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艷紅
摘 要:當前高中新課程改革標準明確指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應構建以教師為教學主導,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至此,本文作者根據多年一線高中政治教學經驗提出基于學生主體視角、優化高中政治課堂結構的教學方法,以期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自此教學模式實施以來,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主探究能力明顯獲得激發。
關鍵詞:高中政治;學生主體性;優化課堂;效率
1.當前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淺評
(1)教師過度主導課堂、學生缺少自主思考空間。當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還是停留在教師的絕對主導層面,學生缺少自主的思考空間及時間。這種教師絕對主導課堂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導致課堂枯燥、學生參與度低、學習熱情不夠。學生的創新觀點及批判思維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遏制。例如學習新人教版必修一中“生活與消費”這一章節時,教師課堂授課內容更多的是停留在書本,是對“貨幣”“信用工具和外匯” 等概念的講解,生硬地將有關內容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記憶背誦,迫使學生的思維方式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忽略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否真正吸收概念、能否學以致用、是否自主的感受生活中的消費及國幣概念等問題。久而久之,這種機械式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加劇政治課堂的枯燥性,學生沒有得到充分的自由思考空間,進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甚至出現逆學現象。
(2)忽略學生個體差異,教學內容偏離學生認知水平。當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內容設計、評價標準往往都是統一建立,授課模式也是面向全體學生設定。我們知道,一個班級人數眾多,每個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其家庭教育背景、基礎知識掌握能力都存在客觀的差異。他們對新知識的掌握能力及吸收能力各不相同。而很多高中政治教學內容設計、授課模式及評價機制都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客觀差異性特點。例如學習“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課時,很多學生來自于農村,他們對社會體制的敏感度不如城里學生高,對市場經濟的感受能力也一般。那么教師若是采用統一的教學模式及內容設計,必然會導致部分學生不適應,學業負擔大,使其認知水平停留在淺層面,沒有進一步深層次提高。
2.基于學生主體視角的高中政治教學策略
(1)革新教師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教學理念。教師要全面、正確、深刻地認識到高中政治課堂教育的目的,認真分配學生及自身在教學中的職能和角色。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度、獨立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政治認知能力等方面進行教育引導,力爭培養綜合實踐應用人才。例如學習必修三“文化傳承與創新”一課時,教師就要轉變以往的概念、定義講解,讓學生生硬地背誦的單一授課觀念。而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適當地讓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去感受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了解文化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的多元化教學理念。
(2)轉變學生學習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當前社會快速發展,國家更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的人才,單純的機械式吸收知識的學生并不受社會歡迎。所以,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積極地引導學生改變以往的學習模式。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學習。例如學習必修一“股票、債券和保險”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組到生活中了解股票、債券、保險的存在形式,并分析他們的異同點及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然后做一個調查統計表在課堂中相互討論。并針對每個小組的討論意見給出合理的指導,讓學生在自主討論探究中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認識。這種自主探究思考的學習模式,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革新傳統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效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提高他們的學習激情。那么在教學模式改革上就要多設計一些學生可以參與的教學環節,并且尊重每個學生的自身存在的客觀差異性這一特點,讓每個人在課堂學習中找到最合適的切入點進入學習。
3.總結
綜上可知,作者從革新教師觀念、轉變學生學習模式及革新教學模式三個方面探究基于學生主體視角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總結出只有教師大膽的革新傳統教學觀念、學生改變學習模式和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才能充分地將學生融入課堂,優化課堂教學效率。進而落實新課程教學課程改革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譚炳輝.論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創新培養[J].文學教育(中),2010(07).
[2]陳 維.淺談高中政治復習中如何突破哲學重難點[J].群文天地,2012(09).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鐵路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