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基層黨支部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聯系、管理的重要載體,通常會依托黨小組、黨支部所開展的各種活動來達到凝心聚力的效果。通過建立和應用激勵機制來提高黨支部建設效果,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思路是新時期黨建工作創新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高校基層教師黨支部建設中還存在著多方面問題,這既與支部設置的情況有關,又與支部管理的不完善、支部文化建設不足等問題有關,需要管理者結合實際情況從機構設置、活動安排、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努力,通過不斷加強對教師的教育和管理提升基層教師黨支部建設效果。
關鍵詞:激勵 高校 基層教師黨支部
中圖分類號:G64,D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5-187-02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執政的組織基礎”,這個要求提出之后,如何建設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提高基層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這一課題已成為高校管理者關注的焦點。應重視激勵高校教師黨員,發揮高校基層教師黨支部的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提升組織的凝聚力探討有價值的發展路徑。
一、激勵的相關理論
激勵手段被廣泛應用于管理中,一切管理活動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促進其成員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更出色地完成任務和目標,要實現預期的工作目標,關鍵在于如何應用激勵手段,發揮激勵作用。
(一)激勵的含義
簡單地說,激勵是激發人的內在行為動機并使之朝著既定目標前進的過程,這一過程與人的動機緊密相連,通過物質或精神的某些刺激,促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工作動機和干勁,從而產生組織期望的行為。
通常有三種激勵機制,一是通過對人的需要的滿足和引導來刺激人的積極性;二是設置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并且可以實現的工作目標來刺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三是運用一定的管理方式,通過不斷強化員工行為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激發。
(二)激勵的過程
激勵是一系列連鎖反應的過程,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行為由動機決定,而動機則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如果人有未滿足的需要就會表現出一種緊張和不安的狀態,這種狀態會成為一種內在的驅動因素,導致人們去尋找滿足需要的對象,從而產生行為或行動,進而實現目標滿足需要,原來的心理緊張狀態會消除,新的需要會接著產生,形成新的動機并引發新的行為。由于人的需要的復雜性,使人的行動表現出復雜多樣性,所以,要想很好地激勵員工必須要了解員工的需要和動機,采用一定的目標設置方法幫助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二、加強加強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建設的必要性
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作為各級黨組織聯系高校教師的橋梁和紐帶,作為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在高等教育改革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勢下加強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建設非常必要。
(一)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八大將“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作為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戰略指導思想之一,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不僅擔負著在高校內部聯系、引導、組織群眾的任務,還擔負著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的重要職責。因此要考慮如何調動全體黨員的積極性,將基層黨支部建設好。
(二)時代發展的基本要求
科技的發展與普及,使人的思想觀念和溝通方式都在發生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工作方式、行為方式的變化。高校教師群體知識水平高,在各自的學科領域中有著深厚的專業功底,對信息具有敏銳的感受力,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強,思想極為活躍,而且文化素養好。所以其所屬的基層黨支部必須考慮如何結合時代進步的要求,運用激勵方法使其發揮積極的正能量,使各位教師在本職崗位上作出更多貢獻,發揮黨員的核心帶頭作用。
(三)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
如今的世情、國情、黨情時時在發展變化中,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更多直面就業挑戰的畢業生的任務,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將對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師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素養會影響到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近期出現的個別教師在課堂上政治思想的引導問題也正說明了高校教師黨性教育的必要性,這一任務歷史地落在了基層教師黨支部身上。如何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使基層黨支部建設得更好,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更快發展,成為高校建設和發展中的一個常研常新的重要課題。
(四)學生黨支部建設發展的標桿
從目前的情況看,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建設要比教師基層黨支部的建設更完善,日常活動也更多,一些高校中的黨員活動是由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一起參與的,教師支部的形象直接就成為學生黨支部建設發展的標桿。教師的活動積極性、教師黨支部的建設水平都會對學生積極分子及學生黨員的行動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黨支部要想成為高校組織系統中聯系黨委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必須要完善支部設置,理清職責,樹立共同的愿景,增加活動次數,提高活動質量。教師黨員必須提高參與黨組織活動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對學生黨支部建設和發展起到帶動作用。
(五)經受時代考驗的需要
我國的改革開放目前正處于攻堅克難的重要時期,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實施一些“分化”、“西化”的圖謀,多次的社會政治運動也都證明,高校師生是這些敵對勢力瞄準的重點對象,而對于高校中的年輕一代,由于社會經驗少、經受的政治考驗和鍛煉機會少,有時會表現出立場不穩定、行動不成熟的傾向,這樣可能就會成為一些政治運動的“沖鋒陷陣”者。因此,高校黨組織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黨的基本理論武裝高校教師的思想,在支部中開展黨性教育、發展新黨員,以壯大黨員隊伍、創新工作方式、延伸工作職責等來接受時代的考驗。
三、高教教師基層黨支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建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筆者經過對20余所學校的調查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組織機構設置不健全
由于高校教師人員比較集中,所以各高校教師黨支部人數比較多,但是大部分支部組織設置都不夠健全,很多支部只有一個支部書記,稍微好一點的可能會有組織委員或宣傳委員的配合。而這些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黨費、訂閱雜志、組織政治學習、履行新黨員發展的相關手續等簡單、常規的工作,創新性活動很少,召開支部大會的機會也很少。
(二)教師對組織活動的參與率低
高校中的教師面臨著多種教學與科研的壓力,時常會為了科研項目而加班,無怨無悔,大多數人都認為主要精力應該放在為評職稱而做準備的工作上,政治學習、支部活動對其幫助意義不大,所以參與的積極性低。
(三)支部缺乏組織文化
中國共產黨一向注重培養凝聚力和向心力,希望各個層級的支部都能夠建設自己的組織文化,并進而增強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不過,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目前的基層教師黨支部普遍缺少共同的愿景,也很少有團隊的合作意愿,高校中通常會以學科團隊、創新團隊等團隊形式建設組織文化,很少有以支部的名義建立支部組織文化的。
四、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發展的路徑建議
在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建設過程中的激勵,應該是通過精神鼓勵、通過目標設置、通過管理手段的應用等途徑來實現的。這個激勵過程的實施主體是黨支部的負責人,實施對象是支部中的各位老師,實施的目的是要使教師能充分發揮自己在教學、科研、學生工作、社會服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傳遞正能量,更好地夯實高校黨建工作基礎,發揮黨的戰斗堡壘作用。
(一)健全基層組織的機構
教師基層黨支部可以根據學科或專業的特點進行組建,通常要有支部大會,設置支部委員會和黨小組。支部委員會和黨小組要定期組織活動,按照教師的工作時間和工作特點設置多樣化的內容,這些定期的活動成為教師工作中的一個必要項目,會增加教師的組織歸屬感。支部書記、組織委員則要經常收集來自黨員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更新工作方式、活動內容。要經常召開支部大會,討論決定支部發展的重要問題,制定貫徹落實黨的重要路線、方針、政策、決議的計劃及措施,充分發揮核心作用。
(二)應用激勵手段調動教師參與支部活動的積極性
調動教師黨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需要支部書記等管理者學會應用激勵手段。目前,高校教師黨支部的活動經費都比較少,靠單純的物質激勵方式是不能收到理想效果的,所以,要研究教師的基本需求。一般來說,高校教師對于學術地位、社會影響、學習進修機會的需求較多。因此,支部可以創造機會組織黨員教師的沙龍活動,組織大家參加學術研討會,為大家提供參與在崗實習、實踐及參與各種培訓的機會,進而增強組織凝聚力,調動教師黨員參與支部活動的積極性。
(三)建設基層黨支部的組織文化
結合高校教師各自學科領域的特點,發揮教師對信息具有的敏銳感受力,對新事物極強的接受能力等特點,發揮新媒體的作用,倡導建立特色的黨支部組織文化,例如建設學習型黨支部、服務型黨支部等。利用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機會,發揮教師的積極正能量,帶動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形成師生互動共享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對教師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支部書記首先要與黨員保持經常的聯系,設置有意義的教育內容,加強對黨員教師的政治理論教育,使其明確政治理論水平的提升是一個黨員素質的基本要求。從遠景規劃看,政治理論水平的提升與個人的事業、生活成功是有直接聯系的。其次,要嚴格組織生活的基本規章制度,對經常無故不參加組織活動的黨員實施一定的處理或懲罰措施,尤其是對黨員干部要嚴格要求,從而為其他人樹立榜樣。對于表現突出的黨員要給予及時的肯定與激勵,使其不斷提升,發揮正面的示范效應。
參考文獻:
[1] 王巖,郭志達.組織行為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4(3)
[2] 劉英俠.應用激勵理論提升高校課堂的教學質量[J].經濟師,2007(5)
(作者單位:大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遼寧大連 116622)
[作者簡介:劉英俠(1973.6—),女,漢族,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大連大學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