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芳
摘 要: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廣大高中生的生活和閱讀積累都極其匱乏,難以豐盈,對生活的思考和閱讀的感悟,更是嚴重缺失。面對作文教學的困境,語文教師必須從引導學生積累感悟生活、注重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培養師生高雅的閱讀趣味等方面入手,找到應對策略,從而逐步走出困境。
關鍵詞: 高中作文 思想情感 積累策略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傳統的寫作指導,把注意力集中在“怎么寫”上,重點講述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只注重文章形式方面的訓練,而忽視文章的內容來源,這樣的結果即使指導得再精彩,也只能治標不治本?!皩懯裁础睕Q定“怎么寫”,水平再高的廚師沒有好的原料也烹飪不出美味佳肴,腦子里空空如也的學生提筆只能搞無米之炊。
當今作文教學首先應該超越非技巧性障礙,即在思想情感、知識積累方面下工夫。筆者結合教學體會進行總結。
一、引導學生發掘生活的珍寶
高中生活只有在高中這個特殊的人生階段才可能擁有和體驗,它有自己的特點和自己的意義。教師要引導學生認可這種生活,將自己的這種生活當成生活,而不能生活于高中而大喊自己沒有生活,以免身入寶山卻空手而歸。比如,就學校生活而言,它就是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人有老師、同學、其他人員(門衛、生管、勤勞的園丁等)在;事有入學、競選、競賽、參觀、上課、考試、興趣、游戲、郊游、口角、批評、校運會、文藝演出、意外事故、文理分班、課外活動等;情有師生情、同窗情、青春的歡樂、成長的煩惱等。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對高中生來說,他們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對生活的觀察、感受和思考。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珍愛、體驗和感悟生活,這樣才能積累生活,不斷充實寫作素材的庫存,因為,只有感悟過的生活才可能成為寫作的素材。高中生既然不能多經歷世事,就更要培養敏感的心靈,以提高占有生活的效率,這樣才能使學生寫熟悉的題材,抒真摯的情感成為可能。
二、“教書”與“育人”并重
學校和教師要真正把“教書育人”的重擔扛在肩上,且要著力鑄造學生高貴的精神世界。如果學生熱愛生活,樂觀向上,志存高遠,那么,這個學生一定熱愛語文,熱愛作文。他們必然要借助漢語表達對生活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惡丑的憎惡。如此,文字從學生自己的心田汩汩流出,字里行間跳躍著作者自己的歡聲笑語,流淌著作者自己的幽愁暗恨,一言以蔽之,作者抒發的是自己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感情自然誠摯動人。
再者,志向高遠者大多注重在生活中磨礪自己,他們惜時勤奮,博覽群書,因為讀書已成為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他們塑造健全人格、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這樣的學生,才有可能依托濃厚的文化素養,弘揚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其為文才有可能立意高雅,境界闊大。
三、培養學生高雅的閱讀習慣
對于閱讀,教師當然要作必要引導,比如定時或不定時開設專題指導課,提供閱讀書目,舉辦讀書報告會等,但要避免一味強調課外閱讀的效能即“有效閱讀”而敗壞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事實上,大量經典閱讀固然有培養語感,提高素養,促進精神成長和彌補生活經驗不足的作用,但閱讀其實是識字者的需要,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和組成部分,因為他們無一例外地從閱讀中感受到了愉悅甚至驚喜,如果總想著讀書的效果,積淀,素養,博學之類的,十有八九會感到索然寡味,就像享用美食時老是想著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即使你面對的是滿漢全席,也提不起食欲。
要培養學生高雅的閱讀習慣,首先要防止跌入過分強調“有效閱讀”,過于強調閱讀經典的陷阱。目前部分高中生整天被困于數理化的題海之中,疲憊之時,偶爾閱讀,翻翻雜志報紙,言情武打,動漫玄幻即屬難能可貴,理應鼓勵。如果對此橫加干涉,強制學生閱讀經典,非但不能順利引導學生進入高雅閱讀的殿堂,反而可能扼殺學生可憐的偶爾翻翻的消遣性閱讀的興趣。因此,筆者認為,對高中生而言,只要他們能夠堅持閱讀,只要閱讀的材料不是低級庸俗的,就應當受到尊重和鼓勵。
在認可學生自由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再不失時機地作些指導,包括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逐漸引導他們走上經典閱讀和自由閱讀相結合之路。學生兼收并蓄,比較鑒賞,自會辨出高下雅俗,從而真正培養高雅的閱讀習慣。高雅的閱讀習慣是在閱讀中逐漸培養起來的,而不是語文教師諄諄教導出來的。這種習慣一旦養成,那么還怕學生閱讀的品位不高,趣味低下嗎?高品位的閱讀換來的是高品位的吸收,而只有高品位的吸收,才會有高品位的表達。
四、師生共同閱讀,共同成長
培養學生高雅的閱讀習慣,還要一個前提,那就是教師本身已經培養了高雅的閱讀習慣而且在堅持高雅閱讀。教師是學生課外閱讀的天經地義的指導者,自身需要具備廣闊的閱讀視野,評判作品的敏銳眼力,這樣才能把最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或作品從浩如煙海的材料中挑選出來,并推薦給學生。否則是難以承擔指導重任的。
師生共同閱讀,便于教師與學生開展閱讀交流,這種交流實際上是一種無形而高明的督促,往往比單純的檢查或考查效果要好得多,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再者,教師的閱讀趣味,對學生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往往左右著學生閱讀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講,倡導師生共同閱讀,共同成長,確實是善莫大焉。
不管怎樣,語文教師一定要學會忙里偷閑,想方設法在不斷閱讀中拓展精神世界,豐富人文情懷,提升文化品位。因為,只有真正的讀書人才能引導讀書人真正地讀書,只有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有效地帶動學生高質量的閱讀。
五、適時調整作文的評價標準
學生的文風與教師的倡導密切相關。學生下筆之時會揣摩教師的偏好,從而投其所好,以期獲取高分。用孟子的話來說,就是“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所以,要想學生作文感情真摯,思想健康,教師要與時俱進,適時調整文章的評價標準。學生作文只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哪怕抒發的是迷惘、憂愁、悲傷、悔恨等情感,也要得到尊重和肯定。要大膽鼓勵學生肯定自我,肯定自我的生活,肯定自我的情感,肯定自我的認識,肯定自我的積淀??隙ㄗ晕?,才能表達自我,這恰恰是情感真摯、個性飛揚的前提。
葉圣陶說:“我們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術等等問題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問題。”高中作文教學應該走出只關注技巧的技術性訓練的怪圈,而把“思想健康,感情真摯”作為訓練的重點,因為,這是一項基本訓練,抓住了它,就抓住了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