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城
【摘 ? ?要】本人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高中生對于地理這門學科缺乏相應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學習積極性下降,影響到日常學習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對如何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進行探究,并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提出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高中地理 ?學習興趣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53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對某一門課程產生興趣時,會不自覺地催生出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教師不進行監督的情況下也能夠自覺性的完成學習任務。所以作為教師來說要想保證日常教學的順利進行首要的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積極性。地理在高中課程中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它兼具客觀學科和主觀學科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都有一定的要求,而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學習思維都具有明顯的傾向性,因此大部分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會感到一定的學習困難,付出的精力得不到相應的成果回饋,而遭受挫折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信心和興趣。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尤其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人是一種典型的社會性動物,我們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受到環境的影響。因此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也容易受到課堂教學氛圍的影響。融洽的教學氛圍可以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環節。因此,我們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的營造出合適的教學氛圍。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創建活躍氛圍為主的民主化課堂。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地理這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更容易出現沉悶的課堂氛圍。因為地理這門學科具有綜合性的學科特性,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需要進行發散性思維運轉,但高中階段由于涉及的科目眾多,地理所分配到的教學時間相對有限,因此地理教師為了提高授課效率,往往進行知識的直觀性展現,但是這種做法容易忽略學生的聽課感受,從而給學生一種枯燥乏味的聽課體驗,進而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下降。因此,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民主、活潑的氛圍作為地理課堂教學的氛圍基調,利用環境的作用感染學生的聽課情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
其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及時收集學生的聽課反饋信息,并以此為依據來調整課堂授課氛圍。高中生正處于學習的關鍵時期,高考結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人生選擇,因此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時無刻都在感受一定的學習壓力。這種壓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督促作用,提醒學生時刻保持向上的學習心態,但是也會給學生的學習情緒帶來較大的波動。尤其是在聽課過程中,遇到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學生就容易產生浮躁、低落等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刻留意學生的聽課狀態,從而及時發現學生情緒上的變化,并以此為依據轉化課堂氛圍,從而保證學生的持續聽課熱情。
二、讓學生從地理學習中獲得滿足感
作為人類我們在日常活動中都會有這樣一種體驗,如果一件事情朝著我們預期的方向發展,并得出我們希望的結果,那么我們會從這件事中獲得滿足感,在進行下一項活動時就會順理成章,自信心也會持續提升。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如此,但學生的學習過程通常情況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遇到各種困難和障礙是學習常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語言和行為給學生以精神上的影響和支持,從而讓學生從地理的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體會到地理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
首先,師生之間的交流時教與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如課堂提問、討論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設置難易適中的問題,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在經過努力之后能夠看到學習上的成果。以課堂隨機提問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來對學生進行基本層次的劃分,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在提問時可以選擇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基礎相對缺乏的學生教師在提問時要盡量選擇基礎性的問題進行提問。這種提問方式不僅可以檢測出不同學生的知識吸收效果,還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聽課自尊心,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學生學習上的鼓勵和肯定。對于學生來說教師不僅僅是教授知識的個體,更是一種權威性的存在。尤其是對于地理這一類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來說,學習難度使得學生對于教師存在嚴重的依賴心理,因此教師的肯定和表揚會給學生的學習效率帶來意想不到的提高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鼓勵式教學方式為主,讓學生從教師的表揚中得到學習上的動力。當然,對于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和不足教師也要適當的進行批評和糾正,但要做好度的把握,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
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首先,通過教學實踐表明,對于地理這門學來說探究性課堂教學方式是一種較為實用的教學方法,尤其適用于教學內容相對基礎的地理課堂中。教師可以將授課內容按照單元或者章節的形式確定一個學習主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集體性探討。比如在教授地球的運動這一單元時,本人通過研讀教學大綱要求發現,這一單元的內容相對直觀簡單,因此我在課堂教學環節直接將這一章節內容放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并讓小組派出代表講解探究成果,最后由我進行重點知識的點播和知識點的補充性講解。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跟在教師身后亦步亦趨,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項非常好的嘗試。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選擇學導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習難度較大的只是部分較為適用。學導式教學強調教師作用有主導向引導方向的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起到方向指導的作用,具體思考和解題方式都由學生自主完成。如在學習地球運動的計算這一章節內容時,對于時區的劃分和計算,只教給學生具體的計算方法,并對問題思考角度和解題規律給予適當的指導,對于學生的解題方法不加太多的干涉。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思維運轉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總之,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是營造趣味性地理課堂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為基本的三種方法。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來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以教師的個人魅力影響學生對于地理這門學科的認同感和學習興趣。總之,教無定法,只有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對策,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