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志紅
【摘要】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行業和社會對旅游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培養各類高技能人才的高等職業院校該如何來進行教學,以適應旅游市場需求。針對高職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市場需求和崗位特點,提出有利于學生就業和旅游業發展的建議,從多角度、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以適應旅游市場用人需求,推動我國旅游業的全面繁榮、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職教育;旅游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大眾旅游”的行業,旅游,已日益成為國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大眾化的消費活動。我國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四旅游大國和亞洲第一旅游強國。
旅游業是一種面向游客提供一段特殊經歷和體驗而進行的面對面的行業,人情化是旅游服務的特點,員工素質最終決定其服務質量。因此,擁有足夠的優秀人才是旅游優質服務的關鍵。作為培養旅游專業人才主力軍的高等職業院校該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旅游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旅游人才的成長和發展來說,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都是必不可少的。旅游專業院校培訓基本上都是圍繞崗位需要,傳授相關知識,培養相關技能。由于旅游行業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行業,在某種意義上說,熱情的工作態度、良好的溝通能力、超強的團隊精神和服務意識、人際關系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我情緒控制等職業素質比單純的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更重要。因此,在職業技能培養的基礎上,強化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是高職院校旅游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
一、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分析
我國旅游專業人才教育起步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隨著各地旅游業的發展,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各地的旅游專業教育也開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蓬勃發展,各大專院校相繼成立或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有一些中等職業學校也開設了導游等專業,目前旅游專業培養層次包括中職、???、本科、研究生等。
一直以來,旅游管理專業的本科教育立足于理論,重理論知識學習而輕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這使得本科教育所培養的學生缺乏職業能力所需要的技能和經驗,不能很快勝任崗位工作,而且本科學歷大學畢業生走上實際工作崗位后期待值較高,不愿意從底層崗位做起,因此在工作中常常是“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完全不符合企業用人需求,在企業內工作一段時間后感到不適應,認為該崗位不能體現自己的所學,不能實現自己的預期目標和人生價值,因而選擇跳槽去往其他行業,旅游企業的大學生流失率較高。
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旅游人才相對而言,因為主要針對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學生,因而學校開設的課程內容較簡單,文化理論知識重視不夠,因此畢業的學生理論基礎知識較欠缺,綜合素質方面也需要有較大提升。
從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旅游相關專業的學生就業面很廣,有去旅行社當導游或外聯、計調的,有去景區景點工作的,有去酒店做服務的,也有去會展企業的等等,但從忠誠度來看,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普遍不高,經常換單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對工作單位的期望太高,有的覺得薪酬達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有的覺得這個行業是吃青春飯,有的覺得工作壓力大,感覺不合適就換工作;另一方面也因為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廣卻不專,似乎在哪個崗位都能用,但用起來又不是那么得心應手。實際上,旅游專業應用性很強,具有明確的行業指向性。因此學校應著重培養“應用復合型人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只有那些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實踐操作能力強的綜合性人才才能受到旅游企業的歡迎。
二、高職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策略
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應該強調以培養目標的職業定向性和教學內容的崗位針對性,圍繞為旅游企業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定位,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以職業技能和知識結構為基礎,把培養學生服務意識、工作熱情、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心理素質、未來職業發展規劃教育的內容融進課程和教學計劃中,真正做到“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的培養融為一體,培養出企業歡迎、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實用型高技能人才。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培養的旅游專業人才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文化修養、嫻熟的專業技能和優質的服務意識、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良好的儀容儀態等。
1、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文化修養
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旅游從業人員必備的素質之一,旅游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包括培養敬業精神、增強服務意識、倡導奉獻精神、提倡誠實守信。學校在強化旅游專業課程的同時,要注重職業道德等思想政治課程的開設,讓學生牢記旅游職業道德;加強高職學生實習、實訓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用旅游企業的規章制度、職業道德規范學生的行為,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做到自尊自強、愛崗敬業、不卑不亢、光明磊落、遵紀守法、廉潔奉公、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真正把學生培養成為受企業歡迎、思想政治素質良好的旅游行業高技能專門人才。
旅游業涉及的知識領域非常廣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這就要求旅游從業人員要有豐富的知識和較好的文化修養。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個性特征也各不相同,如果旅游從業人員知識貧乏,就很難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高職院校在完成規定課程教學的同時,要鼓勵學生多看有益的課外書和報紙、電視新聞等,了解國內外時事;學校還應經常邀請專家舉辦與旅游相關的講座,組織旅游知識競賽,組織學生外出旅游,開展相關旅游科研活動等等。通過組織活動,可以讓學生開拓視野,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綜合能力,也可以在活動中培養專業意識,從而更加熱愛旅游專業,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
2、較強的服務意識和嫻熟的專業技能
旅游業屬于服務行業,旅游專業的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意識是服務意識。假如旅游從業人員沒有服務意識,就很難給顧客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F在的大多數學生由于成長環境的影響,自我意識較強,缺乏服務意識。因此,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學應以職業道德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優質服務意識,開設培養學生責任感、價值觀、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的課程,幫助學生盡早樹立服務理念,引導學生個性健康發展。
禮貌待人是做好服務的前提,在教學當中,應把禮儀禮貌相關知識教給學生,教師也要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在學校和班級中形成使用禮貌用語、禮貌待人的氛圍。
一名旅游從業人員如果只有良好的服務愿望,而沒有嫻熟的職業技能,優質服務就是一句空話。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的行業,包括酒店、旅行社、海陸空交通運輸、游覽、娛樂、商貿等各行業,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而每個行業中又有各種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工種,服務技能自然也各不相同。每個從業人員必須掌握嫻熟的專業技能,還應懂得一些與旅游有關的衛生和救護常識等等,才能更好地為游客服務。
要讓學生掌握嫻熟的專業技能,必須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專業技能的提高離不開實踐訓練。按照高職的教育要求,實踐技能訓練應占教學總學時的一半以上。在教學當中,嚴格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來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保證學生得到相應的專業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大力倡導、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專業技能比賽,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實踐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職業技能的培養還可通過校內模擬、社會實踐、崗位見習、勤工助學、青年志愿者等活動來進行。另外,高職院校要有足夠的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實踐學習提供場地,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進行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
3、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
旅游從業人員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隨時準備承受游客的埋怨和打擊。旅游從業人員是為旅游者提供面對面的服務,因此遭遇游客誤會和呵斥的機會較多,心理壓力也相對較大,這就要求旅游工作者在各種環境中都能保持一種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要學會釋放心理壓力,不僅要控制自我情緒不受外界環境影響,還能換位思考,化解矛盾,讓游客“轉怒為喜”,真正做到為游客提供超值服務。
旅游從業人員還要具備處理意外情況和突發事件的心理應變能力,在旅游接待過程中,一旦遇到意外事故或突發事件時,除了要及時向相關部門匯報外,旅游從業人員還要做到沉著、冷靜,以積極的態度,客觀分析情況,準確做出判斷,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問題得到快速、妥善解決。
4、良好的儀容儀態
旅游從業人員的儀容儀態雖然表現的是從業人員的外部特征,卻是其內在素質的體現,它與旅游從業人員的思想、修養、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是不可分割的。旅游從業人員的儀容儀態還代表著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城市或地區的整體形象,直接影響著客人對旅游服務的感受。旅游從業人員整潔端莊的儀容儀表不僅能給游客良好的第一印象,使顧客心情舒暢,而且在接下來的接待服務中也會得到游客的尊重和配合。試想一下,一個衣著隨便、不修邊幅的人首先表現出的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怎么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呢?
旅游從業人員在從事旅游服務工作時要做到表情自然,面帶微笑,態度和藹,服裝整潔,以優雅的站姿,端莊的坐姿,輕盈的行姿,禮貌的服務用語,得體的肢體語言展現旅游服務者良好的職業形象,同時對旅游者來說也會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
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儀容儀態方面也要下功夫。不僅要開設禮儀課程,強調禮儀形體訓練,而且要在日常生活和教學當中隨時提醒學生,有針對性的、形式多樣的,從最基本的禮儀、日常禮儀開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使學生把注重儀容儀態當成一種習慣,久而久之,良好的儀容儀態就自然形成了。
參考文獻:
[1]童金杞,淺議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創新.資治文摘,2009
[2]陸季春,劉海紅,金奕,淺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內容建構和途徑.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課題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項目 名稱:高職院校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2014JGA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