四、重視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實踐
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獨立人格的形成等方面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育機構要重視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實踐的發展,對教師的導入方式、提問的教學方式、行為舉止以及工作態度等方面要嚴格加以要求,要切實的做到為人師表應有的一些道德觀念。比如備課時要充分、守時和負責等一些優良的品質,要時刻提醒教師以身作則,給小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此外,教師也要緊跟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理念,及時的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善于總結,敢于創新,及時的吸取一些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出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并且還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進而為促使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收到理想的效果服務。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優化育人環境
校園文化建設也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窗口,校園文化建設也是學校日常德育工作的主要載體。班級文化要各具特色,班級知識樹、樓道國學文化展示,或者是評比欄、讀書角等有神有色。學校也要充分利用好板報、櫥窗、墻壁和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向全體學生宣傳德育教育理念,比如,可以張貼一些革命領袖、英雄人物、勞動模范,或者是科學家、藝術家等杰出人物的畫像或者是名言,特別要注重的一點是,也要展示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促使濃郁的校園文化滲透在學生們的日常學習的環境當中。學生們也會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學習,進而再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去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使之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言行舉止當中,落實到學生的為人處世中去,還要融化到學生的血液中,讓學校的每一面墻都會說話,這樣也能夠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倡導下,學校的德育工作盡管還面臨著很多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但是,只要全體師生都能夠遵循德育工作的客觀規律,將學校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資源充分的挖掘出來,做實每一項德育工作,注重每一個德育細節,豐富德育教育內容,挖掘德育教育渠道,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還要堅持德育創新的理念等,做好這些,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學校的德育教育工業也一定會開創出一個新的局面來。
參考文獻
[1]張育才.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德育的嬗變取向[J].文學教育:中,2013(11).
[2]王佳、吳義昌、韋冬余.“三結合整合式”教學模式與當前中小學德育課程整合初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6).
[3]班華.德育目標應有的要求:民族精神與世界精神統一[J].教育研究,2013(2):54-57.
[4]張博洋,高亞南,中小學德育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較研究[J].成功,2012(8).
[5]韋沙.初探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1(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