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燕子
【摘要】本文從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重要性出發(fā),提出了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yǎng)需要注意的幾個原則。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文化意識 原則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上。其中,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等。
語言學界系統(tǒng)地研究外語教學與文化的關系是在20世紀60,70年代社會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形成之后。海姆斯(Hyams)在《文化與社會中的語言》(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和《論交際能力》(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等作品中,指出社會交際與文化因素對語言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交際能力的概念,引起了外語教學領域的變革。他認為語言學習不僅僅是習得語言的語音、詞法、句法、詞匯、語義等知識,更重要的是達到語用和文化交際的目的。世界上一些注意研究外語教學的國家,如英國和美國,也是自80,90年代以來才在正式文件中將社會文化教學與培養(yǎng)交際能力、認識語言本質(zhì)并列為外語教學目標。20世紀80年代初期跨文化交際學引入我國外語教學界之后,有關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專著也陸續(xù)出版。1988年,胡文仲主編了《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從多角度詳細介紹了跨文化交際。我國的文化教學在很長一段時間主要面向大學生,到了20世紀90年代文化教學才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受到重視。2005年,王振亞出版了《以跨文化交往為目的的外語教學》,他指出,外語教學包含兩個互相關聯(lián)的主要內(nèi)容,即語言和文化,語言能力和文化能力應同步發(fā)展。
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益于培養(yǎng)世界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nèi)容和范圍。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新課改實施以來,高中英語教師已經(jīng)逐漸意識到文化意識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作為一名教師,筆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切實體會到了這一變化。但與此同時,筆者也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依然對英語文化了解不足。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的方式方法。關于如何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筆者認為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中,教師應盡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而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只有讓學生親身體驗,文化教學才真正具有實用性,文化知識的學習才不至于那么枯燥無味,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合作學習能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給各個小組分配不同的文化話題,讓學生以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文化學習,最后每個小組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做成總結,并評選出優(yōu)秀學習小組,在課堂上給全班同學展示。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文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交際性任務性原則
高中英語教師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英語交際情景,在任務中體現(xiàn)文化性,使學生真實地感受英語文化,增強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角色表演的活動,模擬跨文化交際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外國文化。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三Module 1 Europe,Module 2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這兩個模塊中,學生能學到許多關于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文化知識。在Speaking部分我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是Pairwork:talking about your own city。Student A: You are from a foreign city.Its the first time you have come to China.Student B: You are from a Chinese city.在這個任務中,同學們需要假設自己來自不同國家的不同的城市,介紹這個城市,他們需要了解關于這個城市的信息,因此學生在課后通過不同渠道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通過課堂上的交流他們不僅練習了相關的語言技能而且了解到了不同國家城市的文化知識。
三、趣味性多樣性原則
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避免文化教學過于枯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文化教學的效率。當前文化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很多,教師需要結合自身教學風格特點和學生需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英語影視,充分利用報刊雜志和網(wǎng)絡資源拓寬英語素材,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多種方式相結合,使學生學到更地道的英語,了解更多更現(xiàn)實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解決教科書內(nèi)容過時、文化內(nèi)容不足的問題,更直觀地感受英語文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振亞.以跨文化交往為目的的外語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
[3]鐘啟泉,左煥琪.外語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