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佳蕓
【摘要】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樂于走下講臺,關注學生的每一分情感,傾聽他們的心靈,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討,少一些灌輸。把音樂課堂變為一個充滿情趣的、平等和諧的課堂。本文以從追求心靈認知的角度出發,探索了啟發性教學在高中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
【關鍵詞】音樂欣賞;啟發性教學;心靈認知
1.緒論
音樂欣賞課堂上常常出現教師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昏昏沉沉的,對所學作品打不起精神的尷尬場面,出現上述情形的原因比較復雜,有音樂教育自身的問題,也有家庭、社會等歡飲,如果從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來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愿望沒有達到平衡,所教不是所學。
2.高中音樂欣賞追求心靈的認知
教學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也沒有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教師所教授的不是學生所能接受的或不是學生感興趣的,怎樣去理解音樂欣賞?是挺還是想?音樂作為心靈的語言,是音樂家通過現實生活而發出的感受,并用音樂元以內傳遞給人們,欣賞其實是在聽的過程中獲得的對音樂作品的心靈認知。因此名教師應該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思想感情沒通過強烈的音樂形象感染,使學生完全融入到音樂作品中去,在共鳴中收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音樂的情緒里里陶冶自己,沁入學生的心里深處,讓學生用心靈從音樂中領悟喜、怒、哀、樂等情緒,學會用“耳”,用“心”,用“感情”去欣賞音樂,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所作的第九交響曲最后樂章《歡樂頌》向全人類發出了“億萬人民擁抱起來”的召喚,充分體現了音樂家自由、平等、博愛的偉大精神。聽來令人振奮,撼人肺腑。因此,教育學生要學習音樂家寬廣的胸懷和與病魔作斗爭的頑強精神。音樂教師要通過教學,引導學生仔細聆聽音樂
細細欣賞,認真體會,使其內心情感傾注到作曲家所表現的情感世界中去與作品產生心靈的共鳴,在高雅音樂的藝術熏陶下,身心愉悅,靈魂升華。從而不斷提高情商水平沒、培養高尚情操。
3.以探究性和啟發性的“問題”組織教學,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
音樂欣賞課教學中的“問題”是課堂起點,也是教學主線,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不能不能只是單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課堂教學的形成是教師引導學生對問題產生驚奇和疑問的開始,因此精心設計每一步提問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注意提問的目的性,不要提一些簡單的、帶暗示性的問題。如“是”、“不是”“喜歡”“不喜歡”等。提問必須立意鮮明,語言簡練。有利于開拓學生思路,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要考慮問題的難易,講“定論”的講述形式,轉化為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形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3.1要對學生形成一種智力挑戰,就像樹上的桃子,要跳起來才能摘到
課例1、討論音樂的社會功能時教師提問:快餐店里一般以什么音樂作為背景?有的同學說節奏快的,有的同學說節奏比較抒情的,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分組調查了一批快餐店,結果發現經營較為成功的快餐店都是以比較快節奏的音樂做背景;生意一般的點對音樂背景沒有特殊 的要求。這說明什么呢?在強烈的好奇心驅動下,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在節奏快的音樂背景下,人們進食的速度受音樂節奏的影響,要比平時快一些,吃完就走,客流量大,老板無形中靠音樂轉了大錢,不善于經營的老板可能還沒意識到背景音樂的重要性。
此課,通過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創設了學生自主學習,用于探索的空間,在調查過程中,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讓學生自主、獨立、主動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最后得出相應的結論。這種開放式的研究性學習很受學生歡迎,應征了一個道理“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予漁”,在這個過程中跳躍和摘桃子帶來的體驗是深刻的。他比教師硬往學生手中塞桃子要有趣的多,而靠自己努力掙來的東西總要珍惜解,這樣獲得知識技能不容易遺忘。所以,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所獲得的體驗大大高于教師的直觀教學,即使探索失敗了,也不要緊,吃一塹長一智,可以另找學習方法,繼續研究。
3.2要掌握提問的時機,即在學生“心求通而未通
兒欲言而不能”時提問。更注意問題之間的聯系。問題要前后呼應,層層深入、絲絲入扣。最后才能“水到渠成”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滿足感,成就感。還有一個必須引起關注的是,教師不僅要準備正確的答案,更要估計到學生提出的若干答案。教師評價必須建立在尊重、理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敢于質疑,勇敢地說“不”,在自主、探究,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問題”在音樂欣賞中的作用,課堂問題生成于教學求索鏈的各個環節,教師無論用何種教學手段,采用什么教學模式,體現那種教學理念,都離不開提問和學生溝通對話。用好了,課堂教學就鮮活起來。所以“問題”是音樂教學的催化劑,他和課堂教學時相輔相成的。新形勢下,我們要從細微做起,從我做起,研究新課標,研究新教材,研究學生,研究課堂,用探究性,啟發性的問題撞擊學生的心靈火花,引導學生參與音樂體驗。
4.結論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新世紀的高中音樂教師,教師本身的素質是非常關鍵的,教師不僅要具備音樂專業知識,必須朝著綜合的教育素質的方向努力,成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要有掌握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指導教學工作的能力;要有根據實際環境選擇和決策,調節自己教育行為的魄力;要有把握教育時機,轉化教育矛盾和沖突的智力;使學生在感受音樂、鑒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實踐中,積極主動、興味盎然地學會唱歌、器樂、律動、欣賞和創作。
參考文獻:
[1]揭穎珺.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的創新思路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1(32);
[2]張悅心.音樂欣賞課教學的革命[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3);
[3]袁翠麗.高中音樂欣賞課的重要性及現狀分析[J].考試周刊,2014(99);
[4]趙霞.對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思考[J].音樂時空,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