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摘要】音樂教學設計是一門復雜的藝術,音樂老師應該設計出與現代教學理論現代學習理論相符合的授課教程,同時教師還必須知道了解課堂教學的相關結構。音樂教師只有在轉變教育觀念,確定明確的培養目標,研究新的教學方式才能使音樂教育發揚光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實現音樂教育的特有價值。
【關鍵詞】音樂教學;教育觀念 ;培養目標;教學方式
一、目前高中音樂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音樂教學是一門繁瑣而又細致的工作,對學生開發非智力素養、培養學生情趣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學教學體系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在現代教學中,學校總是一味的追求升學率而忽視了音樂對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音樂課程在中學教學中被視為副課,學校與學生對其都非常不重視,同時音樂課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存在著許多極為嚴重的問題。
音樂教學的設計方案非常不合理,教學內容乏味枯燥。學生的求知欲望非常強烈,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但是他們存在的最大的缺點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自制力,所以音樂老師應當設計出符合中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輕松愉悅而又溫馨的氛圍下學習,這樣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音樂的教學方式過于老套。在大部分高中學校,音樂課堂普遍存在的弊端是教學模式老套單一,音樂課就是唱歌的課,老師一味的教,學生單一的跟著唱。甚至更過分的是有些不負責任的老師在課堂上只是單純的放放音樂,學生愛聽不聽,學生在課堂上寫作業或看其他與音樂課無關的書也不會去過問,直接熬到下課了事,他們對待音樂課的態度是非常消極的。很多高中還是以學校的升學率為主要任務,而音樂課沒有被納為高考內容,所以音樂課也就處在了非常尷尬的位置。
在音樂教學方面多媒體教學手段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因此課堂變的生動形象,更具活力。但是多媒體應用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有些老師為圖省事上課干脆直接播放幻燈片,不去講解,也不在板書和范唱最終導致教學效果惡劣;有些老師牽強附會的濫用多媒體課件,為了追求多媒體的效果,把大量時間花費在課件制作上,單純的追求課件的美觀,最后的結果就是學生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課件畫面上,忽視了真正要學習的內容。
二、在轉變音樂教學觀念上創新教學設計
近幾年實施的教育改革的關鍵不在于教材而是老師的教學觀念。只有優化教學才能明確教學觀念,教師要建立讓學生獲得發展的教育思想,就要面向所有的學生而不是單一的音樂教學。
審美的性質在于應用審美活動來教育學生。這種教育形象需要感性的強大力量來感染人而不是依賴講道理,靠邏輯的力量來說服,因此學生能夠在品位的過程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也會獲得理智上的愉悅。
在教學上,教師應摒棄過去“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把琴”的教學方法,積極應用各種教學工具,通過多媒體將各種圖像、音樂、視頻等播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可在課堂中設計唱、說、演、舞、奏等活動,開展二度或三度創作,以此激發學生興趣。
在新課程標準下,除了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對評價環節的重視,通過科學的評價與反饋,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成為今后發展的一種力量,調整學習方法,激發求知欲。
三、通過創新的教學設計培養新型音樂人才
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實施美育的教學方式,對陶冶情操、開發智力具有重要意義,可培養素質教育下的新型音樂人才。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樹立學生主體地位,改變傳統“視唱課”的單調性,開展多元化課程,引導學生加入到課堂學習中,不斷實踐、不斷體驗,在音樂課中學會應用各種觀察、分析、對比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與視唱水平,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為學生積累藝術素質。另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音樂的奧秘,總結學習方法、熟練運用。例如,在指導學生創作節奏時,教師可將事先準備好的節奏卡片“XXX”、“XX”、“XX—”等按照一定順序排列起來,形成節奏譜,教師提示學生按照各種順序排列,嘗試創作新的節奏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營造了創設思維情境,學生的創造精神被激發,并逐漸提高了創新能力,激發音樂興趣,為培養新型音樂人才奠定基礎。
四、研究新的音樂教學方式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一個過程,教師要適當的根據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一個學生在欣賞作品時沒有聽懂或者他的感覺程度較淺,這時教師就可以給予設計方面的指導。建立一種和諧、融洽、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音樂教學成功的前提和關鍵因素。建立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建立的問題新穎有趣,有一定的難度并有啟發性,要善于將想要解決的問題融于學生實際能夠掌握的知識中,并給他們一定的懸念。下面我們根據二泉映月這一節音樂課對教學方式進行全方面的分析:
(一)分析
在正式學習《二泉映月》之前,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音樂的創作背景:這是音樂人阿炳在雙目失明后創作的樂曲,阿炳以賣藝為生,雖然能拉的一手絕妙的二胡,但每天仍得不到溫飽,當他深夜回歸小巷時長拉此曲,凄切哀怨,甚為動人。這樣,學生帶著一定的情感來學習,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二)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音樂是一門藝術,但又又不僅僅是一門藝術,更重要的是它能夠體現出人們內心強烈的情感。以二泉映月為研究對象帶領學生探索音樂的內在與文化表現的規律,探尋他們的形成因素以及文化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明確了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才能確保教學的實效性。具體內容如下:①對民族樂曲進行具體的文化分析;②了解民族樂曲的風格并進行初步的掌握;③嘗試簡單的樂曲編排制作;④通過學習初步掌握民族樂曲的風格,從中掌握民族樂曲的基本特點;⑤擴大并豐富學生的知識與視線,全方位的積累素材,不斷提高自身鑒賞、表演的能力;⑥引導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內容進行融會貫通,學會簡單的樂曲制作;⑦通過對二泉映月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對民族樂曲產生濃厚的興趣;⑧培養并不斷增進學生熱愛民族文明化的高尚情操。
(三)教學過程
首先,做好開課的引導工作,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將課程相關圖片、視頻等播放出來,激發學生興趣;其次,教師采取提問引導方式,讓同學們談一談對這首樂曲的感受;再次,具體分析《二泉映月》的結構特點,讓學生開展激烈的分組討論。分析二泉映月中體現的豐富感情,表達出阿炳對人生的感慨與無奈;最后,在學生深入了解《二泉映月》的特點、背景基礎上,分析其表現的民族文化以及它的風格。一方面,二泉映月在我國的民族文化領域有著不可缺少的地位,并在民族文化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另一方面,整體以哀怨、凄涼為主體,塑造了凄苦而又婉轉聽覺盛宴。
(四)創作實踐
教學的最終目標在于付諸實踐,在充分學習《二泉映月》這一課程的基礎上,布置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手中具備的樂器,獨自創作一首曲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然后以合作學習形式,分小組共同創作樂曲,在課堂進行演示,最后采取老師點評、自我點評、互相點評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音樂創作熱情,提高音樂應用能力。
(五)結課
通過對這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希望同學們能夠從藝術中感受美并體驗出生活的樂趣。音樂文化凝聚了人類多少年的文化精髓,多少年的辛勤汗水。每一首樂曲都是樂符跳動的旋律,因為我們熱愛民族樂曲,追崇民族風,所以我們就要去學習它,去挖掘它最真實的所在。
教師想要成功而又有條不紊的進行教學就要建立一個成功的課堂教學結構。教師良好的心理狀態會感染學生的情感,不斷增強學生的安全感與自信心。根據一些實踐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可以高效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促進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
綜合以上內容音樂教學只有確立教育的培養目標轉變教學觀念、研究新的教學方式并在新的教學方式的基礎與前提下設計的教學方案才能夠符合現代化教育與學習原理,讓中學音樂教育達到哺育聽眾,強化審美情趣,培育有用人才并強化人民素質的預期。
參考文獻
[1]金亞文.音樂教學的設計藝術[J].教育探究,2008,(03).
[2]黃光明.談談中學音樂教學[J],德陽教育學院報,2009,(01).
[3]林宏.關于音樂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J].教育革新,2004,(04).