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
【摘要】新課程改革為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基礎上實現有效教學,便成了高中數學教師應當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 普通高中 數學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143-01
一、有效課堂應有主體意識
1.數學教學應面對學生主體的現實
一切知識的傳授都應當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高中數學教學也應當是這樣,教師應在教授新知識之前摸清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以及學習能力。數學學科具有自身非封閉性上升結構的特點,因此便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多的與學生的實際水平與生活現實相結合,確保知識的傳授以及接受模式對從已知到未知的。對于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教師可以利用難點分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將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分解為若干個部分進行依次、細致的講解,使學生能夠將前面學到的知識作為后面將要學習到的知識的基礎。常用的方法有:復習提問法(教師在課前對已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提問),對比啟發法(根據已學過的知識或以做過的習題提出另一種相似或具有關聯性的知識或習題,使學生在知識的對比中更好的吸收新的知識),引出概念法(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引出新的只是概念)等。
2.高中數學教學應尊重學生主體存在的差異性
教學實踐工作的開展應秉著尊重學生差異性的原則進行,使每一名學生都可以積極的加入到課堂中去。人的智力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表現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就是思考方式,解題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就不能發現,班級中的學生各有各的學習優勢,且各有各的不同。例如有些學生擅長動手實驗、獨立思考、并且具有較強的空間想象力;而另外一些同學則更善于觀察、善于討論問題、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就要做到對學生差異性的尊重,鼓勵他們運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解決問題。
二、有效課堂教學應有環境意識
教師應當時刻為學生營造有效教學的氛圍,制造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的學習以及課堂參與。制造有效的教學情境就要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且將合作擴大為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兩種類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主要表現在對老師提出問題的探討環節;學生與老師的合作主要表現在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補充環節。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擺正姿態,放下身段,積極的融入學生之中,盡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悅感,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中進行學習。
三、有效課堂教學應有方法意識
1.數學教學應引導學生體會學習知識的方法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的實施應當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宏觀思維,主要表現為策略性的創造;二是微觀思維,主要表現為嚴謹的邏輯演繹。
2.數學教學應提倡學生交流、合作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多設計一下具有探討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讓學生認識合作的重要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劃分的方式為學生的合作交流提供方便,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都找到適合自己完成的工作,通過合作的方式去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爭取做到小組最優化。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加強團隊意識,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不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去思考問題,而是更多的兼顧著這一個團隊。
3.數學教學應善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使所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易懂。例如在教師在講授幾何問題時,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的方式將復雜難以想象的幾何圖形進行展示。在這種多媒體展示的教學環境下,學生通過交流進行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的感官世界受到刺激,有助于學生持久性的記住所學的知識。
四、有效課堂教學應有評價意識
1.數學教學評價方式應多種、及時
教學評價不應只是對學生知識掌握水平的評價,還應有對學生學習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因此進行評價的方式就應當是多元化的,不應該只是局限于動用紙和筆來決定,而是要將學生的平時表現加入其中。
2.數學教學的評價內容應能力、情感兼顧
教師的進行教學評價時應當注重能力的評價,但不僅是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還有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另外,比起能力評價,教師更應當注重的是學生情感方面的評價,例如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學習的積極性,價值觀,這些情感上的因素是要伴隨學生一生的,因此,教師絕對不能忽視,并且要在發現學生有態度不端正,積極性不高,價值觀扭曲的情況下對其加以正面的引導,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身心發展。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想要實現有效的教學,就要做好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要注重有效教學環境的營造,要讓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好習慣,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做好評價工作等多方面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子濤.談新課程下普通高中數學銜接教學[J].學周刊. 2011(12)
[2]張祖梅.淺談數學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1(08)
[3]張麗.高中數學教學反思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