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摘 要: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是指人的思想情感、思維方式、社會活動等在人們心理中所引起的客觀反映和效果,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體現的是一種心理學的效應和規律。教育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中,如何來正確地認識、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應,并在理解、模仿和反復實踐中不斷創新,將會對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實踐活動 ?心理效應 ?思想情感
中圖分類號::G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c)-0234-02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是指人的思想情感、思維方式、社會活動等在人們心理中所引起的客觀反映和效果,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體現的是一種心理學的效應和規律。教育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中,如何來正確地認識、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應,并在理解、模仿和反復實踐中不斷地創新,將會對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該課程的最大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它的培養目標主要是面向全體學生,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更好地成長與發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只有把握好教育教學中的心理效應,并將其很好地應用于綜合實踐活動中,才能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充滿智慧,才能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如虎添翼,更好地彰顯它的培養目標和價值,并推動課程向良態發展。
1 在情境創設中,應用心理效應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應用“情境相似性”心理效應,來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所謂的“情境相似性”是利用相似的情境啟動與新情境相聯系的相關經驗。利用“情境相似性”創設情境,激興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把“情境相似性”應用在主題研究的過程中,讓學生針對情境的引導去思考和實踐,調動起與情境相聯系的已有的相關經驗,并進行研究性學習,可以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當然情境的創設要來源于生活和社會,與學生息息相關。
2 在主題研究中,應用心理效應
在主題的研究中,如果能好好把握“半途效應”和“登門檻效應”。會讓學生的主題研究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為了便于目標的達成,要將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實行“大目標、小步子”的方法,從易到難,不斷深入。所以在主題研究的過程中,也可以運用“登門檻效應”,先對學生先提出較低的要求,當學生達成后,老師采用一些激勵措施,給以肯定、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滿懷希望,充滿自信的去迎接后來老師提出的更高要求。隨著要求不斷地提高,每個人也都不斷地樂于參與、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3 在教師指導中,應用心理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帖上某種標簽就會成為標簽所標定的人?!边@種現象被稱為標簽效應。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老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標簽”,貼到不同類型的學生身上,讓他們的能力得到不同的鼓勵與提升,繼而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綜合實踐活動的舞臺大,可以給孩子們的標簽是很多的。這種標簽效應是其他學科課堂所不能給的,要好好利用。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要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這樣,隨著每一個活動不斷展開,新的目標也隨著過程取向變化而不斷地生成,新的主題不斷地生成。在興趣和實踐活動的驅動下使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地迸發,綜合能力也不斷地加強。同時,老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與科學管理,有效引導對學生的心理和認知上產生積極的影響。
4 在學生分組合作中,應用心理效應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分組合作中,要注意應用好“角色效應”和“鯰魚效應”。所謂的“角色效應”,來源于一位心理學家的觀察發現:兩個同卵雙生的女孩,生長在同一個家庭中,但是她倆在性格上卻大相徑庭。主要是他們充當的“角色”不同。出生后,她們的父母在對待她倆的態度上大不一樣。盡管她們是孿生姐妹,但她們的父母就責成先出生的為“姐姐”,后出生的為“妹妹”。姐姐必須照顧妹妹,要對妹妹的行為負責,同時要求妹妹要聽姐姐的話,遇事必須同姐姐商量。這樣,姐姐不但要培養自己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且還扮演了妹妹的“保護人”的角色;妹妹則當然充當了被保護的角色。可見,充當何種角色對孿生姐妹的性格異樣是關鍵的因素。
每一個小組根據每個學生特點,來確定好小組“角色”。可分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操作員、紀律員等。每個”角色“有每個角色的職責。讓每位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人人有“角色”,人人有事干。當“角色”對孩子產生積極效應后,可進行下面的“角色”輪流制。定期進行角色輪流,讓每個學生有機會體會不同的角色,增長不同的體驗,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勇于實踐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自律能力及責任心等。讓教育能夠面向每一位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綜合素質不斷地提高,不斷地向前發展。
所謂的“鯰魚效應”來源于這樣一個故事: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后,如果能讓他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是,由于沙丁魚生性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又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賺的錢也比別人的多。該漁民嚴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們才打開他的魚槽,發現只不過是多了一條鯰魚。原來鯰魚以魚為主要食物,裝入魚槽后,由于環境陌生,就會四處游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已分子后,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所謂的“鯰魚效應”實際指的是一種適度競爭效應。在分組合作的過程中,每一研究小組中都可以放一條善于創新的“鯰魚”作標桿,引發小組同學的頭腦風暴,引起良性競爭,促進主題研究活動高效、圓滿、創新地完成。
5 在匯報交流中,應用心理效應
在學生的匯報交流中,可以應用“霍桑效應”和“成敗效應”。
所謂的“霍桑效應”來源于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它是一個制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工人們仍然憤憤不平,生產狀況每況愈下。后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2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2萬余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學生在研究活動中難免有困惑或者不滿,這時,在匯報交流的環節,要讓學生充分地表達出來。要耐心地傾聽學生的匯報,包括成功的發現及研究中的困惑和不滿。特別是學生的困惑和不滿,老師要認真對待,并進行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如何解決,用哪些措施方法讓大家群策群力,共同解決,直到學生們滿意為止。問題解決了,學生們滿意了,在后面的研究學習中,才會更加有力量和信心,這就是“霍桑效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更好地應用。
“成敗效應”是指努力后的成功效應和失敗效應,是格維爾茨在研究中發現的。他的研究發現能力較強的學生,解決了一類中一個問題之后,便不愿意再解決另一個相似的問題,而挑較為復雜的難題,藉以探索新的解決方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以達到成功的境地,從而感到內心的愉快與愿望的滿足,這就是努力后的成功效應。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老師將目標適當放低,讓能力低的同學在相對輕松的完成匯報后,教師給以積極鼓勵再進行適時的提升,最后達到整體提高的目的。
6 在展示評價中,應用心理效應
在展示評價環節中,要合理應用“增減效應”,防止“暈輪效應”。
“增減效應”來源于心理學家們作的一系列的實驗之一:受試的80名大學生,將他們隨機分成4組,每組均有7次機會聽到某一同學談有關對他們的評價。第4組為貶抑組,即7次評價只說受試者缺點;第2組為褒揚組,即7次評價只說受試者優點;第3組為先貶后褒組,即前4次評價專門說受試者缺點,后3次評價則專門說受試者優點;第4組為先褒后貶組,即前4次評價專門說受試者優點,后3次評價則專門說受試者缺點。當這4組受試者都聽完該同學對自己的評價后,心理學家要求受試者們各自說出對該同學的喜歡程度。結果發現,最喜歡該同學的竟是先貶后褒組而不是褒揚組,因為先貶后褒則顯得客觀與有誠心。實驗的結果,使心理學家們提出了人際交往中的“增減效應”,即我們最喜歡那些對我們的喜歡顯得不斷增加的人,最不喜歡那些對我們喜歡顯得不斷減少的人。為此在展示評價的環節,積極運用“增減效應”,會增強評價的效果。例如:當評價學生的活動時,可以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先說說學生在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小問題。然后再結合活動中的亮點給以極大的贊揚,這樣讓亮點在學生心中留下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在后面的活動中,學生的亮點會越來越多,學生會滿懷心喜地,自信滿滿地迎接一個個任務。所以積極根據具體對象、內容、時機和環境采取“增減效應”,可以更好地實施評價。
所謂“暈輪效應”指的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評價傾向。如果已獲得有關某個人的某些方面的好的信息,就更容易認為這個人的其他方面也都不錯,從而對這個人形成良好的整體印象,就像月暈一樣,從一個中心點而逐漸向外擴散成越來越大的圓圈,因此,又稱暈輪效應。在展示評價環節,對于學生做的好的一面要積極鼓勵與贊揚。但不能以偏概全,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給以指出和糾正。只有通過多方面的了解和分析,作到公平、公正、實事求是的合理評價學生,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再進行綜合評價,才能有效地防止“暈輪效應”的發生。
7 在創新拓展中,應用心理效應
“頭腦風暴效應”又叫“諸葛亮會、頭腦激蕩法、開竅反應”,它將不同專業與背景的人集中到一起,讓他們互相設想,互相撞擊,以求得到新創造、新構思的方法。在創新拓展環節,要積極應用“頭腦風暴效應”,要為學生的“頭腦風暴效應”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拓展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進行頭腦風暴要注意:(1)異想天開,說出想到的任何主意;(2)越多越好,重數量而非質量;(3)是見解無專利,鼓勵綜合數種見解或在他人見解基礎上進行發現。
總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很好的應用心理效應,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大有裨益,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教育時效,有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的培養??傊?,積極合理地應用心理效應,將有助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好、更有效地開展。
參考文獻
[1] 劉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果笑非.認知心理學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4):73-74.
[3] 金家新,劉佩佩.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課堂評價行為研究述評[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1(5):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