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
【摘要】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立足當前高校課程設置實際,優化課程設置措施,已成為本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本文通過對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幾點優化措施,以供相關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本科高校 學前教育專業 課程設置 措施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009-01
幼兒階段是人生的奠基階段,人們在幼兒時期所接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將會對其一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鑒于此,優化本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模式,培養專業化幼兒教師已成為當前的一大重任。
一、本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專業課程的統一性
本科高校以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所提出的教學大綱要求為準,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統一與綜合,形成了統一教學方向的課程模式,這種單一課程模式下的教學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與培養。
(二)專業課程的獨立性
學前教育專業是一門綜合型較強的學科,涉及的學科課程較多。然而在本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卻存在課程相互獨立,自成一體現象,各課程之間缺乏連貫性,不利于學生教育技能的培養。
(三)專業知識學習的封閉性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內容過于封閉,造成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嚴重脫節,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強化訓練,忽視了學生的專業教育能力、創新能力、應用技能等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沒有綜合訓練學前教育知識的環節,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不夠,學生就業不能滿足當代幼兒教育的發展要求。
二、新時期優化本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幾點可行性對策
(一)以教育需求為導向,開發課程新模式
1.根據教育需求,引進國外優秀教材
教材作為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是實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主要工具。教材建設能否得到落實,教材質量的高低都會對教學成效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引進國外優秀教材是優化專業課程設置的重要手段。
2.以能力要求和知識結構為主線,構建動態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各教學環節的整體設計方案,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方面,教師可以注重課程體系的專業化,以專業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基準,與國內專業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緊密接軌,按照這樣進行專業化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另一方面,學校還應以培養專業化學前教育人才為目標,與國內知名幼兒園建立交流合作關系,簽訂合作交流協議,以合作辦學為橋梁,達到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目的,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化發展。
(二)凸顯人才培養特色,開設多元化課程
第一,內外兼修。首先,學校除了開設以學前教育基礎理論知識為基礎的大學語文、思想政治等必修課程及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外,還應注重于時代接軌,開設拓展課程,引進優秀的學前教育理論到課程內容中來。另外,學校在強化學生教育理論知識培養的同時,更加要注重學生的教育技能培養,以達到均衡發展。
第二,拓展路徑。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進一步加快了學前教育領域的變化,學校教育主管部門要及時了解幼兒教育領域的發展動態,進行專業核心課程的調整,針對不同年度入學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課程計劃,另外還要重視選修課程的開設,開設其他人文藝術類,自然學科類,文史類等選修課程,通過對學生進行熏陶來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從而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達到學前教育教師的基本要求。
第三,課改徹底。學校可以全面引入開放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教學、模擬實訓等多種課程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開展探究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形成一個學生動參與、開放和創新性的課程教學體系,不斷強化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教育技能。
(三)拓展實踐途徑,挖掘課程新資源
俗話說“紙上談兵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可見,要想成為一名有經驗的幼兒教師除了要加強自身理論知識外,還要不斷的進行實踐,才能提高專業技能。因此,本科高校應從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知識、技能、品質的要求出發,構建有助于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可以通過實踐訓練,觀察幼兒的學習方式,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科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所沿用的課程模式仍然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嚴重影響了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作為我國高等人才的重要培訓基地,必須致力于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使課程真正地做到為教學服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適應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郭妮妮.高等師范院校教育實踐性課程改革初探[J].商洛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趙紅霞 賈艷紅.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法的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7期
[3]歐陽潔 陳朝暉.當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與思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