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國
摘 要:加快教學改革的步伐,首先要改革課堂教學。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有多種方法和渠道,而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最理想的選擇之一。就對探究式教學模式優點的認識,運用探究式教學的一些具體實施策略,以及如何加快推廣探究式教學模式提出不成熟的建議。
關鍵詞:創新意識;培養能力;社會需要
在整個教育步入信息化的今天,教學改革由于受到各種阻力和干擾,與時代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要加快教學改革的步伐,首先要改革課堂教學。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有多種方法和渠道,而探究式課堂教學正是其中最理想的選擇之一。
一、探究式教學的優點
探究式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誘導啟發,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充當新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通過學生自己設計方案,進行操作實驗,去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其基本結構為“問題—實驗事實—結論-應用”。這一教學模式具有三個優點:
1.開放課堂教學,激發創新意識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總是被動接受者,無需創新,也不會創新。探究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學生在寬松的環境、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習,這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在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過程中,充分展示自我,體驗探究的快樂,使學生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讓學生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創新意識得到激發。
2.體現教學主體,培養學生能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臺下死氣沉沉地聽。在探究式學習中,師生關系是一個尊重主體、尊重差異的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首先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具有強烈發現問題的意識。教師在學習活動過程中要少講、精講,讓學生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和活動空間。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組織調控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學生及時必要的指導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沖突中探究。
3.服務學生發展,適應社會需要
學生未來的發展需要形成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探究式教學讓學生通過“活動和探究”有更多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科學的態度,逐步摸索出科學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些在“用科學”“做科學”中形成的意識和能力將服務于學生終生的學習過程,為學生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和成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礎。
二、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1.創設問題情景,激勵自主探究
創設問題情景是探究式教學的首要環節。創設學習情景,可增強學習的針對性,發揮情感,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為背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提出問題,也可以由教師從啟發式講解入手,引發學生生疑,創設探究問題的情景,引導學生更多地采用體驗學習和探究學習。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從學生實際出發,尋找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的現象,設計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過程只有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因此,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如何讓學生在探究情景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應成為設計教學情景的關鍵。
2.變革實驗模式,培養實驗能力
眾所周知,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是人們探索化學規律和驗證化學規律的手段。新教材淡化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的界限,改革實驗內容和方法,使實驗簡單化、微型化和生活化。教師應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摒棄一切包辦、機械的教學方式,變演示實驗為動手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結合教材改進實驗、補充實驗等。鼓勵學生不惟書、不惟師,不迷信權威,敢于對實驗現象、結論提出質疑,對實驗方案進行“挑剔”,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給予新的思考、分析,找出其缺陷和不足,進行修正和改進,設計各種合理可行的方案,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技能訓練,還要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3.合作交流反思,強化實踐探究
探究過程中需要學生合作、交流,通過實踐,讓學生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審視自己的觀點,學會相互接納、贊賞、分享、互助等。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不斷反思交流,讓學生經歷挫折與失敗、成功與興奮,這其中的許多感受與體驗使他們理解科學的本質。學生相互質疑,認知沖突和爭辯反思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靈感,促進彼此建構出新的假設和更深層的理解;可以使學生貢獻各自的經驗和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使學生完成單個探究者難以完成的探究任務。
在化學教學中開展探究式學習,強化學生的探索意識,適時開展一些研究課題的探究活動,這是新教材教育的要求。隨著未來社會對人才要求標準的變化,讓科學探究走進課堂,搶占人才培養的制高點,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根本之路。
參考文獻:
覃仁和.初中化學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