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運火
【摘 ? ?要】政治是高中教學科目中一門專注于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知識的學科,對于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和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政治是高中階段教學過程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本文主要從教學創新的角度對新時期高中政治教學方式的改革進行相應的探究。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政治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21
政治是一個意義廣泛的詞匯。從學術意義的角度上來看,政治是上層建筑團體內部各種權力主體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所組成的特定的關系群體;也是統治階級基于統一的管理或監督目標而做出的治理行為。政治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一種必不可少的行為和現象,從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自國家建立以來政治就貫穿著統治階級的日常管理和監督之中,政治關系著一個國家的發展狀況和興衰存亡。另外,政治還經濟、文化相配合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社會發展關系鏈條。
我國作為一個典型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是權利行使的主體,因此作為一個中國人了解政治相關知識是行使權力履行義務的前提。我國從義務教育階段就開設了政治這門學科,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從而幫助學生從根本上了解我國的政治體制和文化。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地不斷提高,使政治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變得更加廣泛。以高中階段為例,政治這門學科中主要包含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三個方面的內容。知識廣度與深度上的拓展不僅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挑戰,也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下文中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現階段我國高中政治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和反思,并結合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中所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高中政治的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提出幾點建議。
一、高中政治教學現狀反思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國家對于高中各科的教學標準有了新的規定,因此,現階段各個高中都處于教學理念和方式的改革階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現階段的高中政治教學改革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此部分中我將從備課、上課和課下三個角度對高中政治的教學工作現狀進行具體的分析,并找出教學問題的所在。
(一)備課內容局限性
高中政治是一門典型的理論性學科,教材內容以文字敘述為主,并且多涉及我家的政策方針和法律法規。教學內容上的嚴謹性和常規性使得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能夠隨意延伸的東西較為有限。因此,部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為了避免價值觀趨向的偏理性,往往只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局限于課本知識點以內進行知識主次排列。這種備課方式雖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知識拓展過程中不合理內容的出現而給學生灌輸錯誤的價值觀的情況,會造成學生知識視野的受限,不僅不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角度,還容易造成課堂講解的無趣性,降低學生的聽課興趣。
另外,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的教學目標設定過于單一性。政治在高考中主要會以論述或者問答題的進行考查,因此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熟練地記憶和背誦,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容易受到考試制度的誤導,從而將需要背誦的內容直接劃歸為教學的唯一重點,從而在教案編寫的過程中對于重點知識的把握有所偏頗,對于課堂教學起到不利的引導作用。
(二)上課方式單調性
作為政治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政治是一門對學生記憶能力要求較高的科目,上課過程中所講到的重點知識需要學生全部進行背誦。這就容易導致教師的授課過程過于單一化,滿堂灌成為最主要的講課方式,具體方式表現為一上課就直奔主題,學生拿出課本,翻倒某一頁,從某處開始畫到畫到某處,在所劃重點的旁邊標明問題。然后課堂剩下的時間就是無限地重復背誦過程。這種教學方式看似節省了教學實踐,提高了背誦效率,實際上會導致學生對政治這門學科產生輕視心理,陷入“只要背過就好”的學習誤區。最終導致學生的思維僵化,在解題過程中只會照搬照抄所學知識而不能靈活運用與變通。
(三)課下作業重復性
教學調查現實,政治教學在課下的作業不直接。往往只采用一種方式:背誦與默寫的無限循環。以至于不少學生都能夠根據所學知識點提前預測教師所布置的課下作業,并將需要默寫或抄寫的內容提前完成。這種死板的作業方式容易使學生將課下作業看成負擔,將作業作為一種任務來應付,不僅浪費了學生的課下學習時間,還導致學生對政治學科產生抵觸心理。
二、教學改革措施分析
上文中所講的幾點問題都是我在政治教學過程中發現的最為普遍和典型的問題,并且也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一度存在的問題。但隨著新課程的改革,通過對新式教學理念的學習和思考,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幾點關于政治這門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經驗也意見。
(一)備課內容豐富性
首先,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以課本教材、為主,但還要結合自身政治素養適當進行知識地拓展。教材是教學最主要的教學參考,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具有權威性和正規性,是學生考試所涉及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在備課環節不能脫離教材。但在高考中所涉及的知識點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還有一定比例的課外拓展,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借助電視、報紙等新聞傳播媒介了解一些相關的時事新聞,并結合所學知識點進行理論知識與現實案例地對接,從而使得備課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并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
生活中實際新聞事件融入課堂教學
(二)授課方式靈活化
政治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因此,原本的課堂氛圍就容易陷入沉悶狀態。這就要求我們的授課方式要以靈活為主,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般會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這種授課方式中教師主要擔當引導和啟發的角色,通過主題討論和問題啟發等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目的進行自主探討,并發表意見,最終由教師進行點評和補充。
(三)作業精簡化
新大綱要求政治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能力,因此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僅僅將背誦作為唯一的重點,而是要培養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政治敏感度和實際問題的分析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要多添加更為民主性的作業內容,如將看新聞聯播或者讀報紙作為課下作業的一部分,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了解政治的良好習慣,還能調動學生在課下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總之,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的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需要我們在嘗試、失敗與改進中不斷進行探索,最終才能走出一條符合時代潮流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